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金公司风险分析报告

基金公司风险分析报告

基金公司风险分析报告
2008 年的危机表明,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可能潜藏着危险。

近些年来,很少有哪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比基金管理行业更快。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显示,过去10
年里,这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目前在全球管理着约74 万亿美元资金。

这相当于世界近一年的GDP,约为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三分之二。

增长本身不值得担忧。

但伴随着爆发式增长,流动性差的资产却在增多。

过去30 年里,基金公司一直在减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和股票,转而持有更多难以转让的债务。

在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之际,一个规
模更大、流动性更差的资管行业,让人不
禁生出了疑问。

人们日益担心预期的加息和量化宽松结束将对资产管理公司造成冲击。

主权财富基金从资产管理公司撤回资金的决定——至少与油价下跌有一定关系——更是加剧了担忧。

根据数据提供商eVestment,在最近一个季度,主权财富基金撤回了大约190 亿美元。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银行。

这些公司并不
承担信用或流动性风险——起码在理论上是这样——这理应使它们更能经受得住危机。

令人担心的是它们对投资者做出的保证。

正如危机之前竞争迫使银行随音乐“起舞”,竞争也迫使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向客户保证,他们可以快速撤回投资。

尽管基金保留着一些流动性资产,以满足突然的赎回要求,但如果骤然发生大规模赎回,那么这些资产可能根本不够用。

贱卖资产可能导致资产市场消化不良,使
价格远低于基本价值。

接着,危机可能蔓延到基金领域之外,震动整个金融行业。

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建议。

总部在英国、专注于新兴市场的大型基金公司——安本资产管理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的
首席执行官马丁?吉尔伯特(Martin Gilbert)提出,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央行
或许会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支持——实际上是后者以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作抵押,由央行向它们提供贷款用于满足赎回要求,也就是由央行充当“最后的做市商”。

如果发生大范围的恐慌,此类措施或许
难以避免。

然而,这些措施极不可取。

首先,这会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去冒更大的风险,因为它们知道客户陷入赎回潮的可能性
相应降低了。

监管机构已在担心可能出现这样的恐慌,一些精明的投资者也是如此。

现在需要让
更多人知道这种危险。

对于流动性差的基金,应该告诉它们的客户,一旦价格大跌,他们可能蒙受巨大亏损。

我们也有理由采取有限的监管干预。

当局应强制要求基金公司向客户解释其流动性约束,使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承受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还应实施更严格的最低流动资产要求,或者危机期间赎回限制。

由于银行体系仍未康复,各国政府鼓励通过资本市场放贷。

这是明智的,只要基金管理公司不要悄悄地染上银行的冒险习惯。

我们不能等到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再去看它们染上了没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