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货物运输总述运输的含义运输是人与物的载运和输送,即以各种运输工具,沿着相应的地理媒介和输送路线,将人与物等运输对象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位移过程。
马克思指出:除了采矿工业,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以外,还有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它也经过了手工业生产、工厂手工业生产和机器生产三个不同阶段,这就是运输业。
运输业的特点运输业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具有自己的特点:(1)运输业的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之后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的,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
(2)运输的结果不能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其产品是“位移”。
(3)运输在不改变商品数量和质量的条件下,使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运输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以人力畜力木帆船为主的低级运输阶段。
(公元9~10实际间,出现了各种帆船,12世纪,使用指南针导航;13世纪,出现航速较快的大型帆船。
)(5)产业革命之后至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内,机械动力取代了自然动力,形成了包括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体系。
(1807年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在美国下水和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正式办理货运业务,标志着机械运输从此开始。
进入20世纪30年代,汽车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相继崛起,迅猛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运输业走上了大型化,高速化,专门化和自动化的道路,形成了现代化时间诶运输网络。
(由单件运输发展为承租运输;由传统的单一运输发展为多式联运;“门到门”逐渐取代“港到港”和“站到站”。
)运输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运输业的发展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运输业的规模与其相适宜,而运输业的发展,又有力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货物的运输的含义及特点运输就其运输对象来看,可以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大类;而从货物运输来看,又可按地域划分为国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两类。
国际货物运输,就是货物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
国际货物的运输具有不同于国内运输的许多特点:(1)国际货物运输政策性强。
(2)国际货物运输路线长,中间环节多。
(3)国际货物运输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多变。
(4)国际货物运输的时间性强。
(5)国际货物运输的风险较大。
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国际货物运输根据所使用的运输工具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运输方式:陆上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多式联运和邮政运输。
陆上运输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分为内河运输、海洋运输;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在对外经贸业务工作中,审慎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对顺利完成进出口货物运输的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发展概况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水路交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睡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发展和进出口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对外贸易运输事业也得了相应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海陆空邮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内的较完整的运输体系。
从1956年开始,我们以租用的期租船开辟了班轮航线,到1963年,海运进出口货运量已占进出口货运总量的70%,70年代后,上升到80%。
到1975年,国轮承运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比重增至73%,从而结束了我国外贸货运要依靠租用外轮的局面。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地方船队也开始兴办,形成多家经营的局面。
1958年,我国参加了1929年10月12日在华沙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国际贸易中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医药等几乎百分之百地使用航空运输方式。
我国除了修建一些通往港口的输油管道外,还于1975年12月同朝鲜共同修建了中朝输油管道。
国际贸易运输一般组织机构国际上从事对外贸易运输工作的机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2)承运人:是专门经营水上,铁路,公路,航空等客货运输业务的机构。
如轮船公司、铁路和公路运输公司、航空公司等交通运输部门。
(3)货主:是专门经营进出口商品业务的机构。
如外贸部门或进出口商,他们是货物运输工作中的托运人或收货人。
(4)货运代理人:是根据委托人要求代办货物运输业务的机构。
他们属于运输中间人。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的组织机构我国办理国际贸易运输的组织机构,基本上也是由承运人(交通运输部门),货主(外贸部门或经出口商)和货运代理人三个主要方面构成。
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基本任务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的要求,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多快好省的完成进出口运输任务,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为我国的外交路线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a)认真贯彻国家对外政策。
(b)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进出口货物的运输服务。
(c)节省运杂费用,促进对外贸易服务。
我国对外贸易的要求1 树立为货主服务的观点,认真实现“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对外贸易运输工作十字方针的要求。
2 树立全局观念,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
第二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家海上运输的基本特点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海上运输具有运输量大,通过能力强,运费低廉,速度较慢,不适于对运输时间要求较高的货物,风险,较大的特点。
船舶的构造船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船壳,即船的外壳,主要包括龙骨、翼板、以及舷外板三部分。
2.船架,指为支撑船壳所用各种材料的总称,分为综材和横材两部分。
3.甲板。
4.船面建筑,指主甲板上面的建筑,是船员工作起居及存放船具的场所。
货船的种类1.杂货船,一般指定期行使于货运繁忙的航线,以装运零星件、杂货为主要业务的货船。
2.散装货船,专指供装运无包装的大宗货物,如煤炭、谷物、矿砂等的船舶。
3.集装箱船,专用于装集装箱的货船。
4.冷藏船,指专门用于运送需要冷冻易腐货物的船舶。
5.木材船,指专门由于运输木材或原木的货船。
6.滚装/滚卸船,指专门用于运送汽车和集装箱的专用船舶。
运输时,集装箱连同底盘车作为一个装运单元参与运输过程,其最大优点是装卸速度快。
7.载驳船,又称字母船,主要特点是首先将货物装在驳船上,然后将驳船置于大船制定的位置。
装卸效率高。
船舶吨位船舶吨位是衡量船舶大小的重要指标,按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重量吨位和容积吨位。
其中重量吨位又分为排水量吨位、载重吨位;而容积吨位则主要由注册总吨和注册净吨两种。
1.排水量吨位(DT)。
即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也就是船舶的重量。
排水量吨位有重排水量吨位,轻排水量吨位和实际排水量吨位三种。
(a)重排水量吨位(FD),重排水量吨位构成满载排水量,是船舶在载货载客达到最高载重线时,船舶所能承载的最大限度的重量。
(b)轻排水量吨位(LD),又称空船排水量,是船舶自重加上船员和必要的给养物品(燃料、客货除外)三者之和,是船舶最小限度的重量。
(c)实际排水量吨位(AD),即船舶每个航次实际载货后的实际排水量。
2.载重吨位(DWT),表示营运中能够使用的船舶的载重能力,是租船业务中考察船舶大小的重要依据,可作为计算租金的单位,也可用于计算船舶售价。
一般分为总载重吨位和净载重吨位。
(a)总载重吨位(GDWT),是指船舶根据载重线标记所能装载的最大限度的重量,即船舶重排水量与轻排水量之差。
它包括船舶所载货物的重量以及船舶航行期间所需的各种物料(如燃料、淡水及其他供应品)的重量。
(b)净载重吨位(DWCT),又称载货量,指船舶所能装运货物的最大限度重量,是船舶总载重量与船舶航行期间所需燃料、淡水、各种供应品重量总和的差。
3.容积吨位。
容积吨位也称注册吨,是表示船舶容积的单位,有容积总吨和容积净吨两种。
(a)容积总吨,或称注册总吨(GRT),是指船舶舱内及甲板上有固定覆盖物的舱面建筑的所有内部空间的总和,再以每100立方英尺或2.83立方米为一注册吨折算而成。
常用于国家对商船队的统计,船舶的登记,船舶大小的比较。
政府对航运业的各项补贴也多以注册总吨来计算。
(b)容积净吨,或称注册净吨(NRT),是从注册总吨中减去不能直接用作商载的部分空间后所余的吨位。
主要用于船舶报关、结关,船舶吨税和运河非的计算。
船舶载重线与船级船舶载重线即船舶满载时的最大吃水线,绘制在船舷两侧,是船级社或船舶检验局根据船舶的材料、结构、船型等技术指标,以及船舶航行的海域、季节性变化而制定的。
规定船舶载重线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超载,保障安全。
租期船业务一般习惯上按船舶的夏季载重线所对应的船舶吨位来计算。
船级是表示商船技术状况的一种指标。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船级社包括英国劳埃德船级社、德国劳埃德船级社、挪威船级社、法国船级局、日本海事协会、美国航运局,以及中国船级社。
船籍与船旗船籍是船舶的国籍。
船旗,即商船在航行中悬挂其所属国籍的国旗。
商船可以悬挂所属国籍国的国旗,并受该国法律的保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方便国旗现象,“方便船旗”是指在外国登记、悬挂外国国旗并在国际市场进行营运的船舶。
那些公开允许外国船舶在本国登记取得本国国籍的国家被称为开放登记国家,如利比亚、巴拿马、塞浦路斯、新加坡、巴哈马和百慕大等都实行开放登记政策,这为船东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收益,如可自由制定运价、不受政府管辖、可逃避国家重税和军事征用,可自由处分船舶及运用外汇,可自由雇佣国外船员,支付较低工资,可降低船舶标准,节省修理费用,可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力等。
但船舶开放登记也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如各国政府对航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出现困难,不利于防范国际航运市场中的欺诈等犯罪活动。
航线世界各地水域,在港湾、潮流、风向、水深及地球球面距离等自然条件限制下,可供船舶航行的一定路径,即称为航路。
为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选择的航路即是航线,航线的形成取决于下列因素:1.安全因素,指制定航线时应考虑的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如水向、波浪、潮汐、暗礁及流冰等。
2.货运因素,指航线沿途的主要流向及流量,会影响到航运公司未来的经济收益。
3.港口因素,指影响船舶靠泊和装卸的各种港口设施和条件,如港口的水深、冰冻期、港口使用费等。
4.技术因素,指船舶航行时在技术上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国际政治形势、沿途国家的关税法令、经济政策、航行政策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航运公司对航线的选择。
按船舶的经营方式,可分为定期航线和不定期航线。
定期航线:指使用固定的船舶,以固定的船期,靠泊固定的港口。
定期航线又称为班轮航线。
航线沿途港口持续、稳定的往返货源是开辟定期航线的先决条件。
不定期航线:是相对于定期航线而言的,即使用不固定的船舶,以不固定的船期,航行不固定的航线,靠泊不固定的港口。
不定期航线非常灵活,多以租船方式经营,主要针对大宗、低价值货物运输市场。
按航程又可将航线分为远洋航线、近洋航线和沿海航线。
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线包括北大西洋航线、北太平洋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