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4单元名词造句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4单元名词造句 人教新课标

一、请用下列词语写句子,句型:拟人句。

1)燕子:
2)尾巴:
3)细叶:
4)荷花:
5)蜻蜓:
6)翠鸟:
7)列车:
8)风雪:
9)友情:
10)山谷:
11)森林:
12)洪水:
13)大雁:
14)讲台:
15)暑假:
16)墨水:
17)钻石:
18)水罐:
19)钢铁:
20)蔬菜:
二、辨字组词。

(20分)
1.寓()悔()峰()度()
2.偶()诲()锋()席()
3.常()逢()装()泰()
4.裳()蓬()妆()奏()
5.喘()拔()延()罐()
6.瑞()拨()廷()灌()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4分)
1.一( )微风一( )客人一( )火车一( )房子
2.一( )楔子一( )善心一( )公路一( )村庄
3.一( )金光一( )清泉
4.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
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
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 )图画一( )赞歌
四、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穿花蛱蝶深深见,
2.亲身下河知深浅,
3.一寸光阴一寸金,
4.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
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少壮不努力,
5.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
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
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绳在细处断,
1.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
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2.池上碧苔三四点,。

3.,阴阴夏木啭黄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