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三地理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三地理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必修三地理第四章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2)广大农民弃耕的深层次原因是(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2.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图1是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

图1(1)下列符合美国三大产业的变化的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C.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D.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2)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开始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与城市提供了契机。

转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A.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C.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D.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区位条件的是( )A.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有许多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

读下图,完成(1)(3)题。

(1)有关乙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B.能源、水源不足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2)2006年11月,央视气预报多次报道的“灰霾”天气多出现在()A.甲B.甲和乙C.丙D.乙和丙(3)甲地区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明显改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廉价劳动力B.科技水平C.交通和信息D.资源和政策5.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相对较小,原因是( )A.经济不发达B.地形崎岖 C.人口少D.南岭的阻隔6.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区是()A.沪宁杭地区B.辽中南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京津唐地区7.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B.劳动力指向型C.原料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8. 目前,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工业是()A.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B.电子、通信C.轻纺、化工D.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9. 图2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图2(1)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198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B.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C.1980~1995年为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D.1985~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2)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第一阶段,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这一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商投资额增长较慢B.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缓慢C.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机会较多,增长也较快D.政策和侨乡优势使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很迅速(3)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中,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是()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还算合理,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密切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排放量大D.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高技术工业不发达10.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B.产业升级势头强劲C.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B.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12. 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流域二、综合题(注释)13. 读图回答:ABCDEF六省中,既位于西部经济带又位于南方地区的省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既位于中部经济带又位于北方地区的省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D与F两省加强经济合作举措两条。

填写下表比较B与F两省的差异: 地形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主要能源类型 B省 F省14. 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15. 材料一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材料二右图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的北京“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据材料二,简述北京市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我国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A.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B.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 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E.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16.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二新疆达坂城远离海洋,但风能资源却比较丰富。

下图为新疆达坂城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1)试述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时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2)分析材料二所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7.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读图3,回答问题。

图3(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推动下发展的。

在其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受地区基础和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它的发展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卓越成果。

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该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为此,准备通过启动____________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在工业发展上扬长避短,以发展____________型工业为主。

(2)图中珠江口出现赤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且赤潮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原因是受____________影响。

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资源性、水质性、结构性)缺水现象。

19.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3)在上图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大珠江为核心,覆盖滇、黔、桂、粤四省区大部分地区的珠江流域,正逐步形成我国南部地区继长江沿岸经济带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走廊大珠江流域经济带。

材料二:随着我国大气污染的集中快速出现,复合型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据检测,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中有机物多达110种,其中30多种对身体有害。

除影响能见度外,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冶金和造纸工业、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稻秆、树木等)燃烧是造成空气中细小颗粒增多的主要因素。

(1)珠江三角洲最具特色的农业是________,形成这种农业生产形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城市圈的形成,其共同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今后珠江三角洲消费的能源中,比重将增加的是( )①石油②天然气③火力发电④水电⑤核电A.①④⑤B.③④⑤ C.②④⑤D.②③④(4)你认为要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污染,除了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三点)(5)要完善大珠江流域交通网,其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联系需克服的天然障碍分别是东部__________;西部____________。

21. 读图5中的甲、乙两图,完成(1)~(4)题。

图5(1)图中字母所在地的城市: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