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8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祥。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 B.②④⑤①③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⑤①②
每篇有几千字,广泛论述治世之道,治学之术;《明林》十六卷,指明陈 述前代的得失;《七经补疏》阐明经书的义理;《止信笔初稿》混杂记录 了自己所见所闻事情的真实情况。各部作品都拿出来给人看,只有《止信 笔初稿》大多人未见过。有人问他,他回答说:“这是神仙洞府中的藏 书。”英国挑起事端,沿海各省大乱。皇上两次任命将帅(前往处理)没有成 功,最终议定扶持通商。汤海秋非常气愤,但已被罢黜,不能直接上书进 言,但还分条陈述三十件事情给尚书转奏给皇上。掌权的大臣说:“书生 见识而已!”皇上虽然召见了他,但并没有询问什么,只是说所奏之事已 知道而已。汤海秋此时已调任户部四川省司郎中,吏部对京官考核他终究 也不能列为上等。他愤慨抑郁,所写的诗歌大多悲愤沉痛。道光二十四年 七月去逝,年仅四十四岁。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 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 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 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理、时务不足; 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 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汤建秋年轻时写的文章有不平凡的气象。刚刚成为进士, 写成的八股文,人们争相传抄他的文稿,市面上数遍出售它。 他说:“这是不值得谈论文章的。”他取法汉魏六朝直到唐代 的诗歌,追随模仿他们,写成的诗歌一定求得与之相似,务必 具备它的体式,已经刊刻印刷三十多卷。又喜欢写文章(古代 散文),曾经对他的友人说:“汉代以后的作者,有的专门擅 长文采辞藻,但义理、时务不足;有的精通义理,明了时务, 但辞采鄙陋。兼具二者之长的只有唐代陆贽、宋代朱熹罢了。 我想要全部占有古人之长,就以这两位作为终极追求的目标。” 他所持的观点就像样。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 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 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 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姮娥, 即嫦娥。
(一)曾记得(1分),忽一声。(1分)晕潮莲脸(1 分)。 (二) ①借代,以“鼙鼓”代指元军(1分); 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 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
③夸张,“揭天”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 染元军的浩大声势,(1分) 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 实际上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股勤杜宇。故国 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薪州,城筒。王澜国避薪州失陷之灾。 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由(上片的)今昔巨变的悲慨与无奈,(1分)下片前半部分 国破家亡的愤懑与控诉,阶下囚的悲怆与无助,(1分)转而 想到追随月里嫦娥,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1分),以 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作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 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 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3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 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 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 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 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比肩 望洋兴吸 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 或畏惧的样子.
成语辨析 侧目而视和“怒目而视”;都有“愤怒或不满地看人”的意思。
“怒目而视”的语义里;在较多场合偏重在“愤怒”;
侧目而视在较多场合偏重在“不满”;并含有畏惧之意。
(1) 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 体描绘?(3分) (2)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 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3 分) (3)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 变化?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作 分析不给分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 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 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 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 姮娥,即嫦娥。 (3)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 的变化?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分)
11.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 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 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 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 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薪州,城筒。王澜国避薪 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分)
《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 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 自跪而谢。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 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 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 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 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 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 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 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 的沧桑之慨。
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 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 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
评建议:
答对情感而不结合内容,每点得1分;
不能体现变化过程,最多得3分;
“对故土失陷的痛惜”与“对物是人非的感 叹”答出其一即可, “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与“对金兵惨无人道 暴行 的痛恨”答出其一即可。
他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 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每次向长官上书,非议、批评的人 或事很多。等到担任御史时,两旬上三次奏章。有位皇室尚书叱责侮辱满族司 官,那人揭发了他,皇上将那位尚书交给吏部议定他的罪过。汤建秋认为,司 官是朝廷的官员,有过错应当交给主管部门处理,不能像对待奴隶那样侮辱他; 这是大臣作威作福的苗头,如果吏部议定从轻处罚,则不足以起到儆戒的作用, 并援引嘉庆年间的旧例据理力争。皇上认为他不能胜任言官的责职,罢了他的 御史官职,回到户部任员外郎。而汤海秋此时正在草拟奏章,有很多建议。还 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用,于是发愤著书, 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 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 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 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 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 畅心情
(1)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 国之痛(2分); (2)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
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 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 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 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 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薪州,城陷。王澜因避蕲州 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1.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