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般呵护,不如自护”。

为此,我们就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幼儿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事先估计到或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对幼儿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1、幼儿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

幼儿由于年龄小,体质和体能发展不理想,在活动时往往把握不好平衡,身体重心不稳,动作不协调,反应慢,不灵活,相撞时躲闪能力差,加之成人对幼儿的过度保护,过分替代,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甚至剥夺了幼儿实践、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因此,意外伤害事件就很难避免。

2、幼儿不良行为造成的伤害。

目前,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有些幼儿任性、执拗,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在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兴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这些不良的生活。

行为习惯正是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

3、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足造成的伤害。

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儿童在成人的全方位保护下成长起来,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儿园的具体做法有:1、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幼儿体能。

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体弱、受保护过度的幼儿,在活动中经常磕磕碰碰,而平时活泼好动、身体健壮的幼儿意外受伤率却很低。

究其原因不难看出,由于体弱幼儿不爱活动,造成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遇到情况反应慢,所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而那些活泼健壮的幼儿,由于好动、灵活、反应快,遇到情况能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受意外伤害较少。

由此可见,增强幼儿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消灭不安全因素。

在园区环境改造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创设了便于幼儿锻炼的各种环境设施。

我们对现有的容易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改造,对大型玩具进行全面检修,认真检查每一颗螺丝,做到防患于未燃,将意外伤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二、创设良好锻炼环境。

我们利用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小型场地,增设了废旧轮胎和老师自己制造的吊球、拉力器、攀登架等,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

如幼儿在玩轮胎过程中,知道了一手扶着一手在后面推就滚稳了,而且越玩越灵活,并且知道轮胎要倒时赶快躲开身子、跳到一边就不会压着脚。

这些器械既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

第三、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幼儿体能。

我们除对幼儿进行体育训练外,还注意开展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能。

如:春天带领幼儿去郊游,通过远足活动对幼儿进行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冬季运动会组织幼儿进行达标项目比赛,自觉加强了平时的排球、跳绳、投掷、翻滚等项目的练习,兴趣很浓,达标率也有所提高。

幼儿在空气新鲜、日光充足的户外进行锻炼活动,可以提高机体能力,使动作更协调更灵活,思维变得更活跃,这些都为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养成良好行为,形成自护习惯。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

”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

第一、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

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

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我们还开展了《我会穿衣服》《马路上发生的事情》《遇到困难我不怕》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第二、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

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3、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

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

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

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

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

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第一、幼儿学习自护常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将自护常识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

如认识夏季时,我们告诉幼儿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认识电时,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和自护能力。

第二、教育幼儿敢于求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

许多幼儿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

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

我们要求中班以上的幼儿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第三、通过直觉体验、情景类推,培养幼儿的自护能力。

幼儿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

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

我们还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幼儿讨论学习自护方法,以弥补随机教育的不足。

如创设着火了怎么办,躲在哪里最安全等情景活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增加幼儿的自护经验。

我们还开展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娃娃流血了怎么办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护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长心中的牵挂,但让孩子真正学会自我保护,才是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

自我保护孩子的第一堂安全课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定时定点的课程,它的学习和养成都需要父母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危险可能存在的角落,然后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它的“藏身地”,教会他如何避之、远之甚至消灭之。

■有陌生人请你领路怎么办?我来告诉你:路上如果有人向你问路,你应该热情指点,但万一对方请你引路,就要引起警惕,即使是你非常熟悉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你所在位置不远你也不要去。

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走,你可以去路口让警察叔叔帮你带路。

”如果陌生人纠缠你,你可以大声呼喊引起路人的注意。

■你一个人在家时,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

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敲门的人你并不认识,这时你该怎么办?我来告诉你:1.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可以把电视机或音响设备打开,可以使坏人误以为家里有人,不敢做坏事。

2.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应该及时把门锁好。

就像父母在家一样,喊爸爸妈妈,说有不认识的人敲门,把坏人吓跑。

3.如果陌生人说自己是煤、水、电气等的修理工或来收各种费用时也不要给他开门。

4.如果来人声称是你父母的同事,并能叫出你的名字,你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开门,但可以问他有什么事,记下来告诉爸爸妈妈。

5.如陌生人还是不走,就打电话给邻居或报警。

■在学校时,高年级的孩子把你围在中间,向你要零用钱,并威胁不给的话就要打你。

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我来告诉你:1.你不能有惧怕的心理,尽量说一些好话,说明自己没有带钱,避免发生冲突。

2.如果他们不吃这一套,就跟他们说去教室取钱,马上趁机跑掉报告给你的老师,并描述他们的特征、长相、衣服颜色、高矮、胖瘦,这样才能找到他们,让他们接受教育。

3.如果不行,拖延时间,看到别的大人或老师路过的时候大喊“救命”。

因为你如果这次给他们钱,下一次他们还会勒索你。

4.如果当时地理位置偏僻,对方人多无法脱身,可以先给他们钱。

但是事后一定要告诉老师,以后避免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

5.放学回家后,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向爸爸妈妈汇报,让父母协助解决。

■星期天,你独自一个人在花园里玩。

有个陌生人对你说,你的爸爸被汽车撞了,正在医院里急救,他要你和他一起去看爸爸。

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我来告诉你:1.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可能他是骗你的坏人。

2.记下那人的面部特征。

如果他有车,还要记住他的车牌号码。

3.继续走你的路,如果他还是紧跟不放,就边喊救命边找警察叔叔,向警察叔叔报告情况。

4.如果暂时找不到警察,就向人多的地方走。

5.打电话回家或爸爸的办公室,确定爸爸是否出事。

■自己在家时,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办?我来告诉你:1.如果来电话的人找妈妈或爸爸,告诉他妈妈或爸爸现在不方便接电话。

2.准确地记下他来电话的时间,他的姓名、电话号码及留言。

3.不要让那个人知道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4.如果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不是找你父母的,而是说些低级下流的脏话,什么也不要跟他说,马上把电话挂断。

5.把骚扰电话打来的日期、时间记下来告诉父母。

6.如果下次你一个人在家时,他又打来电话,就马上报警。

■你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时突然有一个相貌凶恶的陌生人要你上他的车,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我来告诉你:1.千万别惊慌,大声喊“救命”,并奋力挣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