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与政治1、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根源在经济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2、政府大政府与小政府一般意义的政府、国家机构的政府、非国家机构的政府3、政府过程:指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包括政府各权力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如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与反馈过程等。
4、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注重抽象的价值判断与逻辑推理,使用定性与演绎的方法,结论是“应然”;集中于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
经验研究:注重可见的事实和实证,使用定量分析和归纳,结论是“实然”;集中于政治行为和运行过程。
历史研究:研究1949年以来我国的历史,着重于期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期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某些联系和变化,一般是叙述性的,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原则性的评议。
5、研究领域静态层面:政体、政党制度、领导制度、法律规范等动态层面:决策权的控制、影响决策的因素、政策执行6、研究内容政府的结构,组织,制度,运作过程。
影响政府以上活动和内容的政治因素。
二、宪政体制及国家权力结构1、宪法的内涵宪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的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它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宪法包含的内容、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公民权利义务角度界定。
从宪法的法律形式和特点界定。
从宪法的阶级属性和阶级本质界定。
2、宪法的性质宪法的至上性和根本性宪法的原则性和全面性宪法的民主性3、宪法的功能与作用宪法功能:政治角度、法制角度、保障人权的角度、思想文化的角度。
宪法作用:对国家权力、政治制度、法制、社会经济、公民权利的作用。
4、宪法特点:原则性、稳定性、概括性、至上性。
5、我国宪法的演进:五四、七五、七八、八七宪法。
6、宪政体制概念:指宪法以及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
内涵:宪法对于政体的规定一般具有原则性和纲要性,包括国家基本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的组织形式、原则以及权力的分配等等。
特定的政治体制还需要其他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以往惯例等使其具体化。
7、中国宪政的基本规范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宪法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生活的领导地位。
8、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宪法性解释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国家的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首要的和全权的地位C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上,遵循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给予地方政府一定授权原则9、“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议行合一”:权力是单向运作: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是同一的,单相授予。
“三权分立”:权力是多向运作:①美国三权分立,交错重叠,相互制衡;②英国三权分立,但是遵循“议会主权”原则。
评价:“议行合一”是一种理想型的政府构建形,其目的是要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实行比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体制更高程度的民主“人民主权”本质上是一个思想论战的概念,它针对的是君主制和专制体制,在实际运作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人民主权”的概念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议行合一”的先决条件:“同一性”只能是建立在理论上;现代社会立法和行政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中国在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10、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宪法中确定了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在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党的这种核心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并在党的维护下,一直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11、中共领导制度三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开12、党的惯例:“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一元化领导体制;“党指挥枪”的惯例;“集体领导与领导核心”或“一头多元制”13、政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宪法中确定了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在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党的这种核心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并在党的维护下,一直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14、多党合作政党制的特点不同于一党专制的模式;不同于一党独大的政党政治模式;不同于两党制或多党制15、政治协商制度早期:“统一战线”的法定组织形式现在:成为多党合作制的组织形式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一种补充体制16、评价: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一种平等关系,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中共领导执政而各民主党派是参预执政。
在党政关系中所处地位大不相同B中共有一个庞大、严密的、至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受到相当的限制C各民主党派的生存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是依据它们对中共执政地位的价值而定的17、总结:人大与党组织的关系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关系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8、思考题:如何理解宪政体制的内涵? 为什么我国现行宪政体制规范与政府实际运作过程之间存在差距?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如何评价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通往宪政的道路上,你认为中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政党政治与中国政党体制1、政党的含义2、政党应该具备的特征(1)它一定是某一个或几个阶级或阶层的积极分子,为维护和实现这个或这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而奋斗的组织; (2) 其目标指向是国家公共权力的竞取; (3)人民的权是其获得权力的唯一方式; (4)作为国家主人广大人民不必参加政党,而只保留选举的权利.3.现代政党的根本标志和基本要素:(1)有明确的纲领;(2)有定型的组织体系;(3)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领导人;(4)有约束党员行为的纪律;(5)有为实现政纲而开展的活动;(6)政党活动的目的是取得政权或分享政权。
4、政党的职能意见与利益综合职能;政治录用与输送精英职能;纲领与政策制定的职能政治整合与维持稳定职能;政治灌输与教育的职能5、当代中国的政党概念(1)执政党和领导党(2)执政党和参政党: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6、政党制度的含义: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
7、总结政党政治可能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政党政治可能损坏国家内部的安定团结,不利政治稳定;政党政治可能导致政府官员的腐败和行政系统的低效。
(政党分赃);政党之间的纷争可能招致外来干涉和影响;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党在反映和代表民意。
组织政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
8、西方政党政治的执政方式执政党的地位合法性基础是普选轮流执政执政党的权力有限(国家的行政机关)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职能和责任有明确的法定区分9、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与西方的不同A作为领导地位上的执政党,掌管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
B掌管了从国家整体到各个部分,即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构。
C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的领导D其合法性不是来自有时效性的定期普选,而是来自长期艰辛的武装斗争。
10、党的领导的实现方式使党的主张经过一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或者使党的主张经过一定的程序变为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队的决定,并通过国家和这些非党组织来贯彻执行 依靠有效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特别是向国家政权机关和其他组织推荐重要干部人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些单位的贯彻落实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与学习活动,带动全体人民去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1、党和人大的关系:建议权、人事提名权12、党和政府的关系: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由执政党作出执政党掌握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权各级党组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办公会议或常务会议上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13、党和司法机关的关系党在司法机关内设置相应的党组织法律制定与执行的依据是党的政策。
改革开放后,法律的影响力逐渐高于了政策14、党和政协、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的关系在这些单位建立党委,决定重大事务和人事安排民主协商:“谈心会”,“座谈会”,“书面建议”党的组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团体实行直接的或间接的领导。
15、中共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和垄断地位完整而组织良好的党的各级机构人事权的领导和垄断地位。
16、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党委制与党组制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党管干部体制归口管理方式和双重领导方式有关案件的党内审批制度17、革命党的基本特征革命型的意识形态权力高度集中和超凡魅力型的领袖政治动员型的组织体系和执行体系合法性建立在暴力革命的成功和革命意识形态的宣传18、执政党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趋于温和权力适度分开并进行监督政治组织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合法性建立在国家管理的政绩上19、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政分开党政不分的弊端:重复决策“二重决策、效率低、不适应新形势;政出多门,导致内耗两套机构,加剧编制压力党政分开的内容:党政在职能上分开党组织不具体管理国家机关或人民团体的业务工作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党的纪委集中力量管好党风党纪,不直接处理法律和经济党内民主目的是: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务公开制度第一,各级决策者需有人民是国家权利主体、党员是党内权利主体这一最基本的理念。
第二,公开是指决策过程的公开,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公开(俗称“事后公开”)。
第三,公开制度应是双向度的公开。
第四,决策者的主要社会关系背景公开。
建立通畅的上下沟通机制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提高党员群众的参与度。
开拓多种沟通渠道。
以制度化的方式营造民主氛围。
20、我国党政一体化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弊端?21、政协委员组织体系:政协全国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政协地方委员会政治协商制度是对人大制度的补充22、多党合作形式: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座谈会参加国家政权23、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思考题:1,什么是政党政治,如何评价?2,如何理解中外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差异?3,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具体内容。
4,党政分开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中国政府决策分析1、基本问题体制化结构与人格化结构人格化结构:中国政府过程的基本分析变量权力精英及其群体权力结构的张力与平衡利益输入与政治沟通2、体制化结构与人格化结构人格化结构相对于体制化结构而言,它与政治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联,其权力来源与合法性与体制化结构不同3、韦伯把权力合法性基础归结为三类理性、传统、个人魅力型4、人格化权力张力:中国有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人格化张力:指由权力精英的人际互动而产生的权力紧张和相互制约5、精英群体之间的牵制和平衡,通过不同群体或同一群体内不同派别制衡;干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