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针法灸法-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何玲(陕西中医学院针推系.咸阳’")#,*+作者简介!何玲("&$’/+.女.副教授0摘要1为了探讨如何以最小的痛苦以获取最大的疗效.本文论述了皮内针疗法的特点.各种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机理探讨及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2从而进一步推广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20关键词1皮内针疗法3综述文献0中图分类号14)556&文献标识码1789:;<=>=?@<A B B <=?@C =D >D E F >C G @H :G I @<J ::H <:89:G @B K LM N O P Q R S T U V W X O Y P Z[T O P YZ \U Y ]^V \P ^._‘Y P X O S W a a \Q \W b^]Y Z O ^O W P Y a c ‘O P \d \V \Z O S O P \.e O Y P f Y P Q .’")#,*.c ‘O P Y0A g h C G @?C 1i jk l m n o p k q r p n s j t p jj u p r k lp s n u n o p n v v n w p t k p sp s n x n r o p y r k lr l zv {|p s n |y j y {x r |k }n p s n w x k l k w r x r y y x k w r p k j lj v k l p |r z n |~r x l n n z x n p s n |r y !.p s n r |p k w x n z n r x o t k p sp s n w s r |r w p n |k o p k w o .m r |k j {o y n |v j |~k l q ~n p s j z o .p s n r y y x !k l q |r l q n r l z p s n ~n w s r l k o ~j v p s n p s n |r y !.r l zy |n w r {p k j l o k lk p o w x k l k w r x r y y x k w r p k j l 60":K #D G H h 1$l p |r z n |~r x l n n z x n p s n |r y !3%k p n |r p {|n |n m k n t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无创痛疗法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小的痛苦获得最大的疗效乃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当重视和探讨的课题2在针灸实现完全无创痛医疗之前.笔者认为&皮内针疗法’则能接近达到或满足这一医患共同的需要.应当受到针灸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笔者在前人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的体会概述如下2(6皮内针疗法的特点皮内针疗法是将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埋藏的一种针法2又称埋针法)皮下留针法.它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2当针刺入皮下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可以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皮内针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起效迅速2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皮内针疗法疗效可靠.起效迅速.特别是对疼痛性疾患可达针到痛减之效2如软组织损伤)劳损)无菌性炎症等.一些脏腑如心绞痛)胆绞痛)胃痉挛等均可在短时期内取得良好疗效2若适当留针还可预防疼痛的发作2其二.安全无痛.此疗法要求无痛无感.无需得气.故本身无任何痛苦.不影响患者的活动2任何年龄)任何体质的患者均可接受2本法只及皮下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2其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大.凡体针的适应症均可采用皮内针治疗.而且操作简单.只需掌握要领.针入皮下.患者不痛即可2只要临床诊断)辨证)辨经正确.取穴得当准确.施术方法正确.任何术者都会获得较好效果2其四.方便运动.此法在运用过程中不影响患者的运动.避免了体针固定单一姿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令患者适当运动.按揉病痛之部位以加强疏通之力.提高疗效2如急性腰扭伤患者往往功能受限.若用体针卧床不动*#~k l .伤痛局部难以放松.自会感到强硬不舒.针刺镇痛效果难以发挥极至2而用皮内针不但可以立刻止痛.通过缓慢适当运动.使得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解除.扭挫的肌肉或小关节在运动中恢复原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也随之恢复2如一女性患者晨练时扭伤腰部’s .只能斜靠于床上.双手撑床.功能完全受限.甚至不能大声讲话)咳嗽.更不能翻身2余在诊断后先为之取患侧踝针下$)下*区.疼痛立即减轻可站起.但仍不能弯腰.又为之取痛点皮三针后疼痛完全消失.可旋转弯腰.留针"s ."次而愈2+6操作方法皮内针疗法的应用依据临床需要可有多种操作方法2其一.纵刺法.依据经脉的循行路线进针埋藏2此法疏通经络之功颇强.一般用于四肢腧穴.可治疗经脉)脏腑)器官之疾患.但不宜用于关节部位2其二.横刺法.进针与经脉路线相垂直.视穴区形态选适当长短针具.除足底)手掌)眼睛外几乎可用于所有部位2其三.近刺法.在病痛局部针刺经穴.若无经穴可取阿是穴2此法要求阿是穴一定准确2找到正确的病痛处往往需要医生反复仔细探察.取穴越准.疗效越好2其四.远刺法.此法以辨经为基础.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指导原则.取病变相应经脉的远端腧穴针刺.针尖指向病所即可2其五.远近结合.临床中有些病痛范围大.功能受限严重.病变实际部位不易寻找.则可先选相关经脉的远部穴位针刺.嘱患者活动患部.当痉挛解除.大部分疼痛消失后.真正的病变部位则显露出来.而且局限.再结合局部取穴.力强功专.即可一扫病痛2其六.长刺法.若病变部位大且平坦.可选用较长针具2如背腰部可用5#~~毫针横刺.有些皮肤科-,*-,s r l q s r k -.w {%~j /.0n u )##*.1j x)).2j ) 万方数据疾患如疔疮!带状疱疹等血分热毒郁积者"或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时可选用背部督脉或膀胱经穴用#$%%&’(%%毫针透刺法"一针透刺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其七"短针刺法"若病变部位较小"或局部凹凸不平"或在颜面部则使用特制的*%%&+,%%的小型皮内针"而不影响局部的功能活动或美观)其八"直刺法"以上针法均是沿皮横刺"而在应用于耳穴时"由于穴区小"穴形凹凸不平"可用图钉型针具直刺然后固定)其九"电针法"皮内针刺激量较轻"但对特殊病人"为加大刺激量可用电针)如一腰肌劳损’年患者"用皮内针疗效不显"故在局部施皮内针加电针用连续波"+个疗程而愈)另一患者在使用耳穴减肥时因腹部脂肪较厚要求减小腹围"故使用+$$%%毫针在腹部取大横透神阙"腹结斜透关元加电针"+个疗程后腹部明显缩小"患者非常满意)其十"针刺方向与补泻"一般选针刺方向有,个原则"一是针尖指向病所"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治疗内脏!头面!躯干!颈肩部疾患取四肢的穴位治疗时"针尖均向上刺"治疗手足部疾患向下刺-再如"有人取大包治疗躯干任何部位的扭挫伤"针尖指向病所疗效甚佳)二是根据辨证!辨经"当脏腑经脉空虚时"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并适当运用插刺手法.拇指向前单方向捻转/&,圈"快速将针推进"力进针不进"以推进经气的运行"反复施术0次为一度"此为补法1)反之当脏腑经气病变为实证时"逆着经脉循行方向针刺"适当应用抽提手法.食指向前单方向捻转/&,圈"快速抽提针柄"力退针不退"以通经祛邪"反复施术*次为一度"此为泻法1)三是横刺法"一般短针用横刺法"在躯干关节处为不影响活动也用横刺法"另外不需要补泻手法的穴位可用横刺法"取平补平泻之意)除此之外"根据临床需要也可先直刺或斜刺"在行针得气或补泻手法之后将针提至皮下按所需要方向平卧进针"以留针"留针期间活动患部)23应用范围内皮针应用范围很广"可遍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患)按病变部位可分,大类).+1脏腑病症如呼吸系统疾患可取列缺向上刺"肺俞!定喘!中府横刺"膻中.实证向下刺"虚证向上刺1-心血管疾患可取内关向上刺"心俞!厥阴俞!膈俞横刺"膻中.实证向下刺"虚证向上刺1-消化系统疾患取足三里向上刺"中脘!脾俞!胃俞横刺-肝胆系统疾患取外关!阳陵泉向上刺"期门!日月!肝俞!胆俞横刺-泌尿系统疾患取三阴交向上刺"肾俞!膀胱俞横刺"虚证取关元"实证取中极向下刺"若需埋针时间长.带针活动1则改用横刺)其他辨证取穴或随症配穴皆可按上述原则使用)./1头面五官科疾患头部穴可顺经刺"可循经取穴"也可按头皮针取穴施治)面部穴位多横刺"长针可透刺.如面瘫的取穴"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等1"而面肌痉挛多用小型针具埋于痉挛的部位)远端肢体配穴向上刺.如阳明经病可配偏历"少阳经病可配外关"太阳经病可配支正1) .,1经络病病变局部取穴多横刺"远端循经配穴可向病所纵刺)如肩周炎"在肩痛点横刺"再根据功能受限及痛点辨经"可在相应的腕踝针上*个进针点处取穴"向上刺"然后嘱患者活动患肩,$%45"再将剩余痛点处针带电"痛甚者还可配合耳针肩锁穴向下刺"往往可提高疗效)如一肩周炎患者常规治疗+个疗程"疼痛有所减轻"但功能活动受限明显"后来采用此法加强锻炼+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手足有病患者用腕踝针针尖向下刺)一关节炎患者双手肿胀各指关节均痛"以中指关节为甚"取双侧腕踝针上#!上(!上*均向手刺"并嘱做握拳伸掌活动"+次痛减"/次肿消" (次活动自如"+$次疼痛基本消失-皮肤科疾患多由风热毒邪流窜经络皮部所致)治疗时局部多采用围刺法"通调气血"攻除毒邪"全身调理可取远端相应腕踝针法"躯干用长针取大椎透身柱!肺俞透心俞!心俞透膈俞!神道透至阳以清心解毒"泻热凉血"祛风止痒"消肿止痛)63机理探讨皮内针疗法是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既是机体卫外屏障又是针灸治疗的场所)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针灸施术之处"所以针刺皮部同样可以疏通经络之阻滞"调节气血之逆乱"平衡阴阳之偏颇"恢复脏腑之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从现代医学来看"人体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以体节为基础"其中神经节段将躯体与内脏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相通的"其治疗信息也是可以互达的)而皮内针疗法取穴或进针点和病变部位在节段的支配上大体是一致的"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可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而缓解症状"故皮内针进针后有些病痛即可减轻或消失"而有些病痛随着起针又再出现"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对其脏腑功能的调节也可产生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说明皮内针疗法效应的取得不能排除体液因素的参与"但具体调节机理有待今后的研究)73注意事项.+1针具的选择应该根据穴位的形态及针刺方向选择适当长度的针具.如背部腧穴可用/(%%&#$%%毫针"纵刺可用#$%%&’(%%毫针)四肢纵刺可用#$%%毫针"横刺用+,%%毫针)面部埋针用*%%毫针"透刺用/(%%& ($%%毫针1)另外针具要弹性好"直径以$3,$%%&$3,( %%毫针为宜)./1针刺时注意避开表浅血管"尽量不要刺到血管)针刺的深度以能看到针体在皮下行进"但不引起皮肤的凹陷为宜.看不见针体太深"出现凹陷则太浅1)以患者无痛和不影响活动为原则).,1注意消毒"进针时常规消毒"埋针期间针处不能碰水"夏季埋针不得超过+8"防止感染).#1埋针后适当按压"并活动患处以提高疗效).(1体表毛细血管扩张密布者不宜用此法"因容易造成皮下出血)收稿日期/$$/9$*9/(:,:上海针灸杂志/$$,年/月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