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1)二、地下通道 (2)三、钢筋的加工 (6)四、模板 (7)五、砼外观常见的质量问题 (8)六、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8)七、保证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及方案 (10)八、环境保护措施 (13)涵洞、通道施工技术方案本标段匝道范围内设有圆管涵、地下通道各1道,地下通道为箱形结构,圆管涵为Φ1.5m预制圆管涵。
地下通道位于匝道A桩号AK0+121.843及匝道B桩号BK0+148.405处,通道与两设计线正交。
通道全长21.98米,洞内尺寸为4*3m。
通道两侧设置混凝土梯道,梯道长度均为20.7m。
圆管涵位于匝道B桩号BK0+045处,全长19米。
圆管涵、地下通道穿插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条件一旦具备,组织钢筋班与模板班全力以赴进行圆管涵、通道施工,相同工序形成流水作业。
一、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施工准备。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确定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安排临时设施。
组织材料检验进场,同时做好开工前的砼配合比试验工作。
2、定位放线。
涵洞的定位放线采用坐标法,沿涵洞的中心线和路基中心线各放设三点以确保位置准确,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基槽开挖。
基槽开挖基本采用机械开挖,当地质不同时分别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等地基处理措施完成后,再进行开挖施工,开挖时预留20-30cm不挖,采用人工整修到位。
为防止泡槽,人工整修时在基底增设排水沟和集水坑,设置时按地下水的情况而定。
同时对基层承载力进行检验,如基底要求夯实的,还必须预留夯实的高度,当管顶填土超过2m时,按规范要求在基槽上预留足够的预拱度,以允许填土荷载造成的沉降。
4、基础垫层。
按设计要求进行砂砾垫层的施工,当基底处理完毕并报验合格后,采用人工铺筑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夯实机械采用蛙式打夯机,要求砂垫层密实均匀。
5、基础砼施工。
砂垫层完工后进行测量放样,支立底板砼模板,浇筑底板砼,底板砼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沉降缝的预留工作。
6、管节安装。
按设计标高在基础砼上做好砂浆找平层,并将涵位中心线放设在基础上,采用吊车进行管节安装。
涵管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向上游,各管节顺水流坡度成平顺直线,管节和基础结合紧密。
7、管节接头。
按图纸施工,缝宽控制在1cm以内,采用沥青麻絮嵌缝,上半圈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从里往外填塞,外面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毯。
8、抗肩、端墙及洞口。
抗肩在管节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首先清理抗肩与基础的结合面,按施工缝要求支立模板进行砼施工,施工时注意沉降缝与底板贯通。
端墙施工时要注意支撑稳定,使端墙线形顺畅,美观。
涵洞洞口的河床顺直,与上、下游排水支流连接圆顺、稳定。
9、结构回填。
回填在构筑物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采用分层两侧对称回填,回填材料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根据施工分层厚度不大于15cm,分层夯实。
洞顶填土厚0.5~1.0m时,管顶路基及管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应用天然级配碎石料保持最佳含水量每10cm一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5%。
施工时,当管顶覆土厚小于0.5米时,严禁重型车辆通过。
管座及涵管安装实测项目二、地下通道按设计要求通道洞身采用分段就地浇筑,具体划分为5*4.38米,在分段处设置沉降缝,并设置环向橡胶止水条一道。
楼梯处U型槽一次整体浇筑,U型槽与洞身相接处设置2厘米宽沉降缝。
洞身单段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至底板内壁以上20cm以上处(洞身下倒角上部位置),剩余部分(墙身及顶板)第二次完成,两次浇筑结合面按水平施工缝处理。
箱涵、楼梯U型槽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机械振捣成型。
通道的具体施工方案如下:、1、准备工作。
通道、楼梯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 用全站仪对通道、楼梯进行定位放线,再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资料,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孔径、出入口高程等进行核对,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向试验监理工程师报审C40防水混凝土、C30混凝土、C25细石混凝土、C1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M7.5砂浆配合比设计,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报验进场钢筋的原材料试验,待批复后在施工中使用。
2、基槽开挖。
用挖掘机开挖基坑土方,开挖时留足工作面,每侧放宽不小于30cm,严禁超挖。
为防止泡槽,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用水泵排水。
开挖基坑后,必须先对下卧层地基土进行检查验收,地基土的承载力大小可用轻型动力触探仪进行测试,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施工砂砾垫层和混凝土基础。
地基土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垫层施工。
否则,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加固处理,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砂砾垫层和混凝土基础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标高并于预留沉降缝。
4、涵洞防水处理及橡胶止水带施工。
基础强度达到70%时,先用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后加做聚酯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3,再用2cm厚1:2水泥砂浆保护;侧壁先用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再加做聚酯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3,最后用60mm厚聚苯依稀泡沫塑料做保护层;通道顶部涂抗渗结晶王层保护。
梯道U型槽防水措施同通道基础及墙身同样处理。
通道洞身变形缝处环洞身(底板、墙身、顶板)设置橡胶止水带(见下面施工图)。
止水带采用中埋式设置,其中心与沉降缝中心相吻合,止水带固定,顶板、底板应呈盆状固定,项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稳固,严防漏浆,5、底板混凝土浇筑。
在底板钢筋报验合格后,混凝土基础清理无杂物,方可进行浇筑,底板要一次浇筑完成,必要时可留施工缝或浇至沉降缝处。
6、洞身、U型槽墙身钢筋绑扎、立模、浇筑。
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时,进行洞身、墙身钢筋的绑扎,验收合格后,安装模板并加固。
墙身内外侧均采用大块钢模板,模板应具有必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部形状、尺寸准确,模板板面平整,拆装容易,施工操作方便,保证安全。
墙身内外模板用PVC管通过Φ16拉杆加固,外侧模板用钢管做纵横向固定,并用钢管做外支撑点加固。
内侧模板用钢管纵横向固定,并用钢管加顶托对向支撑加固。
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沉降缝中心位置埋设橡胶止水带,长度与洞身高度等同。
洞身内侧顶板用门式支架加顶托做支撑,顶托上先放置横向方木,再放置纵向间距40cm的方木,然后再铺设模板。
接缝必须紧密不露浆。
材料吊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吊装。
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砼,搅拌车运输,用泵车进行浇筑施工。
分层分段对称浇筑。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需注意转角和钢筋密集区。
浇筑混凝土要连续操作,如因故中途停止,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洞身顶板要特别控制顶板的标高。
帽石以下随洞身混凝土一起浇筑。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一般在常温下,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昼夜。
7、模板拆除。
当混凝土经过养护后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侧壁模板,拆除翼墙模板时要避免产生大的震动。
洞顶模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
拆模后及时进行清理,保证现场干净整齐。
8、美观处理。
通道内壁抹纸筋石灰面,再喷涂乳胶漆处理,底部铺防滑地砖。
9、台背回填。
当洞身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翼墙和洞身两侧背后回填。
回填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分层对称夯填,为保证台背回填质量及保护通道防水保护层在施工中不被破坏(尖锐石渣等刺破防水保护层),台背回填用料全部采用石屑进行回填,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度达到96%以上。
箱涵浇筑实测项目10、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施工前认真做好现场排水、原有道路及沟渠的临时贯通等准备工作,仔细研究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施工方法。
(2)混凝土分两层浇筑时,在施工缝部位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3)混凝土的浇筑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应超过规范规定值。
振捣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达到振捣均匀、密实,防止漏振。
(4)通道洞身每段在分段处设沉降缝一圈(包括基础),缝宽2㎝。
安装橡胶止水带,用沥青麻絮和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
通道在沉降缝设置处,外围设置粘土隔水保护层。
为了保证整个变形逢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须立分离式两块模板(夹紧止水带),并与内外模板以螺丝杆连接。
(5)施工过程中,对填土高度大于0.5m的箱涵,在箱顶覆土厚度小于0.5m 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6)通道建成后及时清理洞内杂物,做好通道两侧洞口的排水与原有沟渠的配套工程,以保证通道的正常使用。
涵洞总体实测项目三、钢筋的加工1、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接。
普通砼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最大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要求:主钢筋绑扎接头:受拉区25%、受压区50%主钢筋焊接接头:受拉区50%、受压区不限制(注: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 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电弧焊缝厚度不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d为钢筋直径)。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四、模板1、本工程大部分模板采用大快钢模板,小部分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具有必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各部形状、尺寸准确。
模板板面平整,拆装容易,施工操作方便,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