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4、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5、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6、体育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运动行为的过程。
7、体育学习策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些列程序、方法、技能。
8、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9、隐形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
10、显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11、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2、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3、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4、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15、领会教学法:二、基本知识点1、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两个传统是什么?p5答:人本主义、科学主义2、是什么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的?答:科学技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p51答: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4、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p67答:1、反应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反应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反应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反应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5、体育课程功能的分类?p69答:本位功能、延伸功能6、体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7、运动性条件反射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答: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8、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指哪些方面?p166答: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简化技战术、改造场地器材。
9、学校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有哪些?p154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10、体育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策略?p106答:从上至下策略、从下至上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11、体育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p105答: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12、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答: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13、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答:体育教师、校长、体育课程工作者1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答: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
1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答:学校运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
16、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答: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17、终身学习的特点?p263答: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想性、主体性。
三、基本问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答:(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可见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2体育教学方式的变化)(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3、提高人们对体育课程变革的接受程度的措施?(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
(2)正确对待不同观点。
(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
(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
4、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与内容?答:目的:1、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
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们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5、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特征?答: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的。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6、基础阶段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答:1、要抓就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重视技术规格与要求,杜绝错误技术动作的出现,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
4、在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规格训练外,应考虑个人特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使训练更符合个人实际,形成个人技术特点。
5、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互相作用,互相促进,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互相干扰。
7、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答: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8、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测量的主要步骤?9、体育课平均心率的测量的主要步骤?10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及外部条件?答:内部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2、学生的智力水平;3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4、学生的动机水平;5、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外部条件:1、体育教师因素;2、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3教学环境因素;4、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1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答: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中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3、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四、能力拓展1、试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特点及练习策略?P1322、结合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谈谈你打算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P240-2413、结合自己的专项,分析其改造因素与具体做法,以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体育教学的需要。
4、编写体育教案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或因素?P285-2865、如何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答: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
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
3、编制实施方案和落实操作。
展开具体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