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现
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现状
基本单位是各类法人单位及其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单元,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载体。
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
基本单位名录库包含了所在地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随时可以提供查询服务和具有修改、更新与维护功能的数据资料的信息库。
一、名录库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名录库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发展方向也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阶段名录库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其相应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离应有要求也还很远。
主要表现在:
1、单位法人代码遗漏问题增加了基层统计人员工作量。
单位法人代码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生命,企业在工商、税务、统计管理等各种社会活动中必须使用同一代码,这既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前提,也是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
目前统计部门就是以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单位的唯一标识码。
而工商、编办、民政、税务在信息库中组织机构代码指标虽有设定但并不是必填指标,内容多为空,它们各自以本部门的代码作为每个单位的唯一标识码,各自拥有一套的名录库和不同的应用软件。
由于代码使用管理不统一,致使部门之间数据相互难以衔接,达不到资源共享。
在导入工商税务部门资料的时候,部门提供的资料组织机构代码一栏为空,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新增单位在相关部门注册后,不及时地到质监部门申请组织机构代码,造成每次维护更新后出现大量重
复单位,查找非常困难。
在补充完资料后审核发现重复的单位,又要删除,耗费了无用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量。
2、新增单位数量多,实地调查难度大。
全市每年待处理单位有两千多个,新增单位逐年增加,变更和注销情况不断变化,让所有涉及到的单位都填报基本单位报表,不但发表收表的工作量大,难度也大。
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部门登记的资料并不完全准确,有一部分单位到实地核实后属于“三无单位”,注销、变更单位情况不好把握,企业在变更和注销时缺乏主动性,没有及时到主管部门去登记企业实际情况,致使变更单位资料不完整和已销亡的单位在相关部门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3、基层单位统计基础薄弱。
基层统计在统计法律意识上、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程度上、统计岗位设置和统计人员素质上,都存在着较大问题,工作配合度也较差,严重地影响了名录库维护工作的环境。
而且基层工作非常繁重,其统计力量难以保证报表质量。
4、基本单位名录库利用率低。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虽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名录库的社会知晓度低,资料开发利用效果不明显。
除了统计部门应用于统计调查业务外,在社会上的应用几乎空白。
二、做好名录库工作的几点建议
1、创新名录库建设的工作机制。
要建立统一的基本单位信息采集系统,关键的一点就是统一单位代码。
要实现多部门资料互换与共享,也必须实现单位代码的唯一性和管理规范化。
从宏观上来看,国家应及早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统计、工商、税务、编办等行政部门间单位代码不唯一和指标不统一的问题,建立起完整、统一的指标体系和唯一的单位代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
共享。
地方可以从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建立各部门共同负责基本单位登记管理机制,推行统一的赋码规则和认证管理标准,在单位登记的第一道程序填写好组织机构代码,为单位登记的源头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这样既可以方便基本单位办理登记工作,又能加强对基本单位的管理,改变基本单位名录库资料不全、信息滞后的现状,避免经过部门处理后又需按统计要求重复作业所带来的麻烦和人为障碍,化被动要数为主动取数。
2、完善名录,强化应用,开发资源服务社会。
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不仅能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为各职能部门准确查询相关数据提供服务,只有开发利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要本着“整体、协力、互补、共享”的原则,在整体设计基础上,科学分工,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
进一步增强名录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树立名录库的权威性,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效益。
各行政部门要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的服务空间,主动为各种服务对象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种名录库信息,发挥名录库的社会效益。
以统计信息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设定查询权限,方便单位、个人随时查询,使其真正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全面、信息内容可靠、动态更新快捷、随机查询方便和系统运行安全的“活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名录库数据的社会共享。
3、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积极推进名录库机构的建设,增强基本单位统计和名录库维护工作的组织保障和人、财、物配置。
加强对基层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统计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