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课件高中地理课件农业区位因素湘教版
高中地理课件高中地理课件农业区位因素湘教版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泛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 多。玉米怕冷湿霜冻。
2.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历史悠久,商品率高
大牧场放牧业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的分布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4、阿根廷人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
培养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 (即小麦区和玉米带)
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加大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 溉技术等)的投入、
农业的分类
农业的分类
按农业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的多少分 按产品的用途分
种植业 畜牧业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劳动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时期
生产工具 动力 生产技术
原始社会
木器和石 器 人力
种植业 畜牧业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劳动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水稻种植业
1.分布: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结合课本图3-20,思考完成课本P65活动
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 东南亚的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口稠密 的地区。
说明: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 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坡度较陡(大于25度)的山区改造为梯田, 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来说,人类当前的社会经 济、技术条件是能够将坡度较陡的山区改造成为 梯田的。
1、从投入和产出来考虑,投入远远大于产 出(简单地说,也就是“得不偿失”);
补充内容: 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 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 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动物、植物
讨论并回答
1、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混合农业
3.我国的珠江三 角洲的混合农业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丝厂 养蚕业 植桑业
养鱼业
糖厂 种甘蔗
桑基
鱼塘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蔗基
混合农业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优点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 场的适应性
寒露种麦正当时 。 季节性、周期性
思考:珠江三角洲的花农,在种植鲜花 和盆景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哪些要素?
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投入:
自然条件 (热量、水分、地形、土壤、光照等 ) 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等)
产出:农产品
资料 根据国际学术讨论会消息,从1952年到
小麦 放牧地 休耕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绵羊饲养
犁地(忙 播种(忙碌) 生长季节
碌)
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忙碌) 剪羊毛 (忙碌)
收割(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混合农业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大力修建水利工程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1、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2、季节性、周期性。 原则:不违农时 练习、以下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 季节性、周期性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地域性
4、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
自给自足
集约农业
劳动、资金、技术投入高
混合农业
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商业化农业
商品率高
地中海式农业
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热带种植园农业
5市场需求,主要是供过于求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 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 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 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 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 素。
小结
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区位选择、区位因素
一、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农业技术因素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
3、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 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牲畜过冬的 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 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4、各地海拔不同,引起了热量等 气候条件的变化,不同海拔,农作
物的种类也就不同。(地形)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决定性的。 错误
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混合农业
1.概念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 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 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
2.分布
欧洲 北美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农 小麦 玉米
作
物 牧草 饲料
牲畜 牛 猪 羊
生产谷物 我国农耕区 饲养家禽
规模大,现 代化程度高
家庭生产 规模较小
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 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 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 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又如:丘陵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造为梯田 地形
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气温 人们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水分
P60活动分析讲解
1、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较长,需水肥量 大,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大部分地区属于 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土壤肥沃,适合甘蔗生长。(气候条件)
2、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 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无霜期长;且 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的生长十分 有利。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长绒棉和葡萄 的生产状况良好。(光热充足、水源)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
自给自足
商品化
“小而全”
专业化
分散
集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农业 生产地 域分工 的主要 标志)
粗放型
集约型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
因此水稻种植按投入来说应该属于什么农业?
劳动密集型农业
P61活动分析讲解
1、生产技术(生物育种技术)
2、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生产技术((旱地灌溉技术)
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约为20— 500mm,且分布不均匀,政府大力建设引 水工程;更主要的是发展喷灌和滴灌等节 水技术(节水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 用效率。
思考以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城市郊区形成以农副产品(蔬菜、肉、蛋、 奶以及园艺业为的农业生产基地。
注:园艺原指中国古代集约种植蔬菜等,在田周围 建成的园.现指栽培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高\技术性强 的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植物等。 按其用途分为:主要供食用的果树园艺、蔬菜园艺; 主要供观赏的花卉园艺、景观园艺;主要供培植幼 苗的苗圃园艺等。
接近城市消费市场
城郊农业生产中,粮食的产量呈下降趋势, 而农副产品的产量却呈上升趋势。
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区位选择往往还要考虑当地的交通运 输条件。特别是一些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 农业生产(如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 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 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2)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 地形
然 土壤
因 素
水源
气候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肥沃深厚(黑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社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会 经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济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举例
需求量增加或减少,影响 面积扩大或缩小 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 产量
交通便利、鲜活农 产品不易变质,效 益好
提价或压价,使和 生产面积扩大或缩 小
讨论完成课本P62的“活动”
1主要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离不开产品 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运输),保鲜和 冷藏技术 3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优良品种的引用有关 4市场需求、同时也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建设商品 性农业生产基地;
国家棉花收购指导价影响农民棉花生产 的规模。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 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经 济因素
市场
影响内容 类型和规模
质量和效益,使市
交通运 场在地域上大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