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府与政治

一为什么要比较政府与政治:路径依赖,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及现实制约据定了这个国家制度改革的不同。

1、立法机关的产生与内部构成(了解P25)2、议会制模式(P29):议会制模式是指议会,议会即为国家的主权者和权力中心,在现实的制度设置中表现为“议行合一”的基本原则。

因此这种模式不允许在议会于政府之间进行权力分割,而是要尽力体现以议会为中心的权利融合,即政府的成员要由议会任命,政府的政策必须要得到议会的支持,政府的解散也必须要通过议会。

(英国)3、议会制模式的原则(P30):议会制模式的总体原则:议会主权原则、立法与行政之间的相容原则、集体负责或连带责任原则。

4、总统制模式(P33):总统制模式的总体原则:总统制模式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国会和总统形式,总统和国会都可以声称自己是代表了拥有主权的人民。

神剑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体与议会之间是一种权力分立和制衡关系。

(美国)5、总统制模式的原则(P33):严格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与行政之间的不相容原则,即政府成员职务同议员身份是不相容的;首长个人负责原则。

6、半总统模式(混合模式了解、看P37):与总统制和议会制相比,总统还享有超越于立法和性政治上的权力,既不受立法机关的制约,也不受行政机关的制约,且无须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

出总统的叛国罪由议会控告之外,宪法没有规定任何其他弹劾总统的条款。

总统还有权决定是否直接将重要的法律草案提交全民公决。

7、委员会制:瑞士。

8、议会制与总统制的优劣比较(了解P38)9、政府与国家元首的关系(P41、最后)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相分离:权利倾向政府的分享模式,总统—总理制,德国,意大利;权利倾向于元首的分享模式,半总统制,法国、俄罗斯。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日本、丹麦、西班牙、泰国议会总统共和制:美国、俄罗斯、埃及议会共和制国家:德国、印度、意大利、以色列11、法国半总统模式(P48):(了解P50)英美法系:行政诉讼由普通法院受理(英、美),通过普通法院系统、以民事法庭的民事审理程序来审理行政案件,从而实现对政府的司法监督。

大陆法系:行政诉讼由行政法院诉讼(法、德),由专门的宪法法院或行政法院来审理涉及政府活动合法性的案件。

13、试诉一院制与两院制的优劣比较(半期P59)两院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设立了立法机构内部的制衡机制,防止立法机关专横腐化;防止曹帅理发,提高立法与议政的质量;平衡代表利益,缓和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冲突。

缺点:使立法程序过于烦琐,缺乏效率。

一院制的主要优点在于机构简化、意见集中,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与财力浪费。

缺点:由多数党控制的议会容易造成独断的政治局面,不利于多元意见的表达。

14、试诉议会制与总统制的原理与制度差异。

(半期P59)一、含义不同、二,组织模式原则不同第一,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

第二,议会的职权不同。

议会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第三,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

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

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

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

第四,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第五,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

议会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性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第六,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

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15、当选制度比较:(P71)多数代表制(含义):是指各选区选出的意愿或代表名额,为该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正当或个人完全占有;特点:透明性强、适应性强,便于操作。

多数的专制,赢者通吃的法则不利于代表的广泛性,损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代表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印度。

比例代表制(含义):是指各政党在各选区内所获得的议席,大致与其在所选区中所获得的的选票成比例。

特点:克服了多数代表作代表性不足、少数人统治的弊端,相对精细的程序体现民主理念代表国家:瑞士、意大利多数、比例结合:德国16、政府与选举制度的关系(P76)多数代表制倾向于筛选和减少政党的数量;而比例代表制倾向于鼓励和增加政党的数量,也就是说,多数代表制容易形成两党竞争的局面,而比例代表制则与多党制相联系,这就是比较政府与中著名的“地韦尔热定律”。

相对于比例代表制而言,多数代表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形成一个单一政党内阁,即由通过竞争上台的某一政党完全垄断内阁;竞争中败北的政党则沦为反对党。

由于这种多数代表制、两党制和一会直结合的源头发段誉英国的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因此,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威斯敏斯特模式。

17、有效政党(P83):比较政治学家萨托利提出,只有获得5%或10%以上议席的政党才能被算作是有效政党;其次,在考察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时,只有那些具有联合内阁的潜力或者具有政治勒索能力的政党,才能算作是有效政党。

(P83)18、利益集团与政府的关系(P89)19、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关系:(P101)一、就西方各国国家权力的纵向组合方式或国家结构形势而言,其政府内部关系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类型。

前者的政府间关系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后者的政府间关系则体现为联邦、成员单位(州、省、邦)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二、传统观点认为,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核心区别在于:单一制国家的权利来自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层层授予,即中央权利先于地方权力而存在;而联邦制国家的权力则来自自下而上的授予,即成员单位的权利先于联邦权力而存在。

三、现在观点认为: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核心区别,并不在于其成员单位是否有终极的权力来源,而在于成员政府的存在是否受到了宪法的严格保护,从而使联邦政府不能轻易取消成员政府的存在。

与相应的是,单一制国家所奉行的是一种主权不可分割的理论,即国家的最高主权只能由一个单一的主体来承担;而联邦制理论则认为,主权是可以分割的。

20、地方分权型单一制(P103、英国、日本)所谓地方分权型单一制,是指在单一制的大框架下,地方居民有权依法自主地组织本地区的政府,并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依法自主地处理本地区的事物,而且,在某些具体的事务上,中央政府无权干涉地方政府的管理。

21、中央集权型单一制(108、法国)所谓中央集权型单一制,是指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形式职权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行政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或虽经地方选举但也是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事务,而且,地方居民在法理上没有自治权,即使舍友自治机关,其具体的管理活动也要受到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

22、美国的联邦制和加拿大的联邦制的主要三大区别:(P115)第一、美国的联邦制单独列举了联邦政府的事权,而没有例举的事权由各州保留;加拿大的联邦制则同时列举了联邦和省的事权,而没有列举的事权则归联邦政府行使。

23、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答+论P130)古典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主张政府的职能应集中在保护个人最大程度的自由及其私有财产权方面,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就会影响自由竞争而妨碍社会的进步。

即小政府主义。

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其核心理论是政府干预,即大政府理论。

新自由主义政府职能理论,主张削减政府的职能,放松对私营经济的管制,最大限度地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职能理论,提出了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加强社会责任的理论,即有效政府智能理论。

24、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不同模式(美国P137、重点)25、美国政府经济调节职能的基本特点。

(P 138)第一,在对待宏观经济调解态度方面,由于存在着资产阶级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不同利益团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在不用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及其代言人对宏观经济调节的态度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计划方面,美国与实行宏观经济调节的西欧和日本不同,联邦各部、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工业企业都制定了各自的中长期计划,却没有中央的全国计划。

第三、在宏观经济调节的基本目标方面,由“新政”奠基而成的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达到所谓的“充分就业”和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以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

第四、在宏观经济调节手段方面,财政和金融是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基本手段,并且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

26、西方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了解、看P143)27、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了解P146)28、西方政府机构的组成(P168)办事机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垂直机构29、西方政府机构设置的比例关系准则(重点理解P179)一、决策、执行机构与咨询、信息、监督机构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二、政治管理机构与经济管理机构、社会管理机构相适宜的比例关系三、上级行政机构与下级行政机构相适应的比例关系四、业务机构与事务机构相适应的比例关系30、西方政府机构设置的需要依赖准则(理解P181)需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一定客观内涵的目的指向。

西方政府确立机构设置的需要原则,就是要求在是否设置机构、设置怎样的机构等一系列问题上服从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是分层次的,有一定的范围。

31、机构设置的法制化准则(看一看P183)一、机构设置、人员定额有着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形式二、机构运营、人员行为有着较为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约束三、机构更改、人员变动要经过法律手续和法律确认32、信息决策系统比较(P208重点看)政府系统内的信息决策系统:除行政各部有专门的信息机构,行政最高决策机关有自己的信息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中央统计局、法国总统的总秘书处和私人军事参谋部、联邦德国的新闻和情报局、日本第二内阁调查室、总理本府的统计局。

政府系统外的信息决策系统: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等独立收集信息、加工情报、发表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