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05年对外汉语试题与答案试卷150分,现汉和古汉各占75分现代汉语一、声母和辅音各自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9)二、用国际音标列出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并说明四呼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中的作用。
(10)三、用严式音标给下列儿化词语标音(若有其他应变现象一并标出),并说明儿化的音变规律。
(10)1、一点儿2、草稿儿3、毛驴儿4、树枝儿 5花瓶儿四、用严式音标给汉字注音,说明/u/的音位变体和分布条件。
(8)1、水2、福3、问4、够五、给下列语音单位分类并回答。
(12)肃不德大箱子天作之合雷声大雨点小敲竹杠红纸刘备招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语素是否是词汇的构成单位?为什么?2、熟语与自由短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六、根据词典释义,分析下列词语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
(10)1、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2、理事: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3、浪潮:指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4、舟楫:<书>船只5、承办:接受办理七、辨析同义词。
(12)1、藏——躲藏2、典型——榜样八、举例分析“厚”与“薄”可在哪些义项上构成反义关系,在哪些义项上没有构成反义关系,并进一步解释造成二者义项对应差异的原因。
(9)九、指出下列各组词在语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1、市民——晚上2、矫健——中型3、现在——正在4、但——却十、观察短语然后1、分别指出这些短语的结构类型(10)2、分析指出在构成手段上,汉语的短语和符合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爹妈他们()把这个()解放以前()木头似的()约他来()吃食堂()拉住不放()踹一脚()这个()说笑()十一、分析下列句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情况,归纳并指出汉语主语的句法、语义构成特征(5)1、我吃完饭了。
2、件件都做得很好。
3、村子里很肃静。
4、他来是对的。
5、靠西墙是一堆杂物。
6、饭已经吃光了呀!十二、从下列句子中挑出连动词,然后归纳汉语连动句和结构特征(15)1、豆芽炒了吃吧。
2、他看完了信,出去了。
3、老王高高兴兴地说:“你们去吧。
”4、他瞪着眼睛看我。
5、老汉拽着我的胳膊不放。
6、你马上骑车去看他。
7、他念书年的很好呀!8、你一定有时间办妥这件事。
9、大家都希望这件事是真的。
十三、下面是有关汉语复句、紧缩句问题的说法,清分别判断正误(10)1、在结构上,汉语的复句实际上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所以,复句应属于超句体的范畴。
()2、关系词语是用来连接复句内各小句、标明语义关系的词语。
所以在语法类别上,关系词语未必就是连词,在长度上,关系词语不一定都是词。
()3、汉语复句分类的原则是,根据关系标记即关系词语来给复句分类。
()4、汉语的复句和单句之间的对立主要体现在意义上。
()5、所谓紧缩句,就是通过全部或部分删除复句内部的关系词语而得到的句子。
十四、汉语语法分析方法中,和变换分析法相比,语义特征分析法有哪些特点?(5)现汉部分答案第1题.试述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9分)解题:声母、韵母、元音、辅音这些基本概念应该清楚,能够说出它们的定义、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这些概念也是现代汉语语音学中最基础的东西,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计在06年的考试中会对此问题有所涉及,考试方法可能与此题不同,但是这些基本概念必须全部掌握。
答案:(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零声母音节除外)。
(3)区别:A辅音是从普通语音学的角度出发而命名的,而声母是现代汉语范畴中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
B 同样在普通话中,声母和辅音也不一样。
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做韵尾,如ng[]。
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第3题.写出下列加点字的严式国际音标(有音变的也要标明),并由此归纳现代汉语普通话儿化的规律。
(10分)小鸟儿,小船儿,小鱼儿,瓜子儿,花瓶儿解题:现代汉语儿化的问题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以什么形式,必然要考到此问题,只是占分多少的问题,有时会直接要求归纳儿化的规律,有时则会让写出一些字儿化后的严式国际音标。
无论占分是多是少,对于考研这种每分必争的考试来说,我们也必须力争得到这类题目的所有分数,也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穷尽式的复习。
主要要背下来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关于这些问题的两大块内容:一是儿化规律的列表(也就是本题答案中列的那些规律),必须倒背如流才行;二是在这一节的练习中,有一题叫“发音操练”,就是练习发儿化音的那一部分,虽然题目的要求是练习发音,但是它列出了所有类型的儿化的国际音标,所以要背下来那里面两三页的内容。
也可以适当参考一些别的书目,但是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东西。
答案:鸟儿[ ]船儿[ ]鱼儿[ ]子儿[ ]瓶儿[ ](注:有些国际音标打不出来,在我的资料中,这些东西都是手写之后再复印的,所以可以保证阅读质量,这里无法显示出来。
下同)归纳:(1)无韵尾或有u韵尾的,直接加[-r]。
(2)有-,-n韵尾的,韵尾丢失,然后加[-r]。
其中,韵母是in,的,丢掉韵尾,还要加[r]。
(3)韵母是,的,加[ r]。
(4)韵母是、的,韵母变作[ r]。
(5)韵尾是ng的,丢韵尾,韵腹带鼻音,并卷舌。
有的加[ r]。
其中,韵母是ing的,丢掉韵尾,还要加上鼻化的r。
第8题.请写出“厚”和“薄”在哪些义项上能构成反义词,哪些义项上不构成反义词,并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0分)答案:“厚”的义项:(1)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如“五厘米后的木板”。
(2)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较大的,跟“薄”相对。
如“厚纸”。
(3)深,重,浓,大:如“厚望,厚情,深厚的友谊”。
(4)不刻薄,待人好:如“厚道”。
(5)重视,注重:如“厚古薄今”。
“薄”的义项:(6)轻微,少:如“薄酬”。
(7)不庄重:如“轻薄”。
(8)看不起,轻视,慢待:如“菲薄,厚此薄彼”。
(9)迫近:如“日薄西山,薄暮”。
其中,在“扁平物体上下距离较大还是较小”(薄纸——厚纸),“重视与不重视”(厚古薄近,厚此薄彼)这两个义项上构成反义词,在其他各义项上均不构成反义词。
出现这中情况的原因: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同属一个意义范畴的,不同范畴的词是不能构成反义关系的。
因此,反义词既是相互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第14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只做判断即可,不需改正)(10分)(1)任何复句关系词语所标明的关系都是抽象的“逻辑—语法”关系,而不是具体句子的含义。
(2)“一……就……”这对关系词语,既可以表示连贯关系母淳洌部梢员硎咎跫叵档母淳洹?lt;p>(3)“即使……”这个关系词语所表示的复句,只能用来表示假设的含义。
(4)“太阳一照,景色特别美。
”“即使过往的大雁那迷人的歌声,也不会骚乱它们古朴古静的心。
”这两句话都是复句。
(5)紧缩句是由复句的分句与分句凝合而成的形式,是复句的单句化变形。
答案:正正误误正。
说明:现代汉语复句这一块是北语现代汉语试题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命题人(语法部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复句和语篇,自然要在命题时对此问题有所涉及,这些题目可能在表述中与原题有所出入,但是基本精神不变,而且06年的题目肯定与05年的不同,所以还是请大家掌握这类题目的命题方法和倾向,这些是最重要的。
解释:(1)复句的关系词语具有标志性,特定的复句关系词语所构成的句式,可以看作特定的复句格式。
例如:要是窃书的愿意送还,他还会偷么?既然是偷,就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即使有谁真的知情,也别指望会有人跳出来揭发。
孔已己的话,虽是狡猾,也有一点道理。
这里有四个复句。
“要是……(那么)……”标明第一个复句是假设句;“既然……就……”标明第二个复句是推断句;“即使……也……”标明第三个复句是虚让转折句;“虽然……(但)……”标明第四个复句是实让转折句。
因此,任何复句关系词语所标明的关系都是抽象的“逻辑—语法”关系,而不是具体句子的含义。
命题正确。
(2)“一……就……”有时单纯强调A,B两行为紧接,相当于“……接着……”,是连贯句(如:“一坐下,她就趴在办公桌上哭了起来。
”);有时在强调行为紧接的同时表示A为B的特定条件,相当于“只要……就……”(如“一接到通知,他就会立即赶来的。
”),属于条件句。
命题正确。
(3)一般来说,“即使……”总是表示假设,其实,有时也用来述说事实,是“实言”的。
例如,我们可以先述说过去发生的某个事实,再通过“即使”引出过去发生的一个订补性事实。
如“那时,他们很少交谈,即使交谈,也只是工作上的联系,干干巴巴,三言两语。
这类“即使”实言句,在内容上略等同于“虽然”句,只是语用效果有所不同。
用“虽然”,是实事实说,客观性较强;用“即使”,是实事虚拟,所说的事往往显得若有若无,似实似虚,,并且带有某中主观情绪或夸张口气,因此让步意味仍然很浓。
命题错误。
(4)“太阳一照,景色特别美。
”这句话是复句。
“即使过往的大雁那迷人的歌声,也不会骚乱它们古朴古静的心。
”这句话是单句。
原因:典型的复句是核同质、有核距、无共同包核层的多核句。
首先,多核而核同质。
即两个或几个结构核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们或者都是谓词性的,或者都是名词性的。
其次,多核而有核距。
即含核单位之间有比较明显的音读距离,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等隔开。
第三,多核而无共同包核层。
即每个结构核各有自己的包核层,分别构成相对独立、相对自足的分句,不存在“共层”的现象。
由此分析,第一句符合以上三条,是复句;第二句不符合,是单句。
某些复句关系标志,如条件关系标志“只有……才……”,让步关系标志“即使……也……”和“无论……都……”,有时使用于单句。
这种用法反映出事物潜在的复句关系,但从结构上说,所用的关系标志不是联结分句与分句,而是联结单句的两个成分。
分析语言事实时,凡是将关系标志减除之后得出明显的主谓关系或是壮中关系的,便可以断定为单句。
“即使过往的大雁那迷人的歌声,也不会骚乱它们古朴古静的心。
”这句话便是如此。
命题错误。
(5)紧缩句是由复句的分句与分句凝合而成的形式。
例如即使不便宜,我也要买。
(复句)不便宜也买。
(紧缩句)前一例是虚拟性让步复句,后一例是包含虚拟性让步关系的紧缩句。
紧缩句是复句的单句化变形。
分句与分句之间,本来有句间承接停顿;然而,有时为了语句的凝练,句间承接停顿被取消,书面上不出现逗号,于是产生凝合联结的状态,形成了形式简短的紧缩句。
命题正确。
古代汉语一、为下面两则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文。
(60)1、或对曰:“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为是乎?为非乎?”对曰:“古往今来,……足以知氓俗之有殊,验风土之不累”2、蜀中简公谦居,天资绝人。
凡有记览,过目不忘……跪生与庭,令立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