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PPT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PPT
需要好多代人的努力方能解决问题。
PART 02
未成年人犯罪的 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客 观背景,主要受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环 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原因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潜滋暗长了 一些腐朽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青少年中个 人主义, 自私自利倾向日益得到强化,进一步毒化了社会风气, 反过来又影响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增加了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犯罪:
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给予刑 罚处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 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 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 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罚金 对于罚金的适用,我个人认为应区别对待,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以自己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适用罚金刑。而对于其他未成年人,因其 尚处于父母照顾,无个人财产,可不适用罚金刑。
PART 04
未成年人自我预防
未成年人自我预防
这是从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角度构筑的防线。随着 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立法也越来 越完善。未成年人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有关 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可以使其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 可为,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 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 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另外,文化垃圾也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文化市场虽然 多次清理整顿,但出于牟取暴利迎合低级趣味,还是有及少数 经营者公然出售内杂大量不健康的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籍、杂 志、音像制品。这样的文化市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
主观原因
•(一)客观上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不彻底性,易受外 界不良社会意识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情绪冲动,缺乏理智,自控力差。 •(三)不良的交际关系引发错误的“义气”心理 。
未成年人:
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 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 民。
我国刑法中,儿童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 同一主体,未成年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 同一主体。
概况: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
趋势:日益严重
青少年犯罪在全世界还将长期存在、发展和蔓 延。
青少年犯罪防治是一场广泛、深入的持久战,
PART 03
有关未成年人 犯罪的处罚来自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 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 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 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 教养。
目录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 未成年人自我预防
PART 01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未成年人:
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 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 民。
我国刑法中,儿童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 同一主体,未成年人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 同一主体。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
⑴旷课、夜不归宿。 ⑵携带管制刀具。 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成年罪犯可适用的刑种
管制 管制,是五个主刑中最轻的刑种,根据管制的特点,对未成年人适用管 制,有利于使未成年人继续正常生活学习,感到社会与家庭的温暖,从而更 利于对其的改造。
拘役 拘役刑期较短,适用于罪刑较轻但需关押的罪犯,对未成年人适用拘役, 是一种相对比较好的选择。
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幅度较大,适用广。对于有期徒刑,应注意与成年罪犯分开 关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蚀。
• 其次,应当“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这是加 强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培养,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的一个重要方面。
• 最后,未成年人应当“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 力”。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 条件。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
1、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 2、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3、强拿硬抢要是犯罪的开端 4、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5、赌博易使未成年人产生贪欲 6、吸烟、酗酒损害身体健康
未成年人自我预防
•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 德规范”。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预防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