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摘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

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字】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分析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正文
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一、(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

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

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

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二、(文化影响的差异)
西方人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一者是由于他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有行动就可取得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点,由此展示出全部进程;二者由他们勇于拓展的特性决定的。

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特点决定他们的在尚未理清思路以前就已经行动了。

而中国人则是长于思维的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给他们形成了某种价值定势,使他们的思维问题难以割断历史脐带,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他们的行为是思索清楚了再行动。

二、东西方管理的差异
一、(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
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正。

如果人的经济行为背信弃义,就会受到社会排斥;反之,“信”、“义”两字,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中最有价值的媒介物,构建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和交换网络,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显然应当同这个网络接轨,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正是依据于这样的网络,从而使商品、资金、人才、信息在华人经济圈内迅速运转。

导致华族资本的急剧膨胀,构成为华族管理的基本特色。

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应自然、少私寡欲,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构成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构成为东方管理的基本特点。

这种以“情”为纽带的管理在现代管理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表现为沟通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了内部成员的认同效应。

其次表现为组织的整合功能强。

第三,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和费用也会降低,并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互补效应,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和企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以“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由于其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往往易于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相互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但是,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二、(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
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

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

人不应当鄙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

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

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

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

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三、东西方经营思想的差异
西方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其思维特质是由它善于进行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特点决定
的。

在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下,企业管理强调规则、秩序与逻辑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在方法上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美国式西方管理为人类管理发展史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为科学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创新了管理的基本内容。

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和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基础。

东方人善于按照“天人合一”的模式进行思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人们难以割断历史的脐带,总是按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建立的企业文化,以情感管理为纽带,寄情于理,移情于法,考虑“后果”,注重效果,偏重于人的作用与价值实现,把员工的价值准则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把企业目标看成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实施自我管理,实现自我超越。

但这种管理文化忽略了制度效应和规则意识,往往以情义代替理性,以伦理关系取代制度规范,人际关系复杂,理性精神不足,管理不当则会增加协调成本,降低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孙凯飞.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司千字,高晓芹.中西企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2).
[3]徐金凤.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5,(12).
[4]杨晓玲.比较美、日、中国情建设现代企业文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