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229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探析张远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09级环境艺术专业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建筑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
要做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做好设计本身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研究和结合环境艺术,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本文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所应该坚持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常用方法城市悦来与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在人们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向人们提供物质资源,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其他资源。
如何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建筑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人们研究的问题。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所重视。
1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对景观设计的常见认识是,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及施工完成后,看到那个地方还空闲着,便在哪里建设花园、水池、草坪等,实际上真正的景观设计并非如此。
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应该从环境设计入手,然后才进行规划设计,用环境设计来统领整个建设项目。
例如,所要建设湖体及水系应该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和设计在内,自然贯穿于整个项目。
虽然这种方法其规模较大,但是却有着相当大的效用,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对建筑项目进行艺术美化设计,同时还可以成为周围高层在俯瞰时一种艺术享受。
这种环境设计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又将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相融合,是一种较保守但却较为成功的设计理念。
事实上,整个规划和建筑设计应该首先着眼于环境,关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将环境作为整个工程核心。
2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的景观性和环境不能相融合,环境艺术性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过度绿化,华而不实目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在重视绿化的作用,但出现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过度进行花坛草坪的设置和使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不符合环境艺术美观的原则,降低了环境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华而不实的特点,同时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提高了绿化成本。
2.2 绿化树种的选择品种单一,不符合植物生长的规律需要绿化的工程,在选择绿化树体时,主要选择法国梧桐、香樟,且有些城市为了体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用已经长成老树的大树,这种过渡单一的设计类型不符合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其单一种类的设计往往导致出现生长不良或容易引起虫害高发等问题。
2.3 物种选择倾向外地化,缺乏本地环境特色一些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依据传统的设计理念,盲目引进外来品种,单纯追求环境艺术效果,很多建筑景观设计人员并不熟悉植物的特点,盲目引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少考虑使用本地植物,因此形成的城市形象缺乏本地特色和个性,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脱离了实际的本市生活的真实性,同时也背离了其的原本含义。
环境艺术并不是简单的组装艺术,而是在本地环境基础上的美化和升华,为满足当地人的环境需求而设计的。
3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理念及设计方法3.1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所应坚持的理念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理念中,环境艺术是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体现城市建筑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需要反映其环境艺术效果。
从设计自身来说,环境艺术设计重视的是环境整体效果,在具体设计中,各个实体组成要素的创造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第一位的,其第一位的是要对整个环境的把握和创造。
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所产生的人文特性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可以作为环境设计丰富的资源来源。
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对于居住区以满足居住功能为基本要求。
而室外空间包括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有形空间包含了外在形状、颜色、质感、效果等,其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平衡、统一、对比等。
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室外空间给人们带来的舒畅、自然、和谐、统一的感受和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和实现,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的有机结合才是环境设计所要实现的完美目标。
3.2 环境艺术设计应注意的方法3.2.1 尽量采用地方资源,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是目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其要求就是要求保留当地的环境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尽可能的选用当地的资源进行设计。
对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进行创作、加工,减少材料的运输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这种方法还可以实现当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降低成本,体现地方特色。
TM2303.2.2 物种设计等要合理搭配建筑景观设计必须反映环境艺术效果,并反映其稳定和丰富性能,体现环境的均衡性。
在进行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时,在物种选择上要合理,增加物种组合,以实现建筑景观的稳定性、自然发展性及和谐性,使得景观不仅能够体现地域特点,还能够体现文化色彩的多样性及环境艺术的多样性。
3.2.3 与城市设计等进行综合考虑城市景观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一项工程,不是单个项目、单个社区内的环境的简单的组合,而应该和整个城市的设计、景观相结合,和周边的环境相融合,包括与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甚至还需要将城市的市政建设也考虑在内,将城市总体设计综合考虑,相互结合,从而实现城市整体的设计统一、协调,体现环境艺术的特性。
4 结语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实现城市美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建筑景观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要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还要体现当地环境特色、文化特色及背景,进行综合设计和考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大建筑景观设计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职责,更好的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徐重阳,龚能飞.对城市建筑绿色环境设计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1(9):[2]戴晔倩.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2,(2):[3]王磊,张梦迪.景观设计的原则[J].价值工程.2012.10[4]黄宁,陈翠萍.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城市建设.2010(27):作者简介:姓名张远博出生年月 1989.11.02性别女籍贯河南省郑州市职称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方向作者姓名: 张远博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09级环境艺术专业(3)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规划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
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
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尤其是对欠缺方案实施的监管,必须加强力度,集中精力抓细节、抓方向,应提高方案实施的科学性。
另外,相关管理机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科学控制城乡规划对资源的利用,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的有效完成。
(4)重视民意调查,完善城乡消防、娱乐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国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着突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全面提高的问题。
为此,相关城乡规划人员必须将此作为重要的关注焦点,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民意调查工作,详细了解群众的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城乡消防、娱乐、休闲等设施进行科学地建设与完善,同时,重视对建筑多种功能的开发,促进建筑智能化发展。
这样,不仅群众居住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其生活环境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5)强化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
一些地区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度重视工业的发展,忽视了文化的建设,这样的规划建设并不是完整的。
因此,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建设,不仅要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工业与服务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同时,还要着重建设文化,开发城乡的文化资源,使之形成文化特色,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添加文化色彩,从而构建浓郁的城乡文化氛围,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促进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6)注重城乡规划建设的地区性,促进重点城镇的特色化发展。
重点城镇的规划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结合地区发展特点,对重点城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的完善,为城乡居民提高安全、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
另外,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重点城镇特色的开发,可以从文化与工业两方面进行。
加大文化园区与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培育特色文化与主导产业,以促进文化名城(镇)、工业重城(镇)的发展。
(7)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监督工作。
城市规划建设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认识到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并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乡规划、建设、监督工作中来,以发挥所有人的聪敏才智,促进城乡规划的完善、建设的有序进行。
(8)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法律规范性与权威性。
我国是法治国家,国家建设与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各项事务都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也不例外。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性,使其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有序、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 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城乡规划建设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全面思考,针对城乡发展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建设,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信,随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必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向着现代化、先进化、国际化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1] 窦小华,刘仁忠,陈新政.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规划的若干思考[J].理论月刊, 2011年第2期.[2]周庆翔,纪红宇.试论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5期.[3]李华雷.试论城市规划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22期.(上接第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