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养蚕4、《养蚕经验交流会》一、问题解答1、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答:卵——蚁蚕——蜕皮——吐丝结茧化蛹——蚕蛾——交配像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在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叫“变态”。
2、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种“变态”得变化?答:蝗虫、蜻蜓、蟋蟀、蝼蛄等3、昆虫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答: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有害昆虫会侵害蔬菜、庄稼、林木、住所、食物、家具、衣物等,同时传播疾病、危害身体健康,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
有益昆虫又给我们带蜜糖、丝绸、药材、生活生产原料,同时还能帮助庄稼果木授粉及其进行生物防治工作。
最后,每种昆虫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为人类提供科学研究,还能通过仿生学为我们做有用的发明创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害昆虫有危害我们的同时,除了搞高人的免疫力,促进植物共同进化外,还因为我们通过防治发展了一些科学与技术。
4、通过养蚕你有哪些体会或感悟?养蚕心得当那几条小小的、软软的蚕宝宝放入我那简陋的纸盒子里时,我的养蚕生活开始了。
大小不一的蚕宝宝食量也不同,每天我需要抽空去采桑叶,再喂给它们。
还要清扫它们的粪便。
每一天的蚕宝宝都不一样,大了一圈又一圈,身体也越来越白了。
有两条被饿死了……在结茧七天之后,飞蛾都出来了,洁白的身体。
却又在交配后匆匆离开,母蛾也在产卵后死去。
细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经历了多少风雨,吃了多少苦,我们只能想想,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应该抓住,体会一下当初父母的辛苦。
当然养蚕是没法与育人相提得,不过也有一点相同的,都要付出你的心血,用心去对待你所养的。
在蚕的生长历程中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蚕破蚕卵时那苦苦的挣扎,在破茧重出时那用力地奋斗,那两个过程是危险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重生,延续生命。
其实,人类不就象蚕宝宝一样要经过蜕皮、生长、再蜕皮、再生长……从它们短暂的一生还真能看到我们是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它犹如一张单程的旅行车票,有长途的也有短途的。
不管是长途还是短途,它总需要经过很多的驿站,路程越长,需要折腾的驿站就会越多!在这些驿站中,等待你的或是鲜花与掌声,或是荆棘与磨难,但不管是什么都意味着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考验。
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抉择,是选择就地自我陶醉于鲜花与掌声中,或是遇到布满荆棘与磨难的道路就选择退却,萎靡不振?还是选择继续上路?不管前方的路是光明的还是坎坷的都义无反顾向下一个驿站进军……感悟生命,有生必有死!曾看过一本书上写着:生,就是耕耘;死,就是收获!是吧?生命只有努力耕耘,才会有胜利的果实让你去收获!所以,感悟生命,我们需要倍加的呵护与关爱自己,同样也倍加的呵护与关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生命是如此短暂,是如此脆弱,是如此珍贵,是如此灿烂,让我们一起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感悟生命,享受生命。
养蚕心得一个多月前,团团的同班同学相继养蚕宝宝。
起初,并未放在心上,因为按狗狗的心性,是无论如何养不了这些小东西的。
无奈,小女同学每日都会在班级里讨论蚕宝宝,团团同学终于按耐不住,对我提出养蚕宝宝的请求。
犹豫几次,不忍团团同学难受,终于答应。
联系好吴妈,拿回蚕娃娃。
看着盒子里那些乌黑的小点点,狗狗顿时傻眼了,天哪,这是叫做生命的东西吗?不细看,根本看不出生命的体征和迹象。
热心的吴妈,不仅给了蚕宝宝,连桑叶也一起给了,真是个心细如发的妈妈,狗狗得好好向她学习。
首先,咨询了养蚕宝宝的前辈,养蚕注意事项:第一,闻不得香。
第二,要常温。
第三,桑叶不能潮湿。
好吧,既然开始养蚕宝宝,就一定记住了。
因为蚕宝宝娇小,喂桑叶时也格外仔细。
生怕它们咬不动,就把桑叶剪成条状,便于啃食。
不知不觉几天过去了,小家伙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但长个儿,食量也大了。
于是,狗狗开始东奔西走为她们觅食。
无论到哪儿,都会细看路边的枝叶,看看是不是桑树,因为我的蚕宝宝要吃桑叶。
就这样每天喂食,每天换桑叶,每天捡便便。
由最初的极不耐心变为最有耐心的狗狗,貌似也历经了蜕变。
只是,这些事情我都喜欢叫是团团一起完成。
因为狗狗还是不敢触摸蚕宝宝柔软的身躯。
团团正好和我相反,她喜欢把蚕宝宝抓了放在手心,等她们慢慢爬过去,然后小家伙就因为痒痒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而这时,狗狗总是会提醒团团不要太大声,因为狗狗怕吵着蚕宝宝。
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蚕宝宝的身体明显大了,颜色也变成白的。
每次给她们喂食,我都喜欢将桑叶覆盖在她们身体上,然后看她们如何反应。
而聪明的蚕宝宝,不一会就会全部爬到新鲜的桑叶上,看来,蚕宝宝是有嗅觉的吧!忽然有一天,团团发现蚕宝宝不爱动弹了,尾巴开始枯黄。
翻开资料说,是蜕皮,好吧。
连续几次,蚕宝宝的身体更大了,脑袋和身体也相对更灵活了。
连吃桑叶都不是简单的趴着啃,而是后翻着啃,还有侧着,卧着,各种啃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们做不到的。
《生命的力量》——养蚕感受观察了蚕的一生后,我受益匪浅。
它教会了我做事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不坚持天天给蚕喂桑叶,这条脆弱的小生命将会在我手里毁于一旦。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告诉了我不要轻视生命,要热爱生命。
从蚕到茧、茧到飞蛾飞出那一刻,让我懂得了生命的顽强。
蚕蜕皮非常痛,是生命的强大意志使它们忍受着痛不欲生的巨大痛苦坚持了四次后,它们终于变成了一只只展翅的飞蛾。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顽强的生命,今天,我在《羊城晚报》中看到了一则令我非常震撼的新闻——在“5.12”汶川地震中被埋106小时的厨师成功获救了,他就是四川汶川县红白镇中学厨师——35岁的李克成。
他被困在砖块、木板下,一连五天没有进食一粒米、一滴水。
那他是靠什么挺过106个小时呢?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求生欲望,是顽强的生命意志使他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是对家中亲人的日思夜想使他咬紧牙关挺过来……通过蚕虫蜕变成飞蛾和李克成被困106个小时后获救的故事,我深深地知道了生命虽然脆弱,但是只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生命的力量就会显得无比强大。
因此,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绝不要轻言放弃,而要勇敢地面对,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它,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苏科版)四年级下半学期第二单元《养蚕》的第4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之前学生亲历了养蚕活动,用各种方式记录了蚕的成长过程,并开展了抽丝活动,而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情感,以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等目标。
在进行交流之前,学生已经对蚕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中,已经掌握了用日记等方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在第三课中学会了抽丝的方法,等待他们的就是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同伴们进行分享。
在这节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
而教材中则主要针对蚕一生的变化、养蚕的成败经验让学生进行交流,但在这个养蚕主题活动中,学生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如果只按书本中所示进行活动,那就有些局限学生交流的范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活动的实际要求,可以这样处理教材与活动的关系:以教材为依托,却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开展一个“由我来说小客人——即养蚕活动经验交流会”,让学生针对自己研究成果中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尽情交流想交流的内容。
(如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与班队活动课结合起来)另外,在这一活动中,活动评价非常重要,它是对学生整个养蚕活动成果的肯定,是整个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教学过程中评价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如附表)。
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可以提高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家长评是在本节课后完成的,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同时了解学校里科学课开展的具体情况。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学习新课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2)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3)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答出:不科学,因为蚕吐完丝后并没有死亡,而是变成了蛹。
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导入,激起学习去兴趣,同时知道蚕的生长的特殊性。
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教师活动(2)看书第 28 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按要求画出蚕的一生。
(4) 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5)投影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 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3)(展示蝴蝶的图片)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
说出自己这样画的思路。
(6)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同学质疑三、综合小结: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四、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