8、台阶
课型:自读课主备:李小玲明小堂万储章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谊的语言。
2、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详略安排。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一、【自学与检测】
导入: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含蓄的、坚忍的,如果我们不用心体会就会常常把它忽略。
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的脊梁骨,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步伐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认真预习课文两遍,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戏谑()烟瘾()蹿上()瞬间()胯骨()
硌 ( ) 涎( )水揩( ) 嘎( )
黏( ) 撬( )
2、解释下列词语。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自言自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梗概。
4、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5、找出本文的“文眼”。
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本文有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找出并说说它的妙处。
二、【探究与拓展】
(一)课堂探究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8~l1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
他开始“磨刀”。
“磨刀”就是过烟瘾。
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
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
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
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8、“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9、从第⑥段中的加粗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10、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
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
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
哭也徒然,哀也无助。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12.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13.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14.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15.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状况。
16.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什么?
17.文章开头说,结尾说,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18.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
请将文中的细节描写举出两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