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信息(A)。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2.万维网又称(B)。

b.WWW3.管理信息是(A)。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4.信息化(A)。

a.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5.信息管理正在向(D)。

d.知识管理发展6.数据(B)。

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7.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C)。

c.不可能全部得到8.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B)。

b.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9.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C)。

c.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10.信息(C)。

c.是一种资源d.是消息11.计算机输入的是(A)。

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12.“信息威胁”是指(D)。

d.信息难以计量13.信息流是物质流的(C)。

c.表现和描述14.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C)。

c.系统的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15.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D)。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16.管理控制属于(A)。

a.中期计划范围1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D)。

d.人机系统1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D)d.专家系统19.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C)c.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20.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A)的问题。

a.结构化21.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C)的问题。

c.非结构化22.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功能子系统又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D)几个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

d.战略管理23.(A)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24.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高,所需信息量(B)。

b.越小25.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D)难以获得。

d.系统需求26.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A)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27.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B)。

b.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28.MRPII的进一步发展是(A)。

a.ERP29.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B)。

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b.是否投资力量最省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3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

例如,在销售市场子系统中,进行销售和摊销的日常调度,按区域、按产品、按顾客的销售数量进行定期分析等,是属于(B)。

a.业务处理b.运行控制b.管理控制d.战略计划31.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C)。

a.计算机系统b.手工管理系统b.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d.通信网络系统3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C)。

a.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b.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能力,面向高层管理人员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d.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33.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是将(B)职能关联在一起。

a.供销和生产b.供销和财务b.财务和生产d.供销和市场3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组成为(B)。

a.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d.管理信息系统、执行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35.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B)。

a.计划、控制、监督、协调b.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组织、领导、监督、控制d.组织、领导、协调、控制36.在公路运输管理中,若车辆通过道路时是免费的,公路的建设、维护费用依靠税收和财政拨款,这种管理控制称(B)。

a.反馈控制b.前馈控制b.输入控制d.运行控制37.不属于联机实时处理方式的情况是(D)。

a.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b.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b.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d.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38.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B)。

a.MRPb.MRPIIb.JITd.CAM39.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正确描述之一是(C)。

a.由计算机、网络等组成的应用系统b.由计算机、数据库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c.由计算机、人等组成的社会技术系统d.由计算机、数学模型等组成的管理决策系统40.40.MRPⅡ适用于(A)。

a.小批量,多品种b.大批量,多品种b.小批量,少品种d.大批量,少品种4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

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一、选择题1.模块的分解应使每个模块(D)。

A.外部互相之间的信息联系紧密B.执行更多的功能?C.内部处理相对独立D.内部自身联系紧密2、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可分解为三部分:输入、(B)、输出模块。

2. A.调度B.处理C.查询D.打印3.3、在计算机系统中,(D)都应该有代码。

4.A、每个人B、每件事、物C、每个部门D.每个实体5.4、代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它是实体明确的、唯一的标识;2)编码后不仅能简化程序,而且(C)。

6.A、准确B、可靠C、处理效率高D、修改容易7.5、在一般信息系统运行中,绝大部分信息错误是产生于(D)。

8. A.程序错误B.输出错误C.操作错误D.原始数据的采集和输入错误9.6、程序设计的任务是(C)。

A、画出程序框图B、实现数据库设计C、编出实现系统功能的源程序D、给出程序任务书B、10.7、源程序的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源程序的(A)、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A.正确性B、可扩展性C、可转换性D、兼容性11.8、(D)的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确定系统维护与修改方案。

12.A、程序设计员、B、系统操作员C、维护人员D、系统分析员13.9、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主要防止来自(D)的设计错误、管理不善、工作人员处理错误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14.A.系统外部B.系统软件C.硬件系统D.系统内部15.10、管理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

可分为三类: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D)。

16.A.流动信息B.固定信息C.报表信息D.业务信息17.二、填空题1、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英文: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

2、将CAD、CAM、MIS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称为(CIMS)。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对象),程序的流向是由用户控制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

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5、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源程序,而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

6、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组成。

7、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8、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人机对话)。

9、数据库是按一定结构存储在计算机中相关数据的(集合)。

10、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18.三、简答题1、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2、何谓原型法它有哪些主要特点3、19.3.试述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0.4、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库有哪些常用的数据模型21.22.5.何谓系统的生命周期?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23.参考答案:1、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24.①、人工管理是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的初级阶段,对数据的管理是由程序员个人考虑和安排的,一个程序对应于一组数据,数据与程序紧密联系在一起。

25.②、文件系统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其中包含有文件管理系统。

它把数据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文件内全部数据由若干记录行构成,记录又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的。

但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数据的冗余度大,数据结构不易修改和扩充。

26.③、数据库系统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数据库系统,除了数据集合(文件)内部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外,在各数据集合之间也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传统的数据文件系统是无法满足这钟要求的。

27.2、原型法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与用户紧密合作,在短时间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系统基本框架(称为系统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这个原型,直至系统完善和满意为止。

28.原型法的主要优点:29.①、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符合于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30.②、系统原型很具体,容易被不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用户所接受,可提高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积极性;31.③、原型法开发周期比较短,系统修改容易。

32.原型法的局限:原型法缺乏对系统的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粗糙,不宜在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应用,适合于与生命周期法结合起来使用,也适合于用户事先难以说明需求的较小的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开发项目。

33.3、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及相互关系等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

好像是一个工厂的原材料。

信息一般可理解是经过加工和理解的有用数据。

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比喻为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的关系。

34.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数据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信息是带有主观性的,同样一条消息(数据),经过某人的解释,对某人来说很有用处,很有价值。

但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没有什么价值。

另外,数据量的度量比较容易,信息量的度量比较困难。

35.4、答: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是数据元素外部联系的逻辑结构。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具有结构的,按照数据的不同联系方式,可分为三种数据模型:层次型、网络型和关系型。

36.5、答:任何系统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