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利学(本科)》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画√。
错误打×。
每题4分,小计20分)
1.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 )
2.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象。
( )
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
( )
4.微生物是水体中的“清道夫”。
( )
5.环境管理制度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政策化。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小计30分)
1.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
A.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B.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C.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 D.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2.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
A.水解反应 B.化学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 D.光解反应
3.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
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 D.溶解氧含量提高
4.生活饮用水的浑浊度一般不应超过( )度。
A.1 i3.5C.15 D.30
5·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满足( )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A.非恒定非均匀,洪水波
B.恒定非均匀,形成污染带
C.恒定均匀,充分混合
D.恒定均匀,非充分混合
6.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 )。
A.该物质在当地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影响时的含量
B.该物质在过去的背景值
C.该物质在规划阶段采用的值
D.该物质在底泥中的含量
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最基本、最传统、最常用的一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