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抽风机

主抽风机

编号:XG/ZY-LT192-2012选烧分厂4#烧结机主抽风机岗位作业指导书编写人:王海涛审核人:何飞批准人:孙宝银发布:2012.4.24 实施:2012.4.24 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总厂选烧分厂4#烧结机主抽风机岗位作业指导书1.目的与范围1.1目的:烧结机抽风作业;控制粉尘排放;杜绝各类伤害事故。

1.2范围:适用于4#烧结机主抽风机岗位员工。

2.引用文件《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炼铁总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考核细则》3.工作职责和任务1.负责4#烧结机抽风机工作过程控制。

2.负责本岗位设备的操作、检查、点检、维护、润滑和保养。

3.负责检查所属岗位现场作业环境及设备安全状态。

4.发现各类故障、事故及时汇报、处理。

5.负责与相关岗位进行信息联系。

6.负责本岗位环境卫生清理工作。

7.负责做好交接班工作。

8.负责填写岗位记录。

9.随时检查冷却水、润滑油压力,并负责本岗位停电、停水等紧急事故处理工作。

4.工作程序和要求4.1工作准备4.1.1物料及要求1.烧结废气温度:正常150℃,最高200℃,最低80℃2.烧结废气湿度:8-12%3.烧结废气露点温度:50℃4.烧结废气含尘: 1-3g/Nm35.风机进口压力:17 Kpa。

6.风机风量:33000m3/min。

4.1.2设备及用途4.1.3工具及用途4.1.4个人防护要求所需防护用具:工作服、安全帽、耳塞、手套、绝缘胶鞋。

佩戴要求: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整齐、规范,女同志的长发必须盘起放在安全帽内。

4.1.5作业环境要求1.夏季高温期使用风扇,做好防暑降温工作;2.操作平台、走梯、走桥无灰尘,并保持清洁。

3.设备机体上无积灰、杂物。

4.工具、备品、备件定臵摆放。

5.地面无油污、无废弃物。

6.照明良好。

7.除尘设备运转正常。

8.岗位区域无积雪、积冰、冰挂、浮动物。

4.1.6安全要求1.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整齐、规范。

2.非本岗位操作人员禁止操作设备。

3.启动风机时,必须有电工、风机工同时在场。

4.风机启动时,禁止现场有其他人员作业。

5.电气设备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灭火。

6.不准用湿手操作电器设备,以防触电。

7.严禁用湿布擦拭计算机、操作柜及各类设备,以防触电。

8.计算机操作台上严禁放水杯或液体容器,以防翻倒损坏设备。

9.在启动过程中,如发生跳闸、启动失败必须查明原因,在清除故障并具备启动条件后方可再次启动。

10.设备运行中禁止接触旋转部位,防止绞伤。

11.风机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堆放杂物。

12.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完好、有效,禁止随意拆卸、破坏。

13.检修设备或停车处理事故时,必须将操作箱转换开关打到"O"位,严格执行停机断电挂牌制度,本着谁挂谁摘的原则,确认安全后,方能启动设备。

14.开关、操作箱、检修电源箱符合使用安全要求。

15.平台、梯子、护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6.消防设施必须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17.所有电气线路整齐规范,无临时线,接头无裸露,符合使用安全要求。

4.1.7主要危险源4.2工作流程4.2.1总流程图4.2.2操作流程图4.2.3技术操作程序4.2.3.1开机操作1.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1)检查并确认大烟道、电除尘的人孔、兑冷风阀、风机盘车人孔已经关闭。

(2)检查确认风机、电机各联接螺栓已紧固。

(3)通知循环水泵站启动低压水泵进行供水,打开冷却水阀门,检查确认电机定子、稀油站冷却水水压正常,冷却水压力控制在100—450kpa范围内,冷却器进水温度<35℃。

稀油站最大冷却水压力0.3兆帕,冷却器进水温度<35℃,冷却水压力≥0.15MPa.(4)风机启动前油箱内油位要保持在观察窗上标最高和最低范围内。

油温应在20℃-24℃之间,低于20℃时开启电动加热器,高于24℃时应停止加热。

(5)油温达到20℃方可启动油泵,油压达到0.12Mpa,检查润滑系统管道供油、回油情况,高位油箱必须上油;油压低于0.1兆帕启动备用油泵,油压低于0.1兆帕超过60秒时,停风机,过滤器压差大于0.1兆帕时报警,更换滤芯。

(6)长时间停机,应进入风机内进行盘车,盘车时风机内应无异常声音。

(7)检查风机进口调节阀门是否灵活,确认入口调节阀门已关闭。

(8)检查确认机组仪表、信号及报警联锁跳闸装臵齐全灵敏、可靠。

2.开启机操作:(1)接到主控室启动风机的通知后,通知电力人员送高压电,具备操作条件确认无误后,进行启动风机操作。

(2)启动风机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将励磁柜转换开关打到“运行”位臵,将方式选择转换开关打到“E.C”位臵,按控制柜上“启动”按钮启动主电机,启动过程应注意电流变化,当电流降回额定电流以下保持稳定时,表示启动完毕。

(3)风机在启动过程中,应注意风机运转声音、轴承、密封状态等,如发现声音异常、电机冒烟、轴瓦冒烟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汇报主控室。

(4)风机启动完毕后,应将仪表数据核实一遍,发现异常现象(电流、油压、水压、负压、室内温度、轴瓦温度、废气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做好记录及时汇报主控室。

(5)确认风机安全、平稳运行后,必须接到主控室通知,方可按照阀门开度要求缓慢开启风机进口阀门,使风机带负荷运行,在调整阀门开度时应注意电机定子电流不能超负荷。

4.2.3.2停机操作1.接到主控室的停机通知后,关闭进口调节阀至“0”度。

2.按控制柜上主电机“停止”按钮,风机停止运转后,将励磁柜上的转换开关打到“O”位。

3.抽风机转子停止转动后,风机轴承温度低于45℃停止电动油泵4.2.3.3紧急/报警动作(报警和跳闸值设定)(1)风机轴承温度>75℃报警,>85℃跳闸。

(2)风机轴承震动极限>4.5㎜/s报警,>7.1 ㎜/s跳闸(3)电机轴承温度>85℃报警,>95℃跳闸。

(4)电机绕线温度>115℃报警,>125℃跳闸。

4.2.3.4抽风机紧急停机(1)电机过载或匝间短路。

(2)同步电机失步。

(3)励磁发生故障。

(4)机体内发出异常声音,电机、风机轴瓦冒烟,风机油封、气封处有烟雾。

(5)室内发生火灾时。

(6)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时。

4.3工作过程控制5.应急响应5.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1.机械伤害发生的原因:(1)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上存在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4)从业人员个人操作、人为造成安全装臵失效、机械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或者操作者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安装、调试;(5)生产作业环境缺陷,操作空间不符合安全要求。

2.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厂商生产的机械设备,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臵齐全,设备本身质量达到安全状态;(2)专用设备必须配备专用的工具,设备设施上的安全附件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应及时更换设备;(3)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查等工作,建立完善点巡检工作制,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迅速处理,禁止机械设备带病作业;(4)以制度为切入点,规范员工操作行为,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狠抓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5)积极改善员工的生产作业环境,设备的改造应充分考虑到操作空间与周围环境,必须能够保证员工安全操作的需要;(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

3.现场应急处臵(1)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调度室,以及拨打“120”等社会急救电话。

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3)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

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

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4)肢体卷入设备内,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时拨打当地119请求社会救援。

(5)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7)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8)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5.2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1.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且具有极强的毒性,人吸后就会导致中毒事故。

(1)设备、容器、阀门、法兰和管道不严,导致煤气泄漏;(2)工业蒸汽与生活用蒸汽没有彻底分开,蒸汽压力低时,煤气窜入蒸汽管道,在使用蒸汽管道时发生中毒事故;(3)一人单独进入煤气区域作业,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携带煤气报警仪及呼吸器具;(4)设备关键部位老化,作业现场缺乏监督控制、报警设备;(5)改变煤气用途,用煤气取暖等。

2.煤气中毒的预防措施:(1)强化煤气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煤气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煤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防范措施;(2)强化煤气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规定,加强煤气设施日常检修维护,配备齐全各种监测、监控设备和防护设施,确保运行正常,防止煤气泄漏而导致中毒事故;(3)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携带煤气报警仪,看好风向,一人监护,一人工作,到有煤气泄漏的地方必须有煤气救护人员监护;(4)带煤气处理故障时,必须两人以上佩戴呼吸器具,并且随时监测呼吸器具的压力,压力低于30kg/cm2时,应立即离开煤气区域,以防呼吸器具压力过低,导致中毒事故发生;(5)煤气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如取暖等;(6)其他有效防范措施。

3.现场应急处理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步入以及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进入没去区域时严禁带着明火,严禁闭合电源开关,防止电打火引发火灾活着爆炸。

进入煤气区域后,应快速打开所有通风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快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封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成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