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口腔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疖:引起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
3.痈: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
4.干槽症:是指拔牙2–3天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的残留血凝块,有恶臭。
5.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6.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口腔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
7.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
8.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9.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10.危险三角区:颜面及颌骨周围存在较多相互连通的潜在性筋膜间隙,其间含疏松组织,形成感染易于蔓延的通道,在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
一、拔牙的适应症、禁忌症、步骤
1.适应症:①牙体病损②根尖周病③牙周病④牙外伤⑤错位牙⑥额外牙
⑦埋伏牙、阻生牙⑧滞留乳牙⑨治疗需要⑩病灶牙⑪骨折
2.禁忌症:①心脏病②高血压③血液病④糖尿病⑤甲状腺功能亢进⑥肾脏疾病
⑦肝炎⑧妊娠⑨月经期⑩感染急性期⑪恶性肿瘤⑫长期抗凝药物⑬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⑭神经精神疾患
3.步骤:①分离牙龈②挺松患牙③安放牙钳④患牙脱位
⑤拔牙后的检查及拔牙创处理⑥拔牙后注意事项
二、牙钳的结构:①钳柄②关节③钳啄
三、牙挺的结构:①刃②柄③杆
四、拔牙的麻醉病人体位
取用坐位或半坐位,①拔上颌牙时,病人头部应后仰至上颌骨面与地面成45°角左右。
②拔下颌牙时,病人张口后,下颌面与地面大致平行。
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
1手术步骤:①冲洗伤口:采用机械冲洗的方法清除创口内的细菌。
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在麻醉下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反复擦洗,尽量清除创口内的泥沙等异物
②清理创口:对创口周围皮肤消毒、铺巾,彻底去除异物→清理创口边缘及内部,原则上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一般仅去除确已坏死的组织。
③缝合: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只要创口无明显化脓感染或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之后,仍可严密缝合;如果估计可能发生感染,可在创口内放置引流物;如果已明显感染,则不应缝合,应局部湿敷,以后再行处理。
如果创口与腔窦相通,应先关闭腔窦内创口,再关闭肌层,最后关闭皮肤创口。
如有组织缺损,可进行邻近转瓣或植皮修复,也可采用定向拉拢缝合。
六、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①口腔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及相关影响②牙齿的影响③易并发颅脑损伤④有时伴有颈
部伤⑤易发生窒息⑥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⑦易发生创口污染⑧颌面部特殊组织器官损伤⑨面部畸形
七、面部损伤的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①指压止血法②包扎止血法③填塞止血法
2.结扎止血
3.药物止血
八、上颌骨Lefort骨折分型
①Le FortⅠ型骨折: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②Le FortⅡ型骨折: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③Le FortⅢ型骨折: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
九、骨折的愈合
1.二期骨愈合:①血肿形成:伤后4~8小时即可在两断端间形成血肿。
②血肿机化:骨折后的24~72小时内,血肿生长,使血肿逐渐机化
③骨痂形成:骨折后1~2周,逐渐产生骨样组织和新骨,形成骨痂
④骨痂改建:骨折2周后,逐渐恢复到和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
2.骨折的一期愈合:愈合速度快,提前2周左右,早期可行使咀嚼功能
3.牵张成骨的愈合:速度和频率、牵引器的稳定性及软组织的血供和损伤影响骨生成质量
十、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面部长期与外界相通,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龋病、牙髓炎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病变发展,使感染向颌骨和颌周蜂窝组织蔓延。
3.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迅速扩散和蔓延。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颜面部的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特别是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直接与颅内海绵窦相通,是颌面部血管解剖的弱点。
感染还可经淋巴管扩散,导致该引流区内的淋巴结发炎,尤其是婴幼儿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较易发生腺源性感染。
5.颜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也是细菌常驻的部位,又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各种原因的损伤,细菌可经破损的皮肤引起局部感染。
十一、感染的主要来源
①牙源性②腺源性③损伤性④血源性⑤医源性
十二、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局部疼痛加重,炎性脓肿明显,触诊有压痛、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②口腔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有明显中毒症状者
③颌周蜂窝织炎,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早期切开减压,缓解呼吸,防止炎症扩散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局部及全身抗结合治疗无效,皮肤发红近自溃寒性脓肿,切开引流
十三、常见的间隙感染
①眶下②颊③颞④颞下⑤咬肌⑥翼下颌⑦舌下⑧咽旁⑨下颌下⑩颏下⑪口底多
十四、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P343
单侧受累较多见,早期症状轻微,尤其是并发于全身疾病或胃肠道大手术后,常被全身的严重疾病掩盖而被忽视。
腮腺还有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
炎症处理适当,可控制病情
十五、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与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
十六、口腔常见肿瘤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
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十七、成釉细胞瘤P314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良性肿瘤之一,生长缓慢,但有局部侵袭性,如切除不彻底,复发率很高,但基本上无转移倾向。
肿瘤来源于成釉器或牙板的残余上皮,或牙周组织中的上皮剩余,发生于颌骨以外的成釉细胞瘤可能由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或上皮异位发展而来。
另有极少数可发生于胫骨或脑垂体内。
十八、颌骨囊肿P306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十九、髁突骨折P243
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
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
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位。
二十、关节盘移位P381
二十一、关节盘脱位P384
二十二、唇腭裂分度、生理学病因
唇裂:1.单侧唇裂:①Ⅰ度唇裂②Ⅱ度唇裂③Ⅲ度唇裂
2.双侧唇裂
腭裂:①软腭裂②不完全性腭裂③单侧完全性腭裂④双侧完全性腭裂
生理学病因:①遗传因素②营养因素③感染和损伤④内分泌的影响⑤药物因素⑥物理因素⑦烟酒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