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通过动手制作感知角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概念,引导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三角尺、直尺、毛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吸管、小棒、长方形硬纸条、图钉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喜欢)小明也非常热爱手工呢!瞧!他的手工袋里有这么多材料,这些材料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出来吗?(能)PPT出示手工袋,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生齐答长方形);出示三角板并提问:这个呢?(生齐答三角形);PPT出示闹钟(生齐答圆)。
师追问:这个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呢?指生回答。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老师找到了其中一个角并把它描了出来。
(PPT出示先描出一个点,再沿边描)。
长方形有角吗?你能上来描一描,指一指吗?指生上台边指边说。
圆有角吗?(没有)那闹钟上面有角吗?指生说。
生:闹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了角。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2,揭示课题:老师让这些描出来的角从平面图形上走下来(PPT演示)。
他们依然是角。
我们用半圆弧做上角的标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3,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通过这节课知道哪些知识呢?生1:角长什么样子?师相机引导板书角的特征。
生2:角在生活中有什么联系?生3:怎样画角?所有的角都一样吗?【评析:学生经历了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再从图形中抽象处角的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一认角吧。
1,摸角,初步感知角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三角尺看一看,三角尺上有角吗?(有)还不止一个呢,老师找到这个角你也找到一个角,和老师一起伸出食指摸一摸。
师引导摸的顺序,先摸这个点,感觉怎么样?(有点扎手),为什么?(因为它是尖尖的)师板书尖尖的;再沿着与这个点相邻的两条边摸一摸,感觉如何?生:滑滑的、平平的、直直的。
师板书直直的。
闭上眼睛在感受一次。
2,画角,抽象角的特征师:你能结合刚才摸角的感觉,尝试着画一个角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角,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投影展示。
作品1: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画的是角吗?生:我认为不是,因为上面的那条线不是直直的。
作品2:师:你认为这个是角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这个不是。
因为它的顶端不是尖尖的。
作品3:师:这个呢?生:我认为他不是角。
因为那两条直线没有合在一起形成尖尖的点。
作品4,5,6符合孩子们刚刚摸角的感觉。
师引导对比和比较:对比这几个角,你能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把你的想法小声地和你同桌交流下。
生同桌交流,集体汇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
师相机引导并板书,尖尖的点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边。
师:你想知道角的正确画法吗?师引导画法:角的边是直直的,所以画角需要用到直尺或三角板,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顶点点,在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最后不要忘了做上标记。
师:你能在练习纸上按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标上名称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再次画角加深角的映象,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怎样画角的先画顶点,再沿着不同方向画两条边,做上标记。
随着学生的回答PPT出示画的过程。
3,判断巩固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会指角也会画角了,小明也画了几幅图,你来当当小裁判看看他画对了吗?(1)独自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是角的请做上标记;(2)同桌交流想法;(3)集体汇报:生1:我认为第1,3,5个是角,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师:说的真好。
第二个为什么不是呢?谁来说一说。
生2:因为他只有一个顶点,一条边,另外一条边是弯的。
师:说的真完整,第4个呢?谁来?生3:因为他不是尖尖的。
师生总结:角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评析:先让学生根据摸角的过程尝试画角,再在不断的判断与对比中感知角的特征,最后由师引导正确的画角方法,最后一道判断巩固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
整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索的主力军。
】4,做角,感知角的大小师:你们真厉害!会正确画角了也会判断了。
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做角?ppt出示活动要求:1,每四人一小组选择信封A里的材料做角;2,指出你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说给你同桌听。
指生大声的读一读要求。
师:声音很好听,你们知道活动的要求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拿出手工带A比比看哪一小组的合作能力最强开始吧。
学生四人一小组活动;师巡视拍照。
师:老师这里已有你们的作品了,一起欣赏下吧。
希沃助手出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师:你们真了不起,在看的时候啊,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
请你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老师出示学生利用毛线和铅笔做角的视频。
师提问:他刚才做了什么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说一说吗?生:他刚才用铅笔固定,然后拉紧毛线的两端。
师:追问:为什么要拉直?生: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低年级学生认识抽象的几何概念,更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受与体验。
本环节先让孩子们在已会画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老师给定的材料,动手做出多种不同的角,把抽象的概念以物的形式表征出来,进一步强化对角的基本特征的认识,积累一些操作和思维活动经验。
集体展示欣赏环节,让孩子们学会善于发现周围的美。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说的也非常完美。
老师还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儿的角。
师举起学生做出来的活动角给大家展示。
你能也做一个这样的角吗?请组长把B材料袋里的材料发给你的组员。
开始做吧。
要记得你们是一个小组,若有不会的,请你帮帮他好吗?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做好的同学请举起来给老师看。
这个角啊,真有意思,它的边还可以活动呢!像这样的角啊,老师给他一个名字叫活动角。
仔细看。
老师把这条边固定不动,另外一条边往外拉,让它的张口变大,你感觉角怎么样了?(变大了)那你能把你的角再变大些吗?生活动。
师引导:那你还可以怎么变?变给你的同桌看。
师:回忆刚才的过程,是不是所有的角都一样呀?你有什么感想?生:角有的大有的小。
师追问:怎么做角就变大了?生1: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了;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了生2: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了,合起来角就变小了;师引导:两位同学说法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叫做角的张口的大小。
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你们知道了角有大有小,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就越小。
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把手中的角啊,两边都固定了,你能用你手中的活动角,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吗?先仔细想一想看。
你有方法了吗?生1:我把我的角张口变得和老师一样大角就一样大了。
师:那现在是和我的一样大吗?上来比比。
生1上台比试。
师:刚才你看仔细了吗?他做了什么?生2:他把他的角的顶点和你的顶点重合了两条边也重合了。
师:那现在他的角和我的角是一样大吗?(是的)。
那你能使你的角和你的同桌的角一样大吗?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同桌。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角。
猜猜看谁大谁小。
Ppt出示题目。
你认为哪个角大?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认为第二个较大。
因为第二个角的边比较长。
师: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谁再来说说你的观点。
生2:我觉得两个角差不多。
师:接下来老师放一段视频,仔细看看完之后,再来判断吧。
ppt出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
追问:现在你认为哪个角大?生:一样大。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你能把你的想法在一小组里说一说交流交流吗?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生1:我认为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
我认为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就越小;与边长没有关系。
【评析:本环节,首先以一个有趣的活动角进行探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做角玩角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体会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分别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由此获得对角的大小的直观体验。
之后,让学生旋转出和老师做的角相等的角,并讨论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让“角的大小与角的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认识得以在学生头脑中生根、萌芽。
】三,归纳总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收获这么多啊。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能够帮助大家记忆角的特征呢。
谁来领读?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想要知道我大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练习巩固师:现在你对角的认识是不是更加深刻了呢。
来考考你们。
1,想想做做第2题(1)生独立完成(2)集体汇报,指生上台指一指找到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想想做做第3题(1)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3,数角师:你们真棒,是会学习的孩子,接下来增加难度。
PPT出示数角的题目。
指生读题: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你能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一画,涂一涂,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生活动,交流五,作业找找身边的物体的角,体会与数学意义上的角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孩子已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角的。
以三角的名字由来引入角的概念,再通过,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想一想等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从而达成教学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