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乳业经济形势年度报告

2019年中国乳业经济形势年度报告

2019年中国乳业经济形势年度报告目录01 2019年中国乳业经济总体形势与特点1.1 生鲜奶价格走高,国内外价差大幅下降1.2 生产成本小幅上升,奶牛养殖效益继续改善1.3 乳制品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乳制品加工布局集中度下降1.4 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进口来源更加集中02 2020年中国乳业经济形势展望2.1 生鲜奶价格下半年将维持高位运行2.2 乳制品进口总量有可能出现明显增长2.3 加快奶业升级发展思路与建议2019年由于市场供求偏紧,中国奶价、奶牛养殖盈利水平都有很大回升,牛奶产量有较大增长。

2019年,全国牛奶总产量3201万吨,同比增长4.1%,是2014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与此同时,在需求拉动下,乳制品进口也有快速增长。

2019年,乳制品进口总量近300万吨,原料奶粉进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干乳制品进口量首次突破200万吨。

全年乳制品净进口折合原料奶1730.9万吨。

2019年中国奶源自给率约65.6%,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

1.1 生鲜奶价格走高,国内外价差大幅下降2019年,国内生鲜奶价格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与2017和2018两年相似,在上半年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回调。

与前两年不同的是,2019年生鲜奶价格下降持续时间较短,且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主产省生鲜奶收购价格监测数据,2019年生鲜奶平均价格为3.65元/公斤,分别比2018年和2017年的平均价格高5.49%和4.89%。

具体地,2019年1月之后生鲜奶价格持续走低,到5月份降至3.53元/公斤的年度最低值,比年初下降了2.22%。

形势与特点图1 国内生鲜奶价格变动趋势及与进口成本的比较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生鲜奶价格从6月份开始反弹并持续上升,到12月份达到3.84元/公斤,比年中最低价格高8.78%,也达到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的国内近200家规模牧场的生鲜奶收购价格与农业农村部监测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但是平均水平略高,1~4月份从3.84元/公斤下降到3.68元/公斤,之后持续回升,到12月份上升至3.95元/公斤。

2019年,国内外奶业竞争力差距明显缩小。

虽然国内生鲜奶收购价格依然高于进口奶粉折原料奶的到岸价格,但是由于国外乳制品价格和中国进口到岸价格的上升,两者的比值有大幅下降。

2019年1~12月,进口奶粉折原料奶的平均到岸价格从2.40元/公斤升至2.93元/公斤,国内生鲜奶收购价与进口奶粉折原料奶的到岸价格相比,从高出37.6%降到仅高16.0%。

1.2 生产成本小幅上升,奶牛养殖效益继续改善2019年,生鲜奶生产成本先降后升,全年有小幅上升。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牧场监测数据,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规模牧场生鲜奶单位生产成本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但是之后出现徘徊,2019年全年甚至有所上升。

形势与特点图2 规模养殖单位产量总成本及价格成本比的变动趋势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生鲜奶单位生产成本在1~3月份从3.30元/公斤降到3.24元/公斤,之后持续上升,12月份升至3.40元/公斤,比年初增长3.0%。

生鲜奶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受投入品价格变动,尤其是进口牧草价格上涨的影响。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2019年1~12月,玉米平均价格价格从2.06元/公斤增至2.10元/公斤,上升1.9%;豆粕平均价格从3.35元/公斤降至3.31元/公斤,下降1.2%。

同期,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苜蓿草进口到岸价格连续第二年有较大增长。

在2018年12月同比增长12%的基础上,2019年12月又进一步同比增长6.4%,成为驱动生鲜奶生产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

2019年,国内奶牛养殖效益持续提高。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牧场监测数据计算生鲜奶价格与单位成本的比值,从2018年年均1.10提高到2019年的年均1.15。

从奶饲比来看,2019年下半年奶业主产省的奶饲比稳步增长,且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019年年末达到1.55,已超过1.5的盈亏平衡点。

2019年国内奶饲比的平均值为1.54,虽然仍低于根据IFCN数据计算的国际平均的奶饲比,但同比增长7.69%。

形势与特点图3 国内主产省奶饲比与IFCN奶饲比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1.3 乳制品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乳制品加工布局集中度下降2019年,因为奶业市场处上行通道,叠加非洲猪瘟背景下对猪肉的替代消费的增长,乳制品消费需求有明显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乳制品加工数据,2019年全国乳制品总产量2719.4万吨,同比增长5.6%;液态奶产量2537.7万吨,同比增长5.8%;干乳制品产量181.7万吨,同比增长2.5%。

如果按国内生产液态奶与进口液态奶之和计算,2019年液态奶消费总量约2627.2万吨,同比增长6.5%。

形势与特点图4 2019年各类乳制品产量同比增幅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分省来看,2019年河北省乳制品加工量在各省(区、市)中最高,占全国的13.1%,,其次是内蒙古,占10.6%,山东排第三位,占8.0%。

与2018年相比,各地区都只有小幅变动,其中,河南省的占比下降0.62个百分点,在各省(区、市)中是降幅最大的。

湖南上升0.36个百分点,在各省(区、市)中增幅最大。

2019年,加工量排前10位的省(区、市)合计占全国乳制品加工总量的67.3%,与2018年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整体上加工布局的集中度在下降。

形势与特点图5 2019年各省(区、市)乳制品加工量占全国总加工量的比例与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4 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进口来源更加集中根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乳制品进口总量297.3万吨,同比增长12.8%,进口金额为1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全年乳制品净进口291.9万吨,折合原料奶1730.9万吨[2] ,同比增长7.1%。

如果2019年全国奶类总产量按3310万吨匡算,2019年中国奶源自给率约65.6%,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分品种来看,鲜奶和原料奶粉进口量都有较大增长,乳制品进口总量近300万吨,原料奶粉进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干乳制品进口量首次突破200万吨。

形势与特点表1 2019年乳制品进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1)液态奶进口总量为92.4万吨,同比增长31.3%,进口额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

干乳制品进口量为204.9万吨,同比增长6.0%,进口金额为99.7亿美元,同比增长9.6%。

与2018年相比,液态奶进口增速大幅上升,干乳制品进口增速放缓。

(2)鲜奶、原料奶粉和炼乳进口大幅增长。

其中,鲜奶进口量为89.1万吨,同比增长32.3%;原料奶粉进口量为101.5万吨,突破10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26.6%;炼乳进口量为3.5万吨,同比增长26.3%。

(3)乳清和奶油进口量大幅下降。

其中,乳清进口量为45.3万吨,同比减少18.6%;奶油进口量为8.6万吨,同比减少24.5%。

(4)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小幅增长。

全年进口量为34.5万吨,同比增长6.5%。

分来源地看,进口来源更加集中。

折原料奶后,2019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6.4%来自新西兰,其次是美国,占8.2%,荷兰居第三位,占7.8%。

按进口额算,2019年进口总额的41.4%来自新西兰,荷兰则占15.9%,德国居第三位,占7.1%,美国仅占1.9%。

仍按折原料奶后各来源地进口量占比看,与2018年相比,新西兰上升了5.2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原料奶粉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下降6.81个百分点;荷兰下降了1.31个百分点;其他占比有增长的国家(地区)的增幅都不足1个百分点,其中,澳大利亚增长0.69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德国上升0.68个百分点,居第三位。

形势与特点图6 乳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地占比及来源变化数据来源:中国海关2.1 生鲜奶价格下半年将维持高位运行从国内外市场基本面看,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后国内畜产品供求受疫情影响将普遍较紧并推动乳制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在国际市场合理回调,不给国内市场带来太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需求增长将确保生鲜奶价格和奶牛养殖收益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疫情防控的紧张态势能在第一季度顺利结束,疫情后的需求增长将弥补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如果能够把握疫情后畜产品供求普遍偏紧的市场机会,做好防控期间国内生产能力保护和疫情后生产能力提升,加快乳制品对其他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替代,全年产业将有望实现一定增长。

从国内市场看,虽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乳业开局就面临困难,但这只是暂时问题。

由于畜禽产业发展受到疫情全面冲击,尤其是禽苗、仔畜补栏受到较大影响,疫情过后畜禽产品供给可能普遍出现短缺,叠加非洲猪瘟的影响,畜禽产品价格将大概率出现较大增长并在全年较长时间保持高位运行,这也将驱动疫情后及下半年乳制品需求及价格的增长。

从国际市场看,乳制品价格、生鲜奶价格与奶饲比都还处于较高位置,奶牛养殖的盈利性总体上较好。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全球全脂奶粉(WMP)平均价格已处于近五年的历史高点。

根据全球乳制品交易平台(GDT)数据,全脂奶粉价格也处于近五年的高位。

自2019年初开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原料奶生产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但截至2019年底增幅依然不是很大。

从趋势判断,2020年上半年随着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出增长速度进一步上升,全球奶价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周期性下降通道。

但是,因为这轮周期调整过程中产出波动相对平滑,整体价格水平不会出现很大幅度的快速下降。

另外由于国内外价格差距已大幅缩小,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下降的外部压力不会很大。

02 2020年中国乳业经济形势展望2.2 乳制品进口总量有可能出现明显增长2020年,由于疫情后国内市场偏紧、国际市场宽松,乳制品进口量将可能有较大增长。

2019年,虽然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高,但是因为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强劲增长,国内原料奶生产的增长速度未能跟上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进口总量出现较大增长。

2020年,乳制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尤其是畜产品供求普遍趋紧、畜产品价格普遍高位运行将成为乳制品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

如果产出增长速度低于需求增长速度,缺口部分将由进口来满足。

随着国内奶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国内奶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消费者对国内乳品质量的信心和对国内乳品的偏好都将继续提升,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更多体现为对国内生产的拉动。

各种多元化、特色化、本地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会更多通过拉动国内生产来满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