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劳动定额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合理组织生产劳动和有效运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一定的产品(工作)所规定消耗标准,是正确编制生产、技术、财务、劳资等方面的计划及按劳分配的依据。
第二条劳动定额必须贯彻劳动经济政策和上级有关定额工作指示,应结合实际,运用科学方法,制订和修改劳动定额,保持劳动定额水平的先进合理性。
第三条劳动定额属经济法规,必须维护其严肃性。
凡公司批准实施的现行“计件定额”,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任何部门、个人不得任意修改。
第二章管理
第一条在公司内劳动定额工作实行一级管理,以计件定额为主,产量定额为辅。
第二条技术部门负责公司的各类产品劳动定额的制订、修改工作,参与对工时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考核工作。
第三条生产部门计件定额由财务部门依据技术员提供的定额进行制订、贯彻、修改。
第四条财务部门负责对生产工时完成情况的检查、统计分
析和考核等工作,有关资讯及时与技术部门沟通。
第三章工时定额的制订
第一条计件定额(产量定额)的标准:定额水平必须保持先进合理,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操作实践,多数人能达到,少数人可以超过或接近水平。
第二条制订计件定额必须以产品图纸、工艺文件为依据,根据不同工种、不同操作条件,逐道工序制订定额。
第三条制订计件定额的方法:以技术计算、技术测定为主,以类推比较、经验估算、模拟排时等方法为辅。
第四条负责相关工段的技术人员在生产技术准备阶段的小批试生产前,应编制并提出“试行计件定额。
第五条技术员试行计件定额”通过工艺验证和生产确认后,应将其整理并提交主管领导审批后成为“正式计件定额”。
第六条“正式计件定额”报审时,各技术员应同时提交试行定额的计算、估算资料和测定、验证资料。
第四章劳动定额的修改
第一条为了保持定额的先进合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定额必须适时进行修改。
定额修改由技术部门提出修改方案,审批后即为正式定额。
第二条在定额执行期间,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进行
定额修改。
第三条工艺内容改变:产品设计要求改变、原材料规格及材质改变、设备和工艺装备改变、工艺参数改变、工艺过程改变等。
第四条定额有明显的不合理。
第五章劳动定额的基础管理
第一条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产品零件的工艺规程,工艺或加工路线如有变动,应及时修改并通知有关执行部门。
第二条技术部门负责制订公司的劳动定额,并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
第三条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入库的单据进行审核
第四条各有关部门在工时统计中应做到准确、全面、及时,并对汇总的有关报表负责,经生产部审核的入库单据作为计算和统计生产完成情况的依据。
第六章几项具体规定
第一章由于本人责任造成产品(或零、部件)退修,则退修工时不另加计算,非本人责任退修工时按劳动工时计算,同时必须在造成退修责任者的完成工时中扣除。
修理后仍不合格,修前修后耗用工时均不计算完成定额工时。
第二条硫化工段、塑料工段所产生的废品一律不计算完成定额工时。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条为保证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凡是个人记录和部门上报的实动工时和完成工时,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其他借口否认其真实性。
第四条师徒共同完成的产品,均须分别记录工时,其学徒所完成的定额工时由部门酌情处理。
第五条严格一序一票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各类时间应按规定正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