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山体加固设计概况 (6)第五章施工部署 (9)1. 施工准备 (9)2.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9)第七章边坡加固施工方案 (11)1. 排架搭设一般技术要求: (11)2. (承重)排架搭设 (11)3. 承重排架整体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并计算: (11)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8)第九章安全保证措施与文明施工 (19)第十章附图 (20)第一章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西溪山庄CFGH区块三号组团(南标)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街道绿城桃源小镇。

2.本工程(各方主体单位):2.1.建设单位:杭州西溪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2.地质勘察单位: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3.设计单位: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4.围护设计单位: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5.监理单位:浙江中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6.施工单位:浙江坤兴建设有限公司;2.7.质量监督站:余杭区质检站。

3.本工程为项目南标段总建筑面积:8W平方米,低层部分地上两层,建筑高度7.6米(至檐口),高层部分地上21~32层,建筑高度≤100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两层。

4.本工程结构形式:低层建筑为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高层为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室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5.人防工程为甲类核六级常六级人防地下室,防化等级丙级,位于地下一层,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14个核六级常六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2个核6级常6级甲类物资库、1个固定柴油发电站.。

地下室首层覆土厚度为1.5m,首层与地下一层板厚满足早期防核辐射要求。

每个人防单元掩蔽面积、人数及疏散宽度详表。

两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一连通口。

6.本工程(南标区)地下室部分±0.000相对于国家85高程40.100。

7.本工程(南标区)工程桩采用φ700、φ800、旋挖灌注桩,有效桩长不得小于6.5m,总桩数618根。

8.本工程(南标区)基础形式分为独立基础及桩基础两种。

9.本工程(南标区)基坑面积约为26850m2,最长处约218M,最宽处约182M。

10.本工程(南标区)周边环境,西面靠山体(主要采用框格梁结合锚杆或预应力锚索作为边坡支护方案,待边坡加固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东侧为在建工程(一号组团,为四层叠拼建筑)中间相隔一条施工道路(离本工程南标区基坑相距约90M),北侧为本工程的北标区(同步进行施工),南侧为待开发的二号组团(目前为荒地)。

11.本工程(南标区)主干道位于场地东侧。

12.本工程(南标区)临时料场布置在102号楼位置,待地下室顶板完成施工后搬至顶板上,待料场迁至顶板后,再开始施工102号楼。

13.本工程(南标区)塔吊布置6台(其中1#~3#塔吊无桩矩形混凝土基础,位于山边高层区域,坐落在中风化岩上;、4#、5#塔吊为格构柱式矩形桩基础,位于有地下室的合院区域;6#为矩形桩基础,位于无地下室的合院区域。

)14.本工程(南标区)场地已平整完成,对于地表障碍物(羊圈等)已清理完毕。

15.16.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山体各土层性质自上而下叙述如下:⑤-1 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棕红色,硬可塑,含云母片、氧化铁斑点和大量高岭土团块,偶见量砾石及砂粒,粒径一般在0.5~1.5cm为主,局部为粘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⑤-2 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含云母片、氧化铁斑点和高岭土团块,混有砾石及砂粒,粒径一般在1.0~1.5cm为主,切面稍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⑩-a-1全风化灰岩:灰白色、灰色、灰黄色,颜色多样,母岩成份已完全风化,风化后呈粘土状,可塑,局部为硬可塑,底部夹少量中等风化灰岩岩块。

⑩-a-2全风化灰岩:灰黑色、黄褐色、灰黄色,颜色多样,母岩成份已完全风化,风化后呈粘土状,软塑,局部为流塑,夹少量中等风化灰岩岩块。

⑩-b强风化灰岩:灰色、灰白色、灰黑色,颜色多样,原岩结构风化成碎块状,手折易碎,裂隙发育,充填铁质氧化物,局部为中等风化过渡带,岩芯稍完整,呈中等风化岩块。

⑩-c中等风化灰岩:灰色、灰黑色,裂隙发育,其物质组成以方解石为主,粉砂、泥质物各少量,方解石为粒状结构,常见聚片双晶。

岩石致密坚硬,锤击声脆,钻进较慢。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Ⅳ级,属较硬岩。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本拟建场地区域内主要分布二层地下水,上层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下层地下水性质属基岩裂隙水。

上层潜水主要分布于杂填土、素填土、含砾粉质粘土和全风化灰岩内。

潜水埋藏较浅,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其埋深在地表下1.0米左右,该层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地下水位随季节性有所变化,年变化幅度在1.00米~2.00米之间。

在已施工的勘探孔中发现有溶洞存在,溶洞洞体不大,一般有充填物存在,充填物性质极差,多以软塑状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有岩石碎块,少数为空洞。

局部地段⑩-a-2层全风化灰岩呈软塑~流塑状,压缩性高,力学性质极差,该地层对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影响较大,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予注意。

由于本场地为灰岩地区,在发现有溶洞存在的位置,在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7.《西郊农庄山体加固4.10》由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第三章山体加固设计概况1.施工范围:我公司山体加固施工范围为I~R段(详附图1)2.施工顺序:平整场地 ->按坡率开挖第一级土方 ->施工锚索(锚杆) ->施工框格梁 -> 待框格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锁定锚索 -> 依次逐级开挖土坡并施工框格梁和锚索(锚杆)-> 开挖中风化岩石至坑底标高 ->地下室结构施工 -> 按要求回填地下室肥槽 -> 封锁锚头 ->景观施工。

3.I~R之间共有8段包括:3.1.IJ/OP/QR段剖:按二级放坡,共5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1.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3.1.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3.1.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3.1.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3.1.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3.1.1.5.第五段中心标高为55.00。

3.1.1.6.坡度i=1:0.753.1.2.锚杆HRB400 -32钢筋@2.0m,L=8.0m,倾角20°3.1.2.1.中心标高为42.10。

3.1.2.2.坡度i=1:0.753.2.KL/MN段剖:按二级放坡,共3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2.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3.2.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3.2.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3.2.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3.2.1.4.坡度i=1:0.753.2.2.锚杆HRB400 -32钢筋@2.0m,L=8.0m,倾角20°3.2.2.1.中心标高为42.10。

3.2.2.2.坡度i=1:0.753.3.LM段剖:按一级放坡,共2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3.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3.3.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3.3.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3.3.1.3.坡度i=1:0.753.3.2.锚杆HRB400 -32钢筋@2.0m,L=8.0m,倾角20°3.3.2.1.中心标高为42.10。

3.3.2.2.坡度i=1:0.753.4.PQ段剖:按二级放坡,共6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4.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3.4.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3.4.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3.4.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3.4.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3.4.1.5.第五段中心标高为55.00;3.4.1.6.第六段中心标高为58.00。

3.4.1.7.坡度i=1:0.753.4.2.锚杆HRB400 -32钢筋@2.0m,L=8.0m,倾角20°3.4.2.1.中心标高为42.10。

3.4.2.2.坡度i=1:0.753.5.NO/JK段剖:按二级放坡,共4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5.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3.5.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3.5.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3.5.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3.5.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3.5.1.5.坡度i=1:0.753.5.2.锚杆HRB400 -32钢筋@2.0m,L=8.0m,倾角20°3.5.2.1.中心标高为42.10。

3.5.2.2.坡度i=1:0.754.锚杆:4.1.先施工锚杆和面板,然后施工框格梁;框格梁和面板的砼强度等级为C30。

4.2.锚杆支护采用钢筋锚杆,成孔直径110,孔成孔的误差应满足以下要求:孔深误差小于50,位置误差小于100,按矩形分布;4.3.锚孔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应低于42.5MPa,砂采用中细砂,砂中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等有害物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注浆压力应为2~3个大气压;4.4.对中支架用∅6钢筋作成弧型支架,沿锚杆长度方向对中支架间距2000,以确保钢筋在孔内居中,锚孔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4.5.肋间板内配钢筋网∅10@150×150,钢筋网双向均应搭焊接,在锚杆端部沿锚杆长度方向焊上两段锁定钢筋锚固头,锚固头采用双面焊接,并与面层内连接相邻锚杆端部的通长加强筋相互焊接,使锚杆与喷射面层连接成一个整体;4.6.每层锚杆施工完毕3天后,应每隔20m抽取1根锚杆进行抗拔试验,抗拔力不小于25kN/m;4.7.锚固段长度:若墙后为土层,则锚固段长度不小于8.0m,若墙后为基岩,则锚固段长度不小于6.0m;5.锚索:5.1.锚索施工按定位~钻孔~下锚~注浆~冠梁~张拉锁定顺序进行,锚索体采用 4根∅15.24预应力钢绞线制作,钢绞线用1860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锚索锚具采用HDM15-6型,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加张拉时千斤顶工作长度和梁宽度,锚索成孔孔径 130,孔距误差<100,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沿锚索体的长度每2000设隔离架,以使钢绞线有序排列并居中,注浆管应与隔离架绑扎牢固,锚索自由段钢绞线表面应均匀注上无水黄油,每根钢绞线均应套上∅16塑料波纹管,以防钢绞线锈蚀并保证自由段钢绞线受力后能收缩自如,水平倾角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