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遥感影像计算机专题分类
专题信息提取的概念: 利用图像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以及多时相信息对目标进行识别并归类.
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的信息分为6类:
⑥空间信息
平面位置和高程
1.2 遥感影像专题分类
遥感专题分类
是以区别图像中所含多个目标为目的,对每个像元或者比较匀质的 像元组给出对应其特征的名称。这些名称为分类的类别,多个特征矢量 定义的空间为特征空间。
2.2 ISODATA (续1)
输入参数: 最大和最小类别数目,因为算法进行自动的类别分裂和合并, 所以不能确定类别的具体数目。 最大迭代次数和每类中像元数量的变化,其中一项满足,则 分类结束。 如果某一类别中的像元数目不满足 Minimum # pixel in class,则删除该类别,像元归并到最近的一类中。 如果某一类的标准差大于Minimum class stdv,则该类别 需要分裂成两个类别。 如果某个类别的平均距离小于Maximum class distance, 则该两个类别合并成一类。 Maximum # merge class 定义最多合并多少类别。 Maximum stdev from mean; Maximum distance error.
概念:以区别图象中所含 的多个目标物为目的,对 每个像元或者比较均匀的 像元组给出对应其特征的 名称。 特征名称一般称类别,例 如土地利用/覆盖中的 居 民地、水域、园地、林地、 耕地等。 参与分类的多个特征量 (向量)所定义的空间, 称为特征空间,例如2个 波段定义的2维特征空间, 3个波段定义的3维特征空 间等。
•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通常是以地物在多光谱图像上的 亮度体现出来的,
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图像上表现的亮度一般互不相同; 不同的地物在多个波段图像上亮度的呈现规律也不同,这就构 成了我们在图像上赖以区分不同地物的物理依据。
• 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的观测量将构成一 个多维的随机向量(X),称为光谱特征向量。 X= [x1,x2,…xi,…,xn]T Xi :地物图像点在第i波段图像中的亮度值
训练区选择
对训练样区的要求:准确性、 代表性和统计性。
• 准确性:要确保选择的样区与 实际地物一致; • 代表性:所选样区为某一地物 的代表,还要考虑到地物本身 的复杂性,反映同类地物光谱 特性的波动情况; • 统计性:指选择的训练样区内 必须有足够多的像元,以保证 由此计算出的类别参数符合统 计规律。
3 监督分类
3.1 3.2 3.3 3.4 3.5 3.6 3.7 平行管道分类 最小距离分类 最大似然分类 马氏距离分类 二值编码分类 光谱角分类 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下节课)
3.1 平行管道分类
① 使用简单的分类规则进行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 ② 决策线在n维光谱空间中是一个平行的管道。 ③ 管道的直径根据距离平均值的标准差确定。 ④ 如果某个像元落在某一类的平行管道的阈值范围内, 则划分到该类别中。 ⑤ 如果落在多个类中,ENVI则将这格像元划分到最 后匹配的类别。 ⑥ 落不到任何管道中,则标识为未分类像元。
n:图像波段总数
1.4 计算机图象分类(续2)
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图象分类的对比
特征点集群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
理想情况——不同类别地特的集群 至少在一个特征子空间中的投影是 完全可以相互区分开的。 典型情况——不同类别地物的集群, 在任一子空间中都有相互重叠的现 象存在,但在总的特征空间中可以 完全区分的。
遥感专题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
目视解译是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础。
1.3 人工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的主要方法
1) 直接判定法 解译人员根据遥感图像上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标志如色调、形状、 阴影、纹理结构、大小、位置、相关布局等建立“模式图像” 或称做直接 解译标志,来确定地物的存在和属性,比如河流、房屋,铁路等都可以直接 判定。
N为第i特征的特征值总个数 表示第i 特征第k个特征值
像元与像元的相关系数:
像元与像元的相似系数:
欧式距离:
绝对距离:
马氏距离: X到类重心 之间的加权距离,其权系数为多维方差 或协方差.
混合距离:
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
特征变换: 特征选择: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地进行分类。 这样就需在这些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特 征影像进行分类,这就称为特征选择。
3.2 最小距离分类(续1)
3.3 最大似然分类
假设条件:数据符合多维正态分布。如果不符合,分类的 精度将会受到影响。 计算每个像元属于各个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该像 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 似然度是像元数据矢量X 属于类别w 的后验概率。 如果类别w中X的条件概率为P(X /w), 则似然度 Lk的计 算公式为:
分类时,逐个像元进行计算,对每一类进行计算,
3.3 最大似然分类(续1)
3.3 最大似然分类(续2)
3.4 马氏距离分类
di ( xi M i ) ( ) ( xk Mi )
• 这时可采用特征变换使之变成理想情 况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无论在总的特征空间 中,还是在任一子空间中,不同类 别的集群之间总是存在重叠现象。 这时重叠部分的特征点所对应的地 物,在分类时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分类误差.
• 这是遥感图像中最常见的情况。
地物在特征空间的聚类通常是用特征点(或其相应的随机 矢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X)来表示的。正态分布:
2.1 K-MEANS
在数据空间内平均计算各类的均值,使用最小距离法,将未知像元划分到某一 类中,再调整均值,直到迭代次数满足,或者距离阈值满足。 STEP1: 任意选择K个聚类中心,一般选前K个样本; STEP2: 迭代,未知样本 X 分到距离最近的类中; STEP3: 根据STEP2 的结果,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STEP4: 每一类的像元数目变化达到要求,算法结束。 影响K-均值法的因素:聚类中心数目,初始类中心的选择,样本输入的次序, 数据的几何特性等。 输入参数: Number of class: 要分成几类 Change threshold%(0-100): 如果每一类的像元数目变化小于此数值, 则迭代停止。
1 1 T exp[ ( X M ) S i i ( X M i )] 1/ 2 p/2 2 (2 ) S i
1
均值向量和协方差距阵使用训练区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距 阵作为估计值 P:参加分类的特征数,即波段个数 实际使用的判别函数:
1 1 1 g ( X ) ln( P(i )) ln Si ( X M i )T Si ( X M i ) 2 2
•遥感专题分类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
•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统计模式识别、句法模式识别、模糊识 别和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模式识别又分为人工神经网络和逻辑 推理系统。除句法模式识别主要应用于文字、符号、语言的识 别外,其他三种方法在遥感专题分类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其 中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应用最为普遍。
这些方法在遥感图像专题分类中经常采用两种方案:
输入参数 Max stdev from the mean, 是距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
3.1 平行管道分类(续1)
3.2 最小距离分类
计算未知像元距离各个类别均值向量的欧 氏距离,将该像元划分到距离最小的类别 中。如果没有没有确定最大的标准差和距 离阈值,则所有的像元都会分类。 输入参数:Max stdev from the mean, 是距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 Max distance error , 距离的最大阈值 如果两个参数都输入了,ENVI 使用其中小 的作为最终的判别标准。
所关心的类别总数
协方差矩阵
类的先验概率
类间散布矩阵Sb 对于m类别情况,总 的类间散布矩阵可以写成各类别类间散布矩阵的先验概率
类间散布矩阵表示了不同类别间相互散布的程度。
是全体模式的均值向量
2 非监督分类
分类标准的确定不需要人的参与,由计算机根据自 动按照某一标准(例如距离最短)自动进行。需要 确定要分几种类别,或者类似的输入条件。分类后 的结果,还需要再给出具体的涵义。 类似的概念:聚类分析、点群分析、空间集群等。 常用的非监督分类方法: 1) K-MEANS; 2) ISODATA
Lk P(i / X ) P(i ) P( X / i ) / P(i ) ( X / i )
i
类别wi的先验概率,分类图像中类别wi出现的概率 类别wi中像元X出现的概率 不管什么类别, X出现的概率,对于各类类别来说是一个 公共因子,比较的时候不起作用。
P( X / i )
定性的方法 定量的方法
相关系数方法:
分别为类别1和类别2的均值
标准化距离法:
分别为类别1和类别2的标准偏差。
散布矩阵测度
矩阵形式来表示模式类别在特征空间中的散布情况。
1)类内散布矩阵
表示属于某一类别的模式在其均值周围的散布情况,对于 m类别情况,总的类内散布矩阵可以写成各类别类内散布 矩阵的先验概率的加权和。
2 ) 对比分析法 借助于不同时相、不同波段、地面资料进行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3)逻辑分析法 运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判断。例如根据水系的 分布格局来判断岩性和地貌类型;根据植被的类型来推断土壤类型。逻辑分 析大大开拓了遥感图像所能发挥的作用。
1.4 计算机图象分类
•在自控理论、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应用以及其他一些领域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模式识别技术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各种识别能 力,当前主要是对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的模拟。 •在70年代初期,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开始应用 于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奠定了遥感图像分类的数学理论基础。
选定初始类别中心,Zi
输入各迭代限值参数 I, Tn , Tc , Tm 对样本象素时行聚类并统计 nI , MI , 是 Ni<Tn 否? Ni<Tn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