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材料的微观结构基础

1-2材料的微观结构基础


a)模型
b)晶胞
2.2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2)面心立方晶格(FCC或fcc) eg: Cu、Al、Ni、Au、Ag、γ-Fe…… 晶格常数:a=b=c,α=β=γ=90°
a)模型
b)晶胞
2.2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3)密排六方晶格(HCP或hcp) eg: Mg、 Zn、Be、石墨、α-Ti…… 晶格常数:a≠c,c/a≈1.633。
2)金属化合物
定义:组成合金的组元由相当程度的金 属键结合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如碳钢中的渗碳体(Fe3C)。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高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塑性很差。 弥散强化:若使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 状以 弥散形式均匀分布于固溶体的基 体上,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磨性明 显提高。
图2-3 ΔT对N和G的影响
2.晶体中的原子排列
2.1 有关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晶格:描述原子在晶体中规 则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图形。 原子→几何点,用线连起来 形成的空间几何框架。
原 子 模 型
晶 格
基本概念
晶胞:晶格中反映晶体特征 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晶 胞
2.2 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
1)体心立方晶格(BCC或bcc) Cr、W、Mo、V、α-Fe…… 晶格常数:a=b=c,α=β=γ=90°
a)模型
b)晶胞
2.3 同素异晶转变
定义:Fe、Co、Ti等伴随着外界条件(温度 和压力)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时所发生的晶体 结构的转变。 1、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纯铁在1538℃结晶为δ-Fe,具有BCC晶格结 构,随温度降低,发生如下变化: δ-Fe
体心 1394℃
γ-Fe
面心
912℃
α-Fe
体心

结晶终止 结晶开始
℃ Tm ΔT Tn
结晶终止
Tm 结晶开始
a)平衡结晶
b)实际结晶
图2-1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过冷度
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 过冷度。 冷速越大, Tn越低, 过冷度ΔT越大。(图 2-2)
℃ v1<v2<v3
Δt1 Δt3
Δt2
v1
v2
v3
τ 图2-2 不同速度冷却曲线
1.2 纯金属结晶的普遍规律
§2材料的微观结构基础
一、材料的结晶 根据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材料分为 非晶体材料 和 晶体材料 短程有序,各向同性 长程有序,各向异性 无固定熔点 具有固定的熔点 凝固:材料由液体→固体。 结晶:材料由液体→晶体。
1. 纯金属的结晶规律
1.1 过冷度 缓冷,结晶潜热补 偿了温度下降,出 现水平段。 理论结晶温度Tm: 实际结晶温度Tn: 过冷度Δ T=Tm-Tn。
置 换 原 子 间 隙 原 子
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r溶质≈r溶剂,电化学性 质相近,可无限 互溶。
溶剂原子
间隙固溶体: r溶质/r溶剂≤0.59 r溶质小,有限互溶。
溶剂原子 溶质原子
溶质原子
固溶体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而使固溶体 的晶格发生畸变,位错运动阻力增加,提高 了变形抗力,而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的 现象。 对性能的影响:比纯组元和化合物具有较为 优越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良好的塑性、韧性, 较高的硬度、强度。
3)机械混合物
定义:合金中不同的显微组织结构呈 现机械混合型态存在。
铁碳合金相图中P(F+Fe3C)
1600 1500 1400 1300 温度 t \ ℃ 1200 1100
1538 ℃
L
1394 ℃
δ-Fe
γ-Fe 912 ℃
1000
900 800 700
α-Fe
600
500 时间
图1-20 纯铁的 冷却曲线
纯 铁 的 冷 却 曲 线
二、合金的基本显微组织结构
固态合金的三种基本显微组织结构: 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1)固溶体 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 的均一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结晶相。
液态金属冷却达到结晶温度时,某些原子按一 定规律排列聚集形成结晶核心,称为晶核。 结晶的普遍规律: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 大的连续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规律
自发晶核:ΔT↓,形成尺寸很小的近程有序的 原子集团——晶核 非自发晶核:固态杂质微粒子吸附原子形成。 枝晶:
1.3 结晶晶粒大小的控制
结晶时冷却越快,过冷度越大,晶核数量 越多,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力学性能越好。 结晶过程中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核率 和长大速率。
N和G与ΔT的关系
形核率(N):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内形成晶核的 数目。 成长率(G):晶核单 位时间生长的平均线长 度。 ΔT ↑,则N ↑ G ↑。 N /G
形核率N 长大速率G
N G
越大,则晶粒越细小; N / G越小,晶粒越粗大。 ΔT 达到一定程度,原子 无法扩散,形成非晶体。
过冷度Δ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