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全县农村改厕项目的调查和思考
农村改厕项目是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是县政府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减少传染病传播的系统工程,是一场破除农民千年生活陋习的革命。
对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们对全县农村改厕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一、实施农村改厕项目的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改厕项目的任务是在农村建设10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项目到位资金124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00万元,省级配套242万元,市级配套500万元,县财政应配套250万元。
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减少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减少苍蝇、蚊子等病媒生物孳生,改善农村环境面貌,逐步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旧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自2010年实施农村改厕以来,在国家、省、市爱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改厕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当年“全市农村改厕现场会”在XX县召开,充分肯定了该县的改厕工作。
为推进此项工作,县里多次召开动员会、培训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确定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多次结合实际,调整建设标准,严格监督指导,完善管理流程,加大宣传力度,排除各种干扰,2013年县政府确定的完成10000座改厕的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但农村改厕面数量大,参与人数众多,要运作好整个工作流
程,把握好质量标准极不容易。
到目前,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8.23%,距离国家要求的到2020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仍有很大差距。
《农村改厕项目》得到了较顺利实施,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有效改变了农村居民的不良习惯。
随着农村居民思想认识的提高,使用率不断提高,这些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居民的卫生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人们更加注重讲究卫生了,粪源性传染病发病率将会有效降低。
2、明显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率,节余出来土地,有的为农村街巷硬化腾出了地皮,有的改建了公共活动场地。
二是拆除了用土坯、石头垒的旧厕所,街道整齐了,残墙没有了,对环境综合整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四年来,全县共从上级争取回专项资金1500多万元,每年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增加税收65万余元,同时,不同程度地拉动了水泥、石子、砖、钢材等建材市场,间接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做了一定贡献。
4、农村居民改厕意识有效提高。
由于典型带动和效用比较,群众对新一代的卫生厕所含有一个不同以往的认识,政府倡导的改厕模式,逐步转化为群众自主改厕行为。
群众对卫生厕所的需求和卫生意识潜移默化的改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在居家装修方面舍得投入,而在厕所问题上却认为没必要。
一些人家也将厕所贴瓷砖铺水泥,但对粪便无害化处理认识不够,看起来漂亮的厕所也不一定是无害化厕所。
2、改厕选址不当。
有的建在村口或村庄周边,离居民距离较远。
有的建设在公路或街道两侧,影响村容村貌。
3、使用率低。
相当一部分卫生厕所还未入户、未投入使用。
4、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厕所开始使用,但不够干净卫生。
部分卫生厕所缺门少顶、维护不到位。
5、关于工程存在未完工和工程质量不过硬。
部分项目村地上部分工程还未完工;部分项目村卫生厕所门、顶还未安装或被损坏;部分地下工程有沉降现象。
三、对农村改厕项目的反思
1、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
从干部层面看,农村改厕的宣传发动阶段,未做好农村相关干部的思想认识工作。
乡镇干部把工作重心集中在完成数量上,忽略了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培训教育;部分村级干部不做群众思想工作,在村集体的土地上盲目规划,强行施工,导致了任务完成了,用不用不管了。
从群众层面看,一是有的村改厕,需要群众支付一部分建设费用,群众不愿意出钱;二是凭空占用一块公共地皮,改了厕所给我一个就行,用不用不重要;三是怕麻烦,反正我有厕所用,能不能预防传染病,用不用改善环境与我本人没有直接关系;四是有改厕就要“动土”,要“看日子”的封建思想作怪。
归根到底,干部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改厕给农村、农民带来的种种好处,甚至有的还停留在“政府给老百姓发一个厕所”的粗浅认知上,不懂得改厕是移风易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