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探讨

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08T09:09:07.9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作者:赵文益1 胡敏磊2
[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数量逐年提高,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宁波华一建设有限公司浙江象山 315700;2象山县棚户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象山 315700
摘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基坑的开挖与降水,这是一项技术繁琐且系统性的工程。

可是在大量的建筑项目中,作业人员以为深基坑支护不会制约到建筑物的主体构造与美观,不值得高度关注,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安全事故。

近几年来,施工单位逐步认识到深基坑支护施工对高层建筑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开始注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探究与改良。

本文主要对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降水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数量逐年提高,对工程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建筑工程的地下施工阶段,深基坑开挖经常会涉及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需要采用有效的降水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避免给工程施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造成影响。

本文将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对建筑深基坑施工中降水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基坑降水技术研究
1.1 缺乏降水方案设计
基坑施工通常会产生地面塌陷,地下管线断裂等现象,这多半是由于降水设计不当引发。

首先,不重视工程降水设计,另外忽视了对水文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渗透系数取值不准确,布井间距设计不当等,再就是施工人员对基坑底面稳定性缺乏重视。

1.2 井点数量与间距不合理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人认为井越深,地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增大,实际上是错误的。

在实际过程中,因对水文、地质等特点缺乏重视,从而导致种种问题的出现。

1.3 止水帷幕常见问题
在深基坑降水中,止水帷幕中的问题也时常发生。

例如:抗外水土压力大、桩与桩间出现夹缝,桩的质量控制相对较差,出现渗水现象。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
2.1 定孔位
与降水井具体布置结合,通过实施与测放井位,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

如果地面存在障碍物或管线、管沟等,又或者因施工条件直接影响井点布设情况,则应进行施工现场的相应调整,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2 成孔
明确井位后,钻机就位,钻头应和孔位中心一致。

完成成孔后,位于孔内区域进行自然造浆处理。

而钻井施工中,根据泥浆密度具体情况,对于予以有效控制,浆液比重约控制 1.13 左右。

一旦发生停工或提高钻具时,施工人员应在孔内增加适当泥浆,防止孔壁的出现,从而避免产生坍塌等危害。

2.3 清孔换浆
钻孔钻至相应施工标准或设计要求后,需在具体提高前期,确保钻杆和孔底间的距离,约控制 0.45m 范围内,然后开展冲孔工作。

同时对孔内污物进行全面清除后,进行其泥浆密度的相应调整,直至 1.09 标准即可,其判断标准为:返出泥浆未出现泥块。

2.4 下井
井管类型为水泥砾石管,其直径为 400m m 。

当井管进场后,全面检查过滤器的质量,避免出现缝隙,同时检查其是否和设计标准一致。

在满足相关施工标准后,应准确测量孔深情况,如果孔深和设计标准保持相同,才能进行井管下放工作。

施工前期,需要将井底座和管底槽内绑扎牢固,通过钢丝固定底座,按照平稳原则进行孔内放入工作。

若要保证管身具有整体性特点,通常选择 8 号铁丝和竹板对其予以绑扎,使其具有较高牢固性,同时保证下管过程的垂直居中。

2.5 滤料填筑
在进行滤料填筑前期,将钻杆放置在井管中,使其和孔底保持一定距离,约 0.35~0.45m m 。

采取钻杆内泵予以泥浆穿束,保证冲孔、调节泥浆的同步进行。

并适当调整泥浆密度,控制 1.04 左右,然后和井构造设计保持一致,开展滤料的具体填筑工作,其中井滤料需要保持其均匀性,由井口丝状至周围回填方向进行,放置井管发生挤压情况。

2.6 洗井
通常选择污水泵抽水或活塞等方式洗井,即填充填料后,完成污水泵下井工作,并抽除泥浆。

污水泵主要应用于井附近的地下水中,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和作用,进而更好深入至井内,借助污水泵实现持续抽水作业,以保证洗井工序的顺利开展。

2.7 下泵试抽
完成前期施工后,通过水泵开展试抽工作。

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排水管道和电缆预设工作,避免对管道造成不利影响,即抽水过程管道受相关设备影响造成破坏等,同时还应认真做好现场标识工作,确保抽水和排水系统可以顺利完成安装工作,然后再开展试抽工作,使其满足相关施工标准。

2.8 降水
在降水试运前期,应该提前测定地面、井口静水位与地面标高,并做好设备试运行工作,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排水系统、抽水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当降水运行时,作业人员还应全面检测水位,具体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掌握地面是否出现沉降情况,防止降水造成工程施工、周边地面发生沉降情况。

3 降水效果的控制措施
3.1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降水技术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保障,一旦施工材料出现问题,施工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深基坑的降水目标,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符合相关要求。

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
严格把关,在进行工程材料购置时,应确保所购买的管道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实际施工需求。

厂家应提供管道试验报告,管道进场后,施工人员还要截取部分管道再次进行检验。

不能为了节约工程成本购买质量不合格的劣质材料,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材料使用,并尽快进行调换或重新购置,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2 加强降水效果监测管理
在降水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对降水效果进行检测管理。

首先应做好深基坑井点水位测量工作,测出井点内的出水量和水位高度,做好记录。

在抽水过程中,每 10 分钟就应对水位高度和出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果水位高度变化稳定,可以适当延长测量的时间间隔,比如 3 小时进行一次。

当出水量和水位高度达到要求后,可以 1 天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

如果出水量长时间达不到标准要求,应加大潜水泵的出水量,保证降水效果。

另外,还要对得到的记录数据进行整体分析,绘制时间与出水量、水位高度的关系图表,分析其变化趋势,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应保证降水的均衡性,避免突击降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施工安全。

结束语:
基坑降水技术如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硬应用广泛,不仅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进行基坑降水施工的实际操作中,仍需结合实际施工的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升施工的效率,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降水技术在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 倪建英. 江西建材. 2017(11)
[2]关于民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 刘飞. 智能城市. 2016(12)
[3]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监理控制[J]. 徐岭. 江西建材. 2017(02)
[4]邻近地铁建筑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探讨[J]. 潘定庚.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