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5.1 五代十国1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5.1 五代十国1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五代十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五代的更替和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

3.掌握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

4.掌握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对比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及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2.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3.自制投影图片:《周世宗改革表》。

●教学方法1.图表法:可制作一些图表,列出五代十国朝代的更替情况以及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的情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如何理解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等问题展开讨论。

3.阅读法、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然后,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但是知识点也比较琐碎,涉及到五代十国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各个部分内容的重点和几个部分的相互联系。

2.可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3.对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五代十国的更替,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中外历史对比式导入[师]十至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黑暗的中世纪,有的国家分裂割据,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有的国家正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如英国。

在亚洲,原来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衰亡,分裂为三个国家。

日本大化改新后,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同时期的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在政治上呈现出从分裂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再度统一的特点;在经济上呈现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的特点;在民族关系上,尽管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摩擦,但主要呈现出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中外贸易、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兴旺发达的特点;在文化上科学技术呈现出巨大成就,特别是一些成就在这一时期传往国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第四章我们学习的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大家来回忆一下隋唐时期繁荣局面的表现。

[生]隋唐的繁荣是全方位的。

政治上革新了制度,完善了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都空前繁荣;民族关系上有效统治着一些边疆地区,密切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外交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上在科学、文学、哲学、教育、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师]繁荣的唐朝在何时,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它衰弱了呢?[生]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向衰弱。

[师]唐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灭亡的?[生]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的衰弱。

唐朝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唐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使腐朽的唐王朝从此分崩离析。

907年,一个节度使灭了唐朝。

[师]这个节度使名叫朱温,原是唐末农民战争中一个起义军将领,他背叛了起义军,投降了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

随着自己势力的壮大,他又废了唐朝的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梁,史称后梁。

这样就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板书]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教师提问]五代十国有哪五代,哪十国?[板书]1.五代十国(907~960年)[学生回答]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十国是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

[教师挂图]《五代十国形势图》[教师讲述]五代主要在黄河流域,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的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

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北宋建立。

[教师提问]五代与十国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五代主要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五个朝代是相继建立的。

十国主要在南方,十个政权是有前后更替,也有同时并存。

[教师讲述]对。

黄河流域的五代是前后更迭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一个王朝取代前一个王朝,并且统治位置基本相同。

十国政权主要在南方,有一个在北方,是山西的北汉。

这些政权有前后相继也有同时并存,如: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就是前后更迭的。

[教师提问]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是怎样的?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是,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讲述]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

后晋的一个节度使就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所以我们说,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板书]2.统治特点: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教师过渡]这一时期,北方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征战频繁,赋税沉重,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与此同时,南方的经济却获得较大的发展。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投影显示][学生回答]答案为D。

[板书]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一,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第二,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大量南移,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第三,南方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第四,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教师讲述]与前面的知识联系一下,我们还能找到什么原因?[学生回答]还有在唐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教师讲述]很好。

当时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还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北方还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而南方受到的破坏就少,有些地区甚至能保持四五十年没有战事。

这样,导致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一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唐末农民战争横扫了南方各地的豪强势力,也推动了南方生产的发展。

另外就是在前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的成就。

大家先看一下课本。

[板书]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1)农业[教师讲述]农业方面,一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如吴越政权。

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因此南方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圩田继续发展,粮食作物产量提高。

三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板书](2)手工业[教师讲述]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板书](3)商业[教师讲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

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

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教师提问]南方经济大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甲回答]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全国经济中心继续南移。

[学生乙回答]说明战乱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平稳定才有利于经济发展。

[学生丙回答]还说明南北方在经济上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讲述]很好。

从西晋末年起,我国南方经济就开始呈上升趋势,经过南朝,隋唐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五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当时,南北方在政治上虽然是分裂对立的,在经济上却有密切联系;战乱和政治上的分裂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平稳定统一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交流,因此,必然要求政治上的统一,而经济发展也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南方经济的发展说明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教师过渡]到后周时,南北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

[板书]三、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1.统一趋势加强[教师提问]统一趋势加强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人民渴望统一,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

[教师讲述]五代十国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统一趋势也在不断地加强。

具体表现在,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家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渴望统一;分裂割据局面,伴随而来的关卡林立、商税苛重,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交流和发展;各国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北方契丹族的南扰,也促使中原人民要求统一,以增强抵抗力量。

经过五十年的兼并战争,其中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逐渐转化为统一的力量。

[教师过渡]这些因素促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它们也是周世宗改革的背景。

[板书]2.周世宗改革(1)背景[教师提问]后周建立前后,全国的政治形势正处在上述变化之中,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后周进行了改革。

我们来看看周世宗改革的目的。

[板书](2)目的[学生回答]是为了顺应统一趋势。

[教师提问]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回答]是为了巩固统治。

[教师讲述]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我们再来看看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板书](3)内容[学生回答]在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的力量。

在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