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的飞天梦讲解

人类的飞天梦讲解


齐奥尔科夫斯基
戈达德
奥伯特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 斯基一生从事利用火箭技 术进行航天飞行的研究。 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 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 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 明了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 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论点。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和 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戈达德 博士在1910年开始进行近代火 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发 表的《达到极大高度的方法》 的论文中,阐述了火箭飞行的 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 7.9 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 的引力,并研究了利用火箭把 有效载荷送至月球的几种可能 方案。
1、织梦者
庄子:高飞九万里
太空的奥秘,在古代是无从窥探的。但人们不断地发生许多玄 想和提出许多疑问。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写了一篇《逍遥游》, 他描绘太空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 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知道天是“其远而无所至极”,所 以他玄想有一条大鱼(鲲)变为大鸟(鹏),“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云”,可以高飞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而抵 达“天池”。
V-2的成功在工程上实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航天技 术先躯者的技术设想,并培 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实践经 验的火箭专家,对现代大型 火箭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 的作用。V-2的设计虽不尽 完善,但它却是人类拥有的 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战的工 具,成为航天技术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冯.布劳恩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古代人民虽然不能了解天体的情况,但 在这个愿望之下,把它构成许多故事或 传说。这些神话性的故事,尽管内容不 同,但向往于窥探宇宙的奥秘,则是一 样。古籍中这类记载很多。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2、传说中的航天人
嫦娥:外星居住第一人 牛郎织女:太空定居的第一个家庭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屈原:登九天抚彗星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何所杳,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 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何阖而晦,何开而明?……”他 对于日月星辰的安排,岁时昼夜的运转,天体各星座和地球的关 系,都提出很具体的疑问。这些疑问,正是人们的疑问,他自己 不能解答,别人也不能解答,因此他只能把遨游太空作为幻想, 作为梦游。他说:“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欲释阶 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九章》)。又说:“载营魄而登 霞兮,掩浮云而上征”(《远游》)。说明他对太空的向往。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天器
无人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
科学卫星 应用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月球探测器
宇宙探测器 行星探测器
恒星探测器
载人飞船 空间站
卫星载人飞船 登月载人飞船
航天飞机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火箭蓬勃地发展起来。近代的 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勇于探索 的航天先驱者,其中代表人物为齐奥尔科夫斯基, 戈达德,奥伯特。
人类的飞天梦
当今世界,包括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在内 的多个国家载人航天的成功,实现了千百年 来“人”遨游太空的神话,是奇迹而又不是 奇迹,这是科学的伟大成就,它将宇宙历史 翻开新的一页,把几千年来人类的幻想变成 事实,使人类真正进入太空揭开宇宙的序幕, 照中国的古语说,就是打开了天门。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3、“飞天”神器
在晋朝张华的《博物志》里有一则怪异的记载:旧说……人 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某年月日有 客星犯牵牛宿……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这很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想象的“太空之旅”。故事中那位有奇 志的男子抵达的是离我们有16.5光年之远的牛郎星(牵牛星), 而“印证”此事的严君平是西汉蜀郡的星命学家,所以由此推知, 这次的“太空之旅”应该发生在西汉年间。现在我们知道,牛郎 星比太阳大1.6倍,亮10.5倍,只有靠“想象力”才能接近。撇 开附会于牛郎织女神话的部份不谈,故事对如何进行“太空之旅” 的说法倒是颇具创意,“槎”字原意为“木筏”,有不少人将 “浮槎”解释成“飞船”,也就是说主角是搭乘“宇宙飞船”或 UFO到牛郎星去的。刚开始的“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表示 还在太阳系内,而后来的“茫茫忽忽不觉昼夜”则是到了外太空, 这也很有想象力,而且似乎也和现在的见解有点吻合。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 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卫 星呈球形,外径O.58 m,外伸4根条形天线, 质量83.6 k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3个月。 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只 不过是一个伸展开发射机天线的圆球,但它却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天体,把人类几千年的梦 想变成了现实,为人类开创了航天新纪元,标 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飞跃。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德国的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 年出版的《飞向星际空间的 火箭》一书中不仅确立了火 箭在宇宙空间真空中工作的 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 只要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便 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 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一样, 他也对许多推进剂的组合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世界近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4、“飞天”实践者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 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 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 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 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 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 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一、中国古代的飞天梦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输般、墨翟以竹 木制作的鹊、鸢(鹞),是我国和世 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韩非子》载曰:“墨子为木鸢,三年 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
《墨子·鲁问》篇记载说:“公输子削 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现在美国华盛顿空间技术博物馆中,有 一块说明牌上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 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