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之明确题意:2015MBA政治论述题的问题大多不直接发问,问的比较委婉,有艺术性,在给考生们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试卷的难度,考生要仔细推敲“请回答”的问题要求,它们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
要依据问题揣摩出题人目的,锁定考点,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
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之挖掘材料: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材料讲的是什么,同时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用笔勾画出来,方便反复查阅。
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之原理阐述:在运用原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过程时,以题目中“请回答”所限定的论证角度为依据,因为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要学会去粗取精。
同时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要把问题解答的全面、透彻、论述到位。
原理阐述要思路清晰,卷面整齐,用一、二、三,将原理准确表述,同时结合题中材料语句,让原理阐述更加丰满。
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之展开分析:在原理阐述的过程中要做到必要的展开,不可惜墨如金。
因为对于任何一道论述题,都存在着理解上的主体差异,答得过少,则很难将命题人编拟的答题点全部覆盖,甚至无法覆盖主要答题点,从而造成失分现象。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展开十分必要,但是也要注意,分析的内容要论点突出、层次分明、轮廓清晰,不能跑偏。
倘若分析的内容与答题点混乱无序,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觉得此考生毫无逻辑感,答得再多也是枉然,还会造成印象分的降低。
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之归纳结论:在阐述原理以及充分分析过后,要有一个简短的结论收尾,即先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后面紧跟一个所以如何如何,接着再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如: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我们就要在答题答案的末尾总结:“要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015MBA政治论述题高分解题秘诀的五步曲是每个参加2015MBA政治论述题考生都需要必备的一项技能,只有弄明白考试题目的意思以及考点在哪里才能正确的下手解决。
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一)一、是什么?(阐述原理)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二、怎么讲?(过渡部分)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是把xx 问题政治化)三、怎么干?(行动性的语言)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分析题可能之形式34-38 题:10×5=50 分34. 马原(哲学)35. 中特+马原(政经)36. 毛概+近现代史37. 思修法基(思修)38. 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马原(哲学)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3.必然性和偶然性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一、是什么必背1.实践的定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性=绝对性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3.基本特征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①人与自身意识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③人与自然(马哲)二、怎么讲必背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调动三个积极性4 点行动必背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分析题模版二:马原(哲学)——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应对所有的主观题)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必背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必背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一方面,我们在干A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学习原理时不忘实际)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 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
(实际工作时,要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教条主义)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经验主义)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必背⑴“两点论”: 16 个字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再16 个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⑵“重点论”:①干事情,多选一:抓关键--抓主要矛盾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万能的答案套用模式是每个考生们MBA政治分析题高分的秘诀所在,所以在职研之家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希望考生们能认真阅读并使用以上的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在此也希望所有2015MBA政治分析题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二)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一)看完以后,在职研之家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将带大家一同来看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二),2015MBA政治分析题考生们一定要在扎实自己基本功的同时才能更好的使用2015MBA政治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分析题模版三:马原(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次数、频率问题)一、是什么?必背①区别: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②联系:ⅰ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ⅱ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ⅲ.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怎么讲?必背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把A、B 具体化)三、怎么干?必背方法论意义: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材料:败中取胜,歪打正着(已经做坏了,但是出乎意料很圆满)分析题模版四:马原(哲学)——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先后问题)一、是什么?1.感性认识vs 理性认识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 高级阶段(具体vs 概括)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③实现从感~到理~的飞跃ⅰ. 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ⅱ. 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④实现从理~到感~的飞跃:检验认识二、怎么讲?从材料中带入三、怎么干?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普遍性vs 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材料:看法、认识、判断、先后一、是什么?2.理性因素vs 非理性因素①定义: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②作用: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③两者关系: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二、怎么讲带入材料,文科、理科代替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三、怎么干创新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材料特点:两种不同学科或者不同人的对比例题: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 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 也是可能的?是什么:理性因素是理智,非理性因素是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
理性因素的功能是指导、解释、预见,非理性因素的功能是动力、作用、诱发。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怎么讲:在数学领域里偏重计算,以严格的论证、定理、推倒为鲜明特色,所以答案往往是唯一的。
因此在数学领域里2+5 必须等于7;与之相反,在艺术领域中,更多的是以灵感、联想和发散思维作为主要手段,没有固定答案有广阔的可能性,所以2+5 可能等于10000。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怎么干: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理,要求我们把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结合,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分析题模版五:马原(哲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一、是什么真理的特征: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客观性,是无条件⑵相对性(具体性)——有待深化,有待拓展⑶二者联系: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二、怎么讲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教条主义、机械僵化怀疑科学、诡辩论三、怎么干辩证唯物主义:做工作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在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不断加以结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材料特点:讲一个曾今的真理,现在失灵不奏效了。
例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是什么: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是无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深化拓展;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怎么讲: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教条主义、机械僵化;和相对主义、怀疑科学、诡辩论。
正常事物坠入河中一般都顺流而下,能在下游被人们找到。
但是有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坠河之物密度小于水。
石兽密度远大于水,原先的结论和真理无法再指导这次的实践活动。
所以庙僧第一次打捞失败,没有顺利招到石兽,夸大真理绝对性的绝对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