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第10章—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概况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第10章—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概况


轻工产品的制造生产领域尤为突出,可以视作是我国近代史上
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线索。
《中国设计史》课件
第一节 伴随近代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发展起来的艺术设 计
近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始终伴随着近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对外
贸易而发展。
在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手工业也走出 了长期衰退、凋敝的困境,得到新生。又由于此时民族传统文
二、纺织印染业的新兴花色品种
由于生产工艺与生产方式的改进 与提高,对于纺织印染产品的花色种 类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衣着面料的
花样翻新更是要适时变换。
当时的流行花样有富贵根、四则 龙、福寿三多、团鹤、樵杉长春、闻
喜庄、五子夺魁、欢天喜地、松鹤遐
龄、富贵白头、大菊花、大山水、大 河图、大寿考、大博古图、大八宝、
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碰撞,使曾经封闭的宫廷手工艺生产
迅速地社会化,商品化,失去禁锢的能工巧匠组织起商会、工 场或作坊参与到手工业的生产行列。
到了20世纪初叶,中国工商业开始呼吁民族意识,强
调对商品、招贴、图案的设计,汲取外来文化改变其中的
不足。这些工商业倡导者不仅在精神领域中积极推动社会 的进步,而且通过实体的设计来改变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召集民间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因而可以说,洋务运动是我 国近代巨大社会变革的开始,是
我国社会重要进程的标志之一,
也是我国工业设计和现代设计孕 育的土壤。
洋务运动机器制造业
以往人们只把“工艺美术”设计视为局限在紫禁城皇宫之
内的宫廷工艺,此时开始转向具有商品属性的社会商品。 在社会认同下,商品设计、包装设计乃至装潢的意思得到
重视与提升。
衰落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搅乱了由近代手工 业促进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的脉络,手工艺人为了生活 所迫不得不改行或流离失所,在此状况下的艺术设计境 况十分惨淡。抗战胜利以后,国内政局不稳,国民党政 府忙于内战,无暇顾及恢复生产,近代工艺与设计遭受 严重摧残,其规模只局限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最后不 得不走向衰落。
在织锦工艺的带动下,此时的
苏州缂丝呈现出新的面貌。缂丝,又
名刻丝,与织锦不同,它可以根据需 要投梭挖花,能制作出山水、花鸟、
人物等各种图像,在丝织工艺中具有
极强的艺术观赏价值。
民国 缂丝青蛙图
杭州的都锦生,在丝织 工艺上有突出的成就。
1921年,他试织成功的 丝织西湖名景“九溪十八涧” 成为我国丝织风景的创始产 品。1926年,他创作的丝织 风景参加美国费城国际博览 会,获金质奖,使我国的丝 织工艺享誉中外。
中国近代史编年表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 动前夕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
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尤其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后,虽然没 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仍然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摧残,受到大地主与大买办阶级的
压制,但它冲破了封建专制主义对国家的长期禁锢,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发展。
这一时期与设计联系密切的传统手工艺生产领域也一度出现了
复兴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采用机器生产形式的现代工艺 行业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机器印花、流行时装、商业美术以及
工阶段。
民国 上海建业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机器
在当时工业获得发展的 同时,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 也相应地日趋繁荣。城市经 济的繁荣对商业美术的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如:照相 布景、舞台美术、书籍装帧、 商业广告、商品包装等涉及 行业兴旺一时。
民国 《良友》的封面设计
一、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机器制造业的产生
国最早的民族近代工业也创始于缫丝业,但农村手工缫丝 业仍长期维持。1872年后,从国外引进效率较高的足踏缫
丝车到广东,便有商人设立资本主义的手工缫丝厂。但其
生产技术发展迟缓,未能形成规模的近代缫丝厂。
4)丝织业
晚清时,苏州等地以丝绸商业资本“纱缎庄”即“帐 房”作为包买主,所组织的分散形式的丝织手工工场,已 有大量发展。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手拉式丝织业后,苏杭 等地出现了帐房合伙开设的手拉机丝织工场。1916年上海 率先使用电力丝织机,各地手工工场竞相效仿,苏杭等地 的丝织工场也过渡为近代丝织工厂。
主讲:焦爱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目的:了解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 展历程及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理清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艺术设 计特色及发展特征、代表人物、代表 作品。
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 步的发展,在机器生产技术的影响下, 一些原来的手工业作坊逐步改用机器生 产,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一部分,一些 手工行业也部分采用了机器生产,增强 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及其工业的发展,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1)棉织业
鸦片战争前,棉纺织以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主,未曾出
现过资本主义手工织布工场。战后,随着洋纱、洋布的输入
和国内棉纺织厂的建立,农村中的家庭手纺业被首先摧毁。
1885年,在外国输华商品中,棉制品跃为第一位。七 八十年代洋纱、洋布挤占土纱、土布市场,导致土纱、土 布织业逐步解体。
民国 西湖名景“九溪十八涧”
第三节 服饰设计水平的提高
在染织的花色品种不断丰富的基础上,近代服饰业
有了较大的提高。五彩缤纷的现代服装终于冲垮了历代
积习下来的衣冠等级制度。此时期可谓是我国服装改制 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男子服饰变革中的一个代表样
式,由于是孙中山亲自设计,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穿 着的新款服装,被世人誉为“中山国服”。
花边则以美国为主要市场。
格子花边与网形花边
正是由于近代手工业与对外贸易的相伴相生,才促使艺术 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所涉及的品种也大大的超过了历朝
历代。除传统的陶瓷、纺织、漆艺、景泰蓝、金银器皿、家具、
手饰等外,在交通工具上已有火车、轮船甚至军舰的设计制造, 建筑上更是形成这一时期较具特色的设计风格,艺术设计教育
不衰;另一类是短袄套裙的女子装束;再一类是标榜 为新颖的女子时世装,即上衣下裤。
我国近代史上的服装演变已根本消除了封建等级观念,体
现出一种时代的进步,面貌簇新。
民国 影星胡蝶的旗袍装
民国 短袄套裙
第四节 新兴产业的出现与艺术设计的新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新出现 的工艺行业有 20 余种,艺术设计 自然也就围绕着这些产品的开发 而有所作为。 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中国 本土意识的产品造型设计在这一 时期仍未形成,只是处于产品艺 术设计的萌芽阶段,或是仿制加
二、以手工业与外贸发展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进步
清末民初,我国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外贸发展是促进艺
术设计行业进步的主要因素。旧的行会手工业和农民家庭手工业 在此时期已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和近代家庭劳动,另一 部分尚未发展到此程度的手工业也通过“包买主”的活动,被逐 步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范围和轨道,这是手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一 个很大的进步。由此,促使机器纺织业、工场型的陶瓷业大力发 展,在这样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便分化出艺术设计的环节。
清末的洋务运动,是封建社会末 期一次经济变革,所引进西方的先进 机器装备、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则是 一次勇敢的实践。它开启了我国近代 工业的先河,揭开了我国工业文明的 曙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兴办洋务的大臣 曾国藩
洋务运动通过将官办军工业 转为官办民用企业,使企业获得
巨大利润,同时也直接刺激了一
些有眼光的官僚、地主投资办厂 热情。他们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
5)染绸业
上海开埠后,绸庄开设日多,染绸业务也日益增加。 1890年,上海有手工染绸工场9家,如从苏州迁来的张玉堂 染绸坊,雇工20 多人,分工较细。1920 年后,向近代染绸 厂过渡,生产效率提高 10 倍,质量也有所提高。到 1928 年, 上海规模较大的染绸工场都已向近代染绸厂过渡。但内地 仍多为手工染绸工场或作坊。
大八吉、花卉草虫、羽毛鳞介、锦文
等。
民国 都锦生 戴滨渔舟花鸟织锦
丝织工艺仍以苏州、杭州、
四川、福建、广东以及南京一
带为主要产区,保持着明清以 后江南为中心的特点。
织锦工艺是丝织品的精品,
为我国传统工艺之一。民国年 间,四川的蜀锦、苏州宋锦、
南京的云锦,仍然保持着传统
的势头,流传极盛。
民国 "百花银宝地"云锦
民国 红缎广绣凤纹女裙
青州花边自意大利传入中国,原是 一种以“码”为计算单位的带形花边, 当时俗称“栏杆”,只作为衣物边饰。 1900年,由库尔德的夫人——人称库师 娘传授技艺,开始花边生产,后来逐渐 向西、北蔓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编织业在民 间已很普遍。通常有格子花边、网形花
边二种。格子花边多销澳大利亚,网形
一、近代出现的重大设计展事活动
翻开近代史,举凡与我国艺术设计相关的重大展事
有二:一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另
一则是其后为20世纪新兴经济大国展示强势筹办的巴拿 马赛会。
1)南洋劝业会
清朝末年,两次鸦片战争后,我国被迫成为开放的国 际市场,外强内弱引发工商业界对民族产业的触动。由此,
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新式的手 拉织布机,以后又引进效率更高的 脚踏铁木织布机,大大缩小了手工 织布与机器织布之间劳动生产率的 差距。 1921年,全国织布工场已增至 1500~2000 家,成为最重要的工场 手工业部门。棉织业素称发达的江 苏常州、常熟,广东广州、佛山地 区,在20世纪初涌现一大批采用新 式织机的手工工场。
近代工艺品 景泰蓝花卉瓶
近代工艺品 紫砂壶
青花花鸟瓷瓶 黄卖九作品
在对外贸易中,洋人称从广州
工部购得的货物为“广货”,对
“刺绣”也称“广绣”或“粤绣”。 据《岭南从述》记载:“粤绣工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