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教育问题及对策邵燕楠(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

美姑县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

美姑县辖9个区,36个乡镇,290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50户,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自治县。

截至2004年底,美姑县有乡村人口180734人,其中有110个贫困村。

截至2000年有贫困人口93246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

全县实辖面积2731.6平方公里,常耕面积12824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98%。

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072公顷。

仍然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

解放前,彝族处于奴隶社会,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形式的教育。

彝族是靠通天的使者,毕摩,来传授行为规范和一些知识。

知识是掌握在毕摩手中的。

毕摩是一种巫术的性质。

解放后,彝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发展。

1956年开办了第一所小学,1966年开办了第一个初中班,1972年开办了第一个高中班。

一.教育的基本概况全县共有中小学232所,其中小学228所,其中,中心校24所,村完小2所,村非完小165所,教学点37个;初中4所,带帽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有35所,占总数的15.09%,分布在二半山地区的有93所,占总数的40.09%,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有104所,占总数的44.8%。

2001年,四川省开始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随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美姑县有29所学校受益,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8958平方米。

在牛牛坝学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脑,在10个片区中心校配备了电视及VCD等设备。

2004年度,美姑县财政对教育投入2434.0728万元,其中教师工资2297.6374万元,业务费34.2万元,公务费52.2454万元,村小建设5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姑县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学校危房多,校舍容量不够;教育投入不足,等等,但本文主要探讨美姑县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第二,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低下。

因为学生是教育中的最终的、直接的受益人,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而教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直接操作者,因而,这两个问题是核心、关键的问题。

对于美姑县来说,诸多其他问题的产生、甚至解决的方案,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着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或者改善。

这两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不能简单化地把一个问题的产生归结于一个原因,得出一个对策,应该用复杂的思维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现象所产生的种种原因,并根据这些交叉、错综复杂的原因来思考对策。

(一)学生流失严重全县现有7——12周岁的学龄儿童22875人,男童11945人,女童1093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22600人,少数民族男童11800人,女童10800人。

13——15周岁适龄生7320人,男3840人,女3480人,其中少数民族7230人,男3790人,女3440人。

其中,7——12岁周岁适龄儿童未入学的1352人,其中女童1183人,13至15周岁适龄生未入学的6052人,其中女童2997人。

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4.09%,其中女童入学率89.1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7.31%,其中女生入学率为13.88%。

2004年,小学生在校生数20968人,其中女童9518人,少数民族20692人。

初中在校生1276人,其中女483人,少数民族学生数1230人。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美姑县存在着入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的问题。

具体来讲,小学低年级段入学率较低,而高年级段的辍学率较高。

我们可以从各个年级的学生数所占总学生数的比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4年,小学一年级学生数3654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7.43%;二年级学生数3865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8.43%;三年级学生数6987人,占小学生总数的33.32%;四年级学生数3644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7.38%;五年级学生数1632人,占小学生总数的7.78%;六年级学生数1186人,占小学生总数的5.66%。

初中一年级学生数为569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4.59%;初中二年级学生数为391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30.64%;初中三年级学生数为316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24.76%。

表一美姑县小学各个年级学生数表年级学生总数所占比例(%)小学一年级3654 17.43小学二年级3865 18.43小学三年级6987 33.32小学四年级3644 17.38小学五年级1632 7.78小学六年级1186 5.66总计20968 100表二美姑县初中各个年级学生数表年级学生总数所占比例初中一年级569 44.59初中二年级391 30.64初中三年级316 24.76总计1276 10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在校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入学率也明显地低于小学三年级的在校生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数为1186人,而升入初中的仅有569人。

这就说明,在小学低年级段,入学率不高,而在高年级段辍学率较高。

学生流失的现象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低入学率、高辍学率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来说,教育的成本太高,导致许多适龄儿童的家庭难以支付必要的教育费用,从而使儿童失学在家。

第二,彝族没有受教育的传统,父母没有送孩子上学读书的意识,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与制度,让彝族父母与孩子看不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与利益。

第三,学校的布局不尽如人意,家校的距离远,从而使一部分年幼的儿童失学在家。

贫困是制约美姑县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据粗略估算,美姑县至少还有约一半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到2004年底,仍有62506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教育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压在肩上的承重的负担。

2004年,四川省开始实施“一费制”。

[1]对于乡镇的孩子来说,每生每学年需要交180-220元,其中,杂费60-100元,课本费75元,作业本费15元,信息技术教育费30元。

对于在村小就读的孩子来说,每生每学年需要交170-210元,其中杂费50-90元。

就读于乡镇中学的初中学生,每生每学年需要交285-345元,其中,杂费70-130元,课本费155元,作业本费20元,信息技术教育费40元。

除了“一费制”外,还存在其他的收费项目。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住宿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05年,四川省开始实施“两免一补”,免除一部分贫困生的书本费和杂费,这并不意味着一部分贫困生不用交钱读书了,他们仍然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通常来讲,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成本高于汉族。

教育机会成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学生入学后,家庭经济收入的损失;第二种,在有限的资金下,由于购买学习用品,就不能买其他用品或进行家庭投资。

对于第一种,可以从学生辍学后做什么反映出来,是否喂养牲畜,参加体力劳动等。

第二种类型涉及到家庭的价值观,权衡长远投资与短期投资。

事实上,家长权衡教育机会成本后,会做出让孩子读书或者不让孩子读书的决定。

由于彝族没有在学校受教育的传统,看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教育是否能为他们带来好处和利益,就成为孩子上学的关键。

就目前看来,长远的教育投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没有后期回报的。

因为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农村的孩子处于劣势,很难学有所成,考上大学,或者通过接受教育后,增加收入,找到正当的一份职业。

读完书后,极有可能仍是回家务农,但又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因而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但挣得钱确实不多,贴补家用或者缓解因为受教育而带来的家庭收入的损失实在是微不足道。

因而,一方面,改变或者扭转家长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改变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这种怪圈和恶性循环。

同时,村民并没有看到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的确,教育确实没有给社区的发展带来利益,相反,由于对教育的投入,农民的负担更重,从现实来说,孩子去读书,家里的农活没有人干,农民的家庭收入受到了影响。

而且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与农村无关,是以城市的生活为基础的,是学术上的知识,而不是实用技能的知识。

学校与当地村社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得到村社的支持。

学校就是学校,是独立于当地村社的。

学校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把村社排除在外,学校直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

学校的布局大多集中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按照当地的惯例,50户人家以上建立教学点。

那么,就造成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不可能来上学,主要原因是孩子太小,父母担心路上安全问题。

这也是造成小学低年级中,大龄儿童多的一个现象。

据统计,有5380名在校中小学生居住在河谷地带,占学生总数的24.01%,其中女生2650人,占女生总数的24.91%;居住在二半山的学生人数为8980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40.07%,其中女生4120人,占女生总数的38.72%;居住在高寒地区的学生数为8048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35.92%,其中女生3870人,占女生总数的36.37%。

(二)师资数与量的不足2004年,美姑县在职中小学教职员工1122名,其中,女教师有378名,男教师744名;汉族教师405名,少数民族教师717名;高中教师有15名,初中教师126名,小学教师981名。

另有代课教师314名。

然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按学生比例概算,小学教师应达到1510名,但现在加上代课教师仅有1495人,如果严格按照事业改革要求清退代职代课教师,还缺小学教师529人;初中教师应达到162名,现仅有126人,还缺36人,高中教师应达到24名,现仅有15人,缺9人。

缺中小学教师共574人。

如果按2010年“普九”目标来概算,需小学教师1585名、初中662名、高中107名,合计需教师2354名,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需净增1232名。

教师的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美姑县至今仍然存在着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

据统计,小学毕业的代课教师有205名,占代课教师的65.28%,初中毕业的有101名,占代课教师的32.16%,高中和中专毕业的有8名,占2.5%。

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造成教师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财力设立足够的教师岗位。

教师素质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资金参加培训。

教师培训机会少。

人们普遍意识到教师培训很重要,但县政府并没有把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也没有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