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一、填空题1.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2.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信息最基本的属性是(事实性)。

4.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5.决策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往往是由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的是(非结构化决策)。

6.(企业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7.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是(u/c矩阵)。

8.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9.数据流程图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10.某种代码由两位字符组成,第一位为0-4,第二位为0-8,问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代码?(45种代码)11.用质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4位,从左到右取权17、13、7、5、3,对乘积和以11为模取余作为检验码,问原代码12345的检验位是多少?(检验位为0)12.编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的常用方法有(甘特图)和(网络计划法)。

13.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14.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15.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的内容主要是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1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早期的多数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求解这类问题:应用解析方法、运筹学方法等求解资源优化等问题,这类问题属于决策三种类型中的(结构化决策)。

17.概念模型的最常用表示方法是由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E—R )方法。

1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主要有两种,其中,(自下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19.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内容一般包括管理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20.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其中,哪一个性质(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21.对于大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应在(系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是U/C矩阵。

22.(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也是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23.某种代码由两位字符组成,第一位为0—5,第二位为0—9,试问共可组成多少种代码(60 )?24.系统切换一般有三种方法:(直接切换法)、(平行切换法)和试点过渡法。

25.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基本经历两个阶段:其一,WHAT,即研究(问题域);其二,HOW,即如何实现目标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D)A.处理数据B.预测未来C.辅助决策D.过程控制2.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要素不.包括(B)A.系统的观点B.科学管理的方法C.数学的方法D.计算机的应用3.墨菲定律和卡尔丘亨定律说明了(A)A.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B.管理信息系统的多样性C.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D.使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困难性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依次为(B)A.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B.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C.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分析D.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分析5.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不.包括(A)A.采用最先进的技术B.管理方法科学化C.领导重视与支持D.有自己的计算机应用队伍6.数据资料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消除(A)程度决定的。

A.不确定性B.不可靠C.不真实D.不精确7.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数据组织的层次是(C)A.数据、记录、文档、数据库B.数据、记录、文件、数据库C.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D.数据项、记录、字段、数据库8.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D)A.制定发展战略B.形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C.制定资源分配计划D.以上全部9.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完成(D)A.程序设计B.物理设计C.代码设计D.逻辑设计10.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不.包括(C)A.经济可行性B.技术可行性C.设备可行性D.管理可行性11.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的结论不.应是(D)A.可立即开发B.不能或没有必要开发C.等条件成熟后再开发D.值得推广12.详细调查的各种方法中,(D)最能了解系统。

A.访问B.发调查表C.开调查会D.参加业务实践13.代码的功能不.包括(D)A.唯一识别B.便于存储和检索C.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D.全部用数字,输入方便14.数据流程图的特性是具有( B)A.直观性和科学性B.抽象性和概括性C.真实性和完整性D.科学性和概括性15.某种代码由三位字符组成,每位可选择8个字符,则代码的总数是(D)A.1000B.24C.6561D.51216.系统运行时,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TPS)称为系统的(B)A.速度B.吞吐量C.作业量D.单元作业量17.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C)的依据。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18.系统设计阶段绘制的图形是(D)A.信息系统流程图B.数据流程图C.业务流程图D.功能结构图19.购置计算机的原则不包括(B)A.满足要求B.价格便宜C.留有扩充余地D.性能价格比合理20.判断表和判断树的功能是用于描述(C)A.输入内容B.数据存储C.处理逻辑D.输出格式21.每个商店可以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可以在不同商店销售,商品和商店的联系类型(D )A.1:1B.n:1C.1:nD.m:n22.采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是(D )A.系统规模较大B.对系统的分析全面C.用户急于使用系统D.用户事先难于说明需求23.墨菲定律和卡尔丘亨定律说明了(A )A.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B.管理信息系统的多样性C.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D.使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困难性2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依次为( B )A.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B.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C.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分析D.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分析25.( A )的不足之处是系统的开发周期太长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C.面向对象方法D.CASE法26.数据资料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消除(A )程度决定的。

A.不确定性B.不可靠C.不真实D.不精确27.严格地讲,(D )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开发方法。

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C.面向对象方法D.CASE法28.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D )A.制定发展战略B.形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C.制定资源分配计划D.以上全部29.数据流程图的特性是( C )A.完整性和科学性B.完整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科学性和概括性30.系统切换的任务是( D )A.将总体设计转换为详细设计B.测试系统C.验收系统D.保证新老系统平稳而可靠地交接31.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的结论不.应是( D )A.可立即开发B.不能或没有必要开发C.等条件成熟后再开发D.值得推广32.下面关于数据流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B.数据流程图具有物质性和概括性C.数据流程图中包括四种元素D.可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绘制数据流程图33.代码的功能不.包括( D )A.唯一识别B.便于存储和检索C.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D.位数少34.下列选项中,最适用于用作代码的是( D )A.O0OB.A1AC.FOUD.B1235.某种代码由三位字符组成,每位可选择8个字符,则代码的总数是( D )A.1000B.24C.6561D.51236.系统文档的编制工作应在系统开发的( D )阶段进行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所有37.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 C )的依据。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38.人员培训是(D )阶段的工作A.系统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39.管理新系统开发中最关键的人员是( A )A.系统分析员B.系统设计员C.程序员D.系统维护人员40.U/C矩阵的正确性由以下三方面检验:一致性、无冗余性和( B )A.共享性B.完备性C.唯一性D.相关性三、判断题1.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的所有消息对经理来说都是信息。

(错)2.若某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则不需要中下层管理。

(错)3.为了检查出数据输入中的错误,通常要在需检验的代码中加校验位,校验位是输入代码的一部分。

(对)4.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多门科学而形成的。

(对)5.数据库不仅仅是指文件的简单集合,还包含着对文件的重新组织。

(对)6.诺兰阶段模型中,若系统发展的较好的话,可以超越某个阶段。

(错)7.如果主要领导不支持项目开发,则应暂缓建设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对)8.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战略层的结构化程度最低。

(对)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过程,而且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

(对)10.可行性报告上交之后可立即进入实质性的系统分析阶段。

(错)四、名词解释1.可行性分析——在可行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

2.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

3.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

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4.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人机结合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方法,融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辅助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管理和决策。

5.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实体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概念。

7.GDSS——为集体决策提供支持的决策支持系统--成组决策支持系统,GDSS将计算机、数据通信、电子邮件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支持决策者之间的通信与共同决策。

8.业务信息——提供给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使用,主要包括与生产业务有关,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一般来说它们不需要长期保存。

9.关系连接——通过比较、投影运算由两个关系(或二维表)生成一个新关系(或二维表)的操作。

10.系统实施——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写和测试,系统试运行和转换,系统运行后的维护及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