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军饮马模型(终稿)-将军饮马最大值模型

将军饮马模型(终稿)-将军饮马最大值模型

将军饮马模型
一、背景知识:
【传说】
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
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军营B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 从此以后,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便流传至今.
【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
【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
【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将军饮马问题常见模型
1.两定一动型:两定点到一动点的距离和最小
例1:在定直线I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和最小,即PA+PB 最小.
作法: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
Q即为所要寻找的点,即当动点P跑到了点Q处,
PA+PB最小,且最小值等于A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Q, P为直线I上任意一点,
在"PAB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AP+PB仝AB(当且仅当PQ重合时取=)
例2:在定直线l 上找一个动点P ,使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与B 的距离之和最小,
即PA+PB 的和最小.
关键:找对称点 作法:作定点B 关于定直线I 的对称点C,连接AC,与直线I 的交点Q 即为所要寻找的点, 即当动点P 跑到了点Q 处,PA+PB 和最小,且最小值等于 AC.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证明:连接AC ,与直线I 的交点Q ,P 为直线I 上任意一点,
在"PAC 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
AP+PC 仝AC (当且仅当PQ 重合时取=)
2.两动一定型
例3:在/ MON 的内部有一点 A ,在0M 上找一点B ,在ON 上找一点 C ,使得△ BAC 周 长最短.
作法:作点A 关于0M 的对称点A ,作点A 关于ON 的对称点A'',连接A A ''与0M 交于点B ,与ON 交于点C ,连接AB , AC ,△ ABC 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
例4:在/ MON 的内部有点A 和点B ,在0M 上找一点C ,在ON 上找一点D ,使得四边 形ABCD 周长最短.
作法:作点A 关于0M 的对称点A ,作点B 关于ON 的对称点B',连接A B ,与0M 交 于点C ,与ON 交于点
D ,连接AC , BD , AB ,四边形ABCD 即为所求.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两定两动型最值
例5:已知A 、B 是两个定点,在定直线I 上找两个动点M 与N ,且MN 长度等于定长 d (动
提示:存在定长的动点冋题一定要考虑平移
作法一:将点A 向右平移长度 d 得到点A',作A'关于直线I 的对称点A''连接A'
B ,
交直线I 于点N ,将点N 向左平移长度d,得到点M 。

作法二:作点A 关于直线I 的对称点A i ,将点A1向右平移长度 d 得到点A 2,连接A 2 B , 交直线I 于点Q ,
将点Q 向左平移长度 d ,得到点Q 。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最小值为
A B+MN
fr-

S
/
/
O
点M 位于动点 N 左侧),使 AM+MN+NB
的值最小.
(造桥选址)将军每日需骑马从军营出发,去河岸对侧的瞭望台观察敌情,已知河
流的宽度为30米,请问,在何地修浮桥,可使得将军每日的行程最短?
军营
瞭望台
AC + BD + CD 最短.
例6
:
例6: 直线l i // I 2,在直线l i 上找一个点C ,
直线I 2上找一个点 D ,使得CD 丄12,且
/?
作法: 将点A 沿CD 方向向下平移CD 长度d 至点A ,连接A'B,交I 2于点
DC 丄I 2于点C ,连接AC .则桥CD 即为所求.此时最小值为 A'B+CD
D ,过点D 作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垂线段最短型
例7:在/ MON 的内部有一点 A ,在0M 上找一点B ,在ON 上找一点 C ,使得AB + BC
最短.
原理:垂线段最短
点A 是定点,0M , ON 是定线,
点B 、点C 是0M 、ON 上要找的点,是动点.
作法:作点A 关于0M 的对称点A ,过点A'作A'C 丄ON , 交OM 于
点B , B 、C 即为所求。

例8:在定直线I上找一个动点P,使动点P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小,即PA-PB 最小.
作法:连接AB,作AB的中垂线与I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
此时I PA-PB |=0
原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例9:在定直线I上找一个动点C,使动点C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大,即|PA-PB |最大
作法:延长BA交I于点C,点C即为所求,
即点B、A、C三点共线时,最大值为AB的长度。

原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10:在定直线I上找一
个动点C,使动点C到两个定点A与B的距离之差最大,即|PA-
PB|
最大
作法:作点B关于I的对称点B,连接AB,交交I于点P即为
所求,最大值为AB的长度。

原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典型例题
1.如图,在等边厶 ABC 中,AB = 6 ,
AD 丄BC , E 是AC 上的一点,M 是AD 上的一点, 且AE = 2,求EM+EC 的最小值
解:点C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是点B ,连接BE ,交AD 于点M ,则ME+MD 最小, 过点B 作BH 丄AC 于点H ,
则 EH = AH -AE = 3 -2 = 1 , BH = BC 2 - CH 2 = . 62 - 32 = 3 ,3 在直角△ BHE 中,BE = BH 2 + HE 2 =
(3 3)2 + 12 = 2 7
I
「在戢角中.昂AO45JMBAC 的平分蜒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
则BM+MN 的最小值是—,
解:作点日关于AD 的对称,, 过扁B •作B E 丄AB 于忌E 「交AD 于庶F
「 则找段G'E 的怏就呈BM +
的最小倩
&Wfl?Rt-AEB'中』
根据勾般是理雕!J. B E - 4
3 + r -A0C 中,AB=2 . Z0AC=3O n .若在AC, AB 上各取一庶M, N r BM+MN 的值
豪小r 则汉彳曙小值
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作AB关于M 的对称线段AB' ,
过扁用作田N丄AB,垂足为忖「交AC于薦M ,
S!l BN = MB'+MN =MB+MN
B N的檢就星MB+MN的SHMM
SSzB'AN = 2zBAC= 60\ AB h = AB = 2 .
zANB'= 90°” zB' = 30\
AN = 1
在育甫-AB M中.抿据勾股連理圧N = @
Part2.正方形
1 •如砂正方形A旺D的边氏为8, M在DC上,且DM = 2」N見AC上的一动瓠DN + MN的最小值为 _____ t 即在直线AC上求一原N ,便DN+MN最小
解:故咱点D关于AC的对称為B ,连接BM ’
交ACT^N0则DN+MN=BN+MN= BM 翳
BM的长就足DN + MN的最小傅SMft-
BCM中'CM=6, BC = 8 .
则BM=10
故DN+MN的最小值是10
2.如圏所示r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 -ABE足等边三猜形,点E在正方形A0CD内,在对甬域AC上有一爲P」便
PD十PE的和flkh, 5®个翻借为(}
A . 2-^3
B . 2^6
C . 3
D . ^6
解:即在AC上求一扁P (便PE+PD的雷億小
翥D关于直线AC的对称誣扁B ,
连接BE 交AC于点P’则BE 二PE+PE 二
PD+PE ’
BE的氏就是PD+PE的最小fit BE = AB =
2\/3
3 .在边按为2 m的正方形ABCD中倚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T區醸PB、PQ」则-PBQ周长

剧励_____________ 血(结).
解:在AC上求一点P「捷PB+PQ的值最小
•倆B关于AC的对称爲是D点'
.•麒DQ ,与胚的交爲P就是满足条件的点
DQ = PD+PQ = PB+PQ
故DQ的氏就是PB+PQ的量小值在直角-
CDQ 中’ CQ = 1 r CD= 2
鹿勾甌r 得I DQ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