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JF(赣)013-2015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校准规范

JJF(赣)013-2015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校准规范

江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JJF(赣)013-2015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TireTreadDepthGauges2015-05-11发布2015-06-11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TireTreadDepthGauges归口单位: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本规范委托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管锐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刘焜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黄捷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戴映云4概述 (4)本规范以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为基础性规范进行制定。

本规范技术内容主要参考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3730.3-199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和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机构对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的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3730.3-1992《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和计量单位GB/T3730.3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车辆支承平面(简称X 平面)vehiclesupportingplane 测量车辆尺寸参数时,用于支承车轮的平坦、坚实的水平面。

[GB/T3730.3-19922.1]3.2车轮中心平面planeofwheelcenter对于单式车轮,车轮中心平面为与车轮轮辋的两侧内边缘等距的平面。

对于双式车轮,车轮中心平面为与外车轮轮辋内缘和内车轮轮辋外缘等距的平面。

[GB/T3730.3-19922.2]3.3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简称Y 平面)vehiclelongitudinalsymmetryplane(Y)线段AB 的垂直平分平面。

A 和B 两点为通过同一轴上两端车轮轴线的X 平面的垂面同车轮中心平面的交线⊿与X 平面的交点(见图1)。

[GB/T3730.3-19922.4]图1Y 平面3.4车长Motorvehiclelength车长,是分别过汽车前后最外端点且垂直于Y 和X 平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即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在汽车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直面之间(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C 。

单位为mm 。

见图2。

[GB/T3730.3-19923.3.1]图2车长XYYC3.5车宽vehiclewidth车宽,是分别过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不包括后视镜、侧面标志灯、示位灯、转向指示灯、挠性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变形部分)最外侧点且平行于Y 平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即平行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分别抵靠车辆两侧固定突出部位的两平面之间(车宽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K 。

单位为mm 。

见图2。

[GB/T3730.3-19923.2]图2车宽3.6车高vehicleheight车高,是车辆在整备质量状态下,车辆最高点至平面的距离,即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高突出部位相抵靠的水平面之间(从地面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

单位为mm 。

见图3。

[GB/T3730.3-19923.2]图3车高3.7检测盲区blindspotdetection车辆检测时,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对车辆外侧(长、宽、高)的附加物无法检测出的区域为检测盲区。

用车辆外廓最大突出的位置未增加附加物(试块)时与增加附加物时分别测得的车辆外廓尺寸(长、宽、高)的示值差值表示。

4 概述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以下简称测量仪)是用红外、激光或图像处理等方法对车辆外廓尺寸(长、宽、高)等参数进行测量的装置。

测量仪一般由前端采集系统和后端分析处理计算系统组成。

5 计量特性 5.1分度值车辆外廓尺寸测量仪分度值一般为1 mm 。

5.2示值误差一般不超过±0.8%或±20 mm 。

5.3重复性YYX X XY YX K KGG一般不超过0.8%或20 mm。

5.4静态与动态的一致性一般不超过±50 mm。

5.5检测盲区一般不超过±0.8%或±20 mm。

注:以上指标不作合格性判定,仅供参考。

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6.1.1温度:(0~40)℃。

6.1.2湿度:不大于85%RH。

6.1.3 电源:额定电压(220±22)V。

6.1.5其他:无影响测量结果的振动、电磁干扰、强光等。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测量标准及其它设备见表2。

表2测量标准及其它设备7.1校准项目测量仪校准项目见表3。

表3校准项目7.2 7.2.1分度值在示值误差校准时同步进行。

7.2.2示值误差 7.2.2.1“车长”方向将水准标尺(塔式)分别在测量仪最大测量范围内取两点作为标准长度0C 。

水准标尺用专用夹具固定在车辆上,用水平尺进行调整使水准标尺尺身与X 平面及Y 平面平行(当测量仪最大测量范围大于5 m 时,可采用两把水准标尺分别用专用夹具固定在车辆身前端和后端,用水平仪或水准仪进行调整,使两水准标尺尺身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X 平面及Y 平面平行。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水准标尺之间的距离,此时0C 即为两水准标尺的长度(01C +02C ),加上用激光测距仪测得的两水准标尺之间的距离03C ,如图4所示。

图4车长测量时水准标尺安装图车辆按测量仪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要求驶过测量区域,读取测量仪“车长”示值C 。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按5.1要求观察测量仪测量范围及按5.2要求观察测量仪分度值。

按公式(1)、(2)计算测量仪的示值误差:C ∆=C -0C (0302010C C C C ++=)(1)C δ=C C∆×100%(2) 式中:C ∆——测量仪检测“车长”绝对示值误差,mm ;C δ——测量仪检测“车长”相对示值误差,%; C ——测量仪检测“车长”示值的平均值,mm ;0C ——检定点标准长度,mm 。

7.2.2.1 “车宽”方向将水准标尺(塔式)设置为0K ,用专用夹具固定在车辆上,分别用水平尺、直角尺调整水准标尺,使水准标尺尺身与X 平面平行、与Y 平面垂直。

车辆按测量仪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要求驶过测量区域,读取测量仪“车宽”示值K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按5.1要求观察测量仪测量范围及按5.2要求观察测量仪分度值。

按公式(3)、(4)计算测量仪检测“车宽”的示值误差:K ∆=K -0K (3)K δ=K K∆×100%(4) 式中:K ∆-测量仪检测“车宽”绝对示值误差,mm ;K δ-测量仪检测“车宽”相对示值误差,%;K -测量仪检测“车宽”示值的平均值,mm ; 0K -检定点标准宽度,mm 。

7.2.2.2 “车高”方向将水准标尺(塔式)设置为01G 用专用夹具固定在车辆上(使水准标尺底部离开地面大于300mm ),确保水准标尺身与X 平面垂直,并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水准标尺底部到地面的距离02G ,如下图所示。

图5车宽测量时水准标尺安装图车辆按测量仪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要求驶过测量区域,读取测量仪“车高”示值G 。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按5.1要求观察测量仪测量范围及按5.2要求观察测量仪分度值。

按公式(5)、(6)计算测量仪检测“车高”的示值误差:G ∆=G -)(0201G G +(5)G δ=)(0201G G G+∆×100%(6)式中:G ∆-测量仪检测“车高”绝对示值误差,mm ;G δ-测量仪检测“车高”相对示值误差,%;G -测量仪检测“车高”示值的平均值,mm ;01G -水准标尺长度,mm ;02G -水准标尺底部到地面的距离,mm 。

7.2.4.重复性 7.2.4.1“车长”方向按公式(7)、(8)计算检测“车长”的重复性:C R =m ax C -min C (7)CR δ=C R C×100%(8) 式中:C R -测量仪检测“车长”重复性(绝对量),mm ;CR δ-测量仪检测“车长”重复性(相对量),%;m ax C -测量仪检测“车长”3次示值中的最大值,mm ;min C -测量仪检测“车长”3次示值中的最小值,mm 。

7.2.4.2“车宽”方向按公式(9)、(10)计算检测“车宽”的重复性:K R =max K -min K (9)KR δ=K R K×100%(10) 式中:K R -测量仪检测“车宽”重复性(绝对量),mm ;KR δ-测量仪检测“车宽”重复性(相对量),%;max K -测量仪检测“车宽”3次示值中的最大值,mm ;min K -测量仪检测“车宽”3次示值中的最小值,mm 。

7.2.4.2“车高”方向按公式(11)、(12)计算动态检测“车高”的重复性:G R =m ax G -min G (11)CR δ=G R G×100%(12) 式中:G R -测量仪动态检测“车高”重复性(绝对量),mm ;CR δ-测量仪动态检测“车高”重复性(相对量),%;m ax G -测量仪动态检测“车高”3次示值中的最大值,mm ;min G -测量仪动态检测“车高”3次示值中的最小值,mm 。

7.2.5静态与动态的一致性 7.2.5.1试验车静态测量选用长度(10 m ~12 m )汽车一辆作为试验车,停在符合6.1.4要求的场地上。

根据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中附录A 的“A.2人工检验方法”,用激光测距仪、水平尺、钢卷尺、铅锤等测量试验车的实际长、宽、高作为试验车静态车长j C 、车宽j K 、车高j G 测量值。

7.2.5.2试验车动态测量试验车按测量仪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要求驶过测量区域,读取测量仪的车长、宽和高的读数。

重复测量3次,分别得到长、宽、高,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试验车动态车长D C 、车宽D K 、车高D G 测量值。

7.2.5.3一致性计算试验车静态车长j C 、车宽j K 、车高j G 测量值与试验车动态车长D C 、车宽D K 、车高D G 测量值之差为动态与静态一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