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专题
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1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图1
1.若该图示意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纬度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为低纬环流
C.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示意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纬度高,则下列能够正确表示丙地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图2
图3为极点俯视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3~4题。
图3
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心为南极点
B.甲为赤道低气压带
C.乙风带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D.①②位于中纬度、东半球
4.图示季节( )
A.罗马高温多雨
B.长江中下游防汛任务艰巨
C.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
D.南极科考迎来黄金时期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带,其位置随季节变换而变化。
图4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4
5.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6.下列关于图示的热带辐合带,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受其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5),完成7~9题。
图5
7.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8.图中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冷干 B.干热
C.湿热 D.温湿
9.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图中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个气象观测站的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海拔、距海洋远近不同,所以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6,完成10~11题。
图6
10.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11.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二、非选择题
12.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来说,A地降水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为什么 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A地吹________风,B地吹________风,C是________风,D是________风。
(填风向)
13.图8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K7A9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8
图9
(1)说出A气压带的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在图中画出B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其成因。
(4)简述图9中C海域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5)图10中四幅气候资料图,能反映D地气候特点的是________,并分析该气候在D
地分布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②③④
图10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若该图示意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纬度比乙地纬度低,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中纬环流。
第2题,若该图示意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甲地纬度较乙地纬度高,可判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或者甲地位于极地高气压带,乙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丙地位于低纬信风带或极地东风带。
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和极地东风都是东南风。
3.D 4.B [解析] 第3题,根据乙风带风向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图示中心为北极点;根据纬度可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应为西南风。
①②在30°N~40°N之间,位于中纬度;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下方的90°应为90°E,故①②位于东半球。
第4题,读图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由此可判断出图示为北半球夏季。
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此时长江中下游进入汛期,防汛任务艰巨;此时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南极科考的黄金时期应为南极出现极昼时,一般是北半球冬季。
5.D 6.D [解析] 第5题,①②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低纬信风带,③④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低纬信风带高空,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
第6题,图示热带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在其控制下的地区高温多雨。
7.D 8.B 9.C [解析] 第7题,图中风带1盛行东南风,风带2盛行西北风,故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8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第9题,北非、台湾、罗马均位于北半球,排除A、B、D项。
风带2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新西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10.D 11.A [解析] 第10题,图示三个气象观测站均是7月气温最低,且气温在15℃
以上,所以判断其所在地为南半球的热带气候区;又因一年之中有干湿季之分,所以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
第11题,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当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而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较少。
12.(1)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
(2)多A地气流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由较高纬向较低纬流动,过程中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降水相对较少。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性质暖而轻,D气流性质冷而重。
(4)西南东北西北东南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判断季节。
第(2)题,联系气流运动的出发地和到达地的纬度不同,分析A、B两地气流的性质和降水情况。
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D气流来自极地地区。
根据两气流的不同性质进行分析。
第(4)题,结合全球风带的分布确定风向。
13.(1)A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图甲气压带位置较图乙的偏北,成因是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南北移动。
(4)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图③原因:D 地位于40°N~60°N,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地形多平原,山地多东西走向,利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海岸线曲折,且深入内陆,使该地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大。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高温多雨。
第(2)题,B风带为东北信风带。
第(3)题,从图中可知图甲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图乙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这与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南北移动有关。
第(4)题,C为地中海,C海域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第(5)题,D地处于40°N~60°N的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