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
为巩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面提升道路通行通畅能力,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X省农村公路条例》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X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意见》(X府发〔X〕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化思想认识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快速发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573公里,其中县道350公里、乡道540公里、村道5683公里(包括通村路、通组路、联网路、聚居点及产业园区到干线路的连接路),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仍存在管理养护主体责任不实、管理养护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设轻养护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确保农村公路运营安全。

二、明确目标任务
以“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坚持“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全面促进农村公路管养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100%,着力打造“畅、安、舒、美、洁”农村公路环境。

三、夯实管养职责
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组道村组管、产业路业主管”的责任机制,坚持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

完善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员”联动执法监管体系和总路长、县、乡、村四级路长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保障能力,确保安全畅通。

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群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设置公开举报电话、网络信箱等,实行有奖举报,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县级路长(县道路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分设路段长、巡查员若干,县级路段长由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县级巡查员由县养路段、县路政大队相关人员担任。

路段长、巡查员按划分的责任段分段负责。

乡级路长(乡道路长):由乡镇长担任,分设路段长、巡查员若干,乡级路段长由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乡级巡查员由乡镇交管办和派出所相关人员担任。

路段长、巡查员按划分的责任段分段负责。

村级路长(村道路长):由村(社区)主任担任。

下设巡查员若干,村级巡查员由村社干部担任,巡查员按划分的责任段分段负责。

县目督办:做好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组织、统筹。

县交通运输局:统筹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管和考核工作,按考核结果将补助资金兑现到被考核单位。

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美化,做好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维修、水毁修复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协调相关部门、乡镇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集中整治。

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打击涉嫌公路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路行车秩序管理,重点整治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查处车窗抛物和货运车辆抛、洒、滴、漏等行为。

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补助、水毁抢险资金,按考核结果拨付到县交通运输局,并监督专款专用。

县国土资源局:配合交通部门对县、乡道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设的监督,加大对控制区范围内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和村民建房的用地审批,对县、乡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擅自挖沙取石采矿行为进行查处,组织对已关闭矿山形成的高陡边坡、裸露山地进行恢复治理。

县水务局:加强县、乡道路沿线灌排体系建设,提高公路两侧区域的防洪灌溉能力;鼓励对公路沿线山塘水库进行生态修复;协助做好公路沿线绿化带灌溉水源的保障。

县林业局:负责全县新改建国、省、县、乡道和旅游道路绿化的技术指导;严格公路两侧林地管理,对乱砍滥伐林木、未批先占林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督促、指导各绿化主体责任单位对公路沿线绿化进行查漏补缺,宜种尽种,提高绿化体量和绿化效果,达到美化和景X的要求。

县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水务局:负责督促指导电信、移动、联通、电力、广电、自来水、燃气等单位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事先报公路管理部门审批,避免出现反复开挖现象。

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编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考核和评定制度,制定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

县养路段:具体负责承担县道公路的日常养护、绿化管理和组织实施大中修工程,及时修复处置公路水毁、病害。

县路政大队: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乡镇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村道的路产、路权管理工作。

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依法查处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的行为。

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具体负责辖区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安全监管、绿化管理和道路建控区管理。

按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落实养护人员,统筹养护资金,做好乡道、村道公路路产路权维护,负责辖区管理养护人员的考核。

村(居)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及安全监管,组建日常养护队,筹措养护资金,维修水毁或地质灾害造成的公路损坏,建立完善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四、统一养护标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养护、保障畅通”的养护原则,落实“六个无”标准:路面路肩平整洁净无堆占,路基边坡牢固稳定无垮塌,水沟涵洞排水畅通无堵塞,附属设施齐全完好无损坏,路产路权依法维护无侵占,公路绿化应栽尽栽无空缺。

具体做到:
1.水沟、涵洞排水通畅,无垃圾、杂草和土石等堆积物;
2.路面平整洁净,对路面坑槽等病害及时修复,保持干净整洁,无垃圾、堆占;
3.硬路肩铺筑标准,错车道设置齐全规范,无杂草、堆占;
4.路基牢固稳定,边缘线型顺适,无软基、无坑槽,边坡无垮塌、无坍方;
5.宜林路段绿化率达100%;
6.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警示标志标牌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规范醒目;
7.限宽桩和限载标志设置牢固稳定;
8.病危桥涵应设立限载、限行等标志标牌,采取措施及时整治,确保车辆行人通行安全;
9.路产路权维护有力,严禁破坏公路设施,严格公路建控区管理(县道10米、乡道5米、村道3米),建立健全路政管理“三员”联动执法体系。

10.养护管理内业资料齐全,有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村规民约、巡查日志、奖惩措施、资金兑现等相关软件资料,并分类装订成档,制度上墙。

五、灵活养护方式
(一)专业化养护。

县道路由县养路段负责常态化养护。

(二)市场化养护。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化养护作业单位承担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三)义务化养护。

发动受益群众对道路义务进行日常安全巡查、路面保洁、去杂去灌、理沟排水等管养工作。

(四)专班化养护。

按通车里程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人员等组成专班,负责乡道、村道路养护管理,并给予适当补助。

六、加强资金管理
(一)资金来源。

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渠道。

县财政按国家“7351”标准统筹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县道7000元/公里/年、乡道3500元/公里/年、村道1000元/公里/年);预算水毁抢修补助资金。

各乡镇通过“一事一议”,用好公益性岗位,统筹其它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管养资金。

(二)资金使用。

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全县道路日常养护、机械工具添置,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按《X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细则》对道路养护工作进行考核,并结合路长制考核结果,将养护补助资金兑现到养护单位。

七、严格检查考核
县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对部门、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采用“日常巡查、季度抽查,半年考核、年终综合考评”检查考核方式,每半年兑现一次养护补助资金,年终确定综合目标考核得分。

凡因重视不够、养护管理差,或因
失管失养导致路基路面大面积沉陷、垮塌等问题的,在全县通报批评;造成较大以上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从严问责追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