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摘要]企业党建工作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党建工作;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 09-0008-02张杰(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6000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 企业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产的重组、产权的改革和结构的调整等, 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1、存在的问题 1.1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缺乏足够的重视。
抓党建工作力度不够大, 重业务, 轻党建。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营目标是“硬任务” , 而党建工作则是“软指标” ,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 党建工作是“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 存在着“一手硬, 一手软” 的问题, 导致了党建工作游离于业务经营之外, 出现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两张皮” 的现象。
1.2党的力量比较薄弱。
企业中党员数量偏少, 不少党组织基本上没有做党员的发展工作, 使得党的新生力量的培养不力、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迫切。
1.3党的组织和党员战斗力不强。
一是政工人员谈业务工作多, 抓思想教育少。
二是个别党员坚持原则不够, 怕得罪人伤感情, 做好好先生。
由于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部分三产多经企业组织党建得不到业主的重视以及党组织的角色定位难以把握, 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在时间、阵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 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 党内的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1.4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非常难。
只重视经营管理而不注重政治思想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
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不能在思想认识上引起高度重视, 只是临时应付或者直接进行抵制反对, 结果造成实际工作难以开展。
一些企业的从业人员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没能树立发展企业经济的坚定信念也没能树立长远发展的思想和只争朝夕的精神。
实际工作缺乏力度, 没有设立专职的思想政治成分, 实际工作部门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全局, 思想政治工作泛泛而过, 缺乏计划性、连贯性、系统性, 无法体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 也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没有能够有效建立, 导致权责利义分配失衡, 企业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发展的混乱与失衡成为经常现象:缺乏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评估机制和人才机制, 企业产权结构单一, 难以长久地留住人才, 造成人才断层; 管理制度创新不足, 没有能够很有效地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 难以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蓬勃开展。
党的建设缺少坚实的物质保证和后盾。
大多是因为企业组织除了对企业组织实行依法管理外, 对其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设置、人事用工制度等缺少调控权。
这就导致了企业组织在设置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方面对业主依赖性大。
2、做好党建工作的对策2.1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企业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 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企业组织中就业。
如果不及时跟上这一变化的趋势, 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 加强党的建设, 势必在全局上削弱党对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
加强企业组织党的建设, 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 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 大胆地闯, 大胆地试, 这不仅有利于党对企业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 也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 有利于团结带领企业组织员工努力工作,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2准确把握内涵, 科学界定企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党在该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员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
主要职责可以明确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鼓励、引导企业组织依法经营, 使企业健康发展; 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积极开展党的活动, 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 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 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 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企业领导要提高党建工作在业务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公司党组织是联系全体员工的纽带,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通过党组织贯彻落实到员工中去。
作为领导层, 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站在讲政治的高度, 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要把党建工作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 带头抓, 亲自抓, 而且带动一班人共同抓, 层层落实党建工作任务。
既要防止和克服脱离业务实际, 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 又要防止以抓业务管理代替抓党建工作的倾向, 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搞好业务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动力。
2.3寻求载体, 丰富内容。
党建工作不能空对空, 还要把员工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才能产生巨大的潜能。
可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 活动, 为此为切入口, 通过活动, 使党组织成为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纪律严明、团结战斗的先进集体。
采取挖潜和培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调整和充实企业党建工作必要的党务工作人才队伍, 并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 及时吸收到党务工作队伍中来。
同时, 还必须引入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党建工作。
2.4改进领导方法, 推动企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
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 把企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整体规划。
按照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分别明确企业党组织职责、权利及管理办法。
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 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 进行整顿或帮扶; 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 注重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机制, 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意发现、培植和树立一批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 确立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 指导和推进工作。
2.5找准党建工作在业务发展中的位置。
在服务中找位置, 明确抓业务经营要从抓党建工作入手,抓党建工作要为业务经营服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务, 并把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为员工办实事, 把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
党组织应该及时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基层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采取多种措施关心和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热点难点问题, 化解矛盾, 理顺情绪, 把思想政治工作, 做到员工的心坎上, 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2.6注重实效, 做到党组织生活多样化。
应当在党员中大力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 为主旨的组织活动, 将党的先进思想渗入企业文化中去。
在活动时间上,应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 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 在活动空间上, 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 尽可能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结合起来; 在活动形式上, 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单一的灌输格局, 少开会、多交流, 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 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互动交流结合起来, 把常规教育与电化教育结合起来。
3、结语衡量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差,不能停留在单纯地看开了多少次会、组织了多少次活动、建立了多少簿册等等形式上, 而要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看党组织在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保证和监督作用发挥得如何;看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否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看企业党组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尤其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如何。
做好三产企业党建工作, 重点在改进, 关键在创新。
在改进中加强, 在创新中发展, 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为企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上接第 2页亡的病人的痛苦, 受患者嘱托采取无痛苦方式使其速死。
消极安乐死通常是指已有个别国家承认“安乐死” 合法化,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应以专门立法允许通过实行“安乐死” 合法化, 通过实行“安乐死” 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是“安乐死” 合法化。
“安乐死” 是一个涉及医学、社会伦理学与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问题, 尽管世界各国要求使“安乐死” 合法化的人很多, 但在刑法领域, “安乐死” 作为被害人同意或承诺的行为的特例, 能否被视为排除危害性的行为, 却已是个经过长期争论, 尚无定论的问题。
虽然在将来法律承认安乐死的合法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是, 在现阶段, 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条件还不成熟。
实践中, 对它的处理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合理, 既要充分保护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又要对行为人进行必要的保护; 既要依法律和程序还被害人家属一个说法, 又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参考文献】[1]陈兴良 . 刑法学 [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2]马克昌 . 刑法学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丁强, 丁猛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司法适用 [M ]. 法律出版社 .[4]王作富, 黄京平 . 刑法 (第二版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赵秉志 . 犯罪总论问题探索 [M ]. 法律出版社, 2003.334(上接第 1页格因素不加以考虑。
最后, 相对委托双方之买卖数量上的一致性。
虽然美国 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有数量相同的要求,但事实上美国证监会已经放弃了该标准。
因为证券市场遵循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 有可能出现委托的不完全成交。
因此, 即使委托的数量不一致, 仍可构成相对委托。
在现在电脑撮合竞价的交易制度框架内,采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成交原则,行为人之间纵使做出数量相同的委托,其与其他投资者的委托成交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如果完全要求通谋双方做出数量相同的委托, 既不必要也有违交易实践。
就相对委托在时间、价格和数量上做出较为详细分析的是美国证监会 1938年在 Wright 案中的意见以及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相应的判决意见。
在 Wright 案中, 证监会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相对委托。
但是被告提出异议, 认为下午 3:05分的购买 2500股的指令和下午 1: 39分以 60美元销售 3000股并在2:14分改为以 60美元销售 10000股的指令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相同的时间、相同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