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野外观察方法
.
• 高大乔木上层:白头鹎、三宝鸟、鹟科 • 高大乔木中上层:发冠卷尾、啄木鸟、
黑枕黄鹂、红翅凤头鹃、乌鸫 • 高大乔木下层: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 • 灌木丛:画眉、短翅树莺、山树莺、麻
雀 • 草地:麻雀、紫啸鸫 • 电线或电线杆:棕背伯劳、三道眉草鹀、
.
.
鸟类观察记录
通过上述观察,用非常简笔 画形式,将你所见鸟类的特征通 过绘图法记录在笔记本上。由于 不是每一个鸟类观察者都精于绘 画,所以鸭蛋绘图法是一个比较 易学和实用的方法之一。
.
.
.
.
鸟类学野外调查统计和观察方法
鸟类的统计技能的训练 小群鸟类的计数 大群鸟类的计数
.
.
.
常用鸟类学生态学统计
1、样线法
对于某一生境中鸟类数量的统计,由于受 到地形的限制,必须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 采样统计,才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鸟类的真实 的情况。样线法(transect census methods) 是目前鸟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鸟类数量统计方 法之一。样线法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固定距 离样线法(fixed-distance line transect)和可变 距离样线法(variable-distance line transects) 两种方法。由于前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 作,所以我们将重点介绍固定距离样线法。
(2)在繁殖季节,由于鸟类往往是成双成对 地出现,如果在观察中听到某种鸟类的鸣 声,应统计为2只。
(3)对不能鉴别的种类,应合并统计在未鉴 别种类内。
.
3.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假设条件
(1)在统计过程中,没有鸟类被漏记。 (2)所有鸟类的个体未被重复记录。 (3)观察者进入样带后对鸟类无影响,及不
.
双筒望远镜的各种参数
南京产的熊猫牌双筒望远镜上的参数为: 8×40 Field 6.5。 114m/1000m
其中:8× 代表该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8倍 40表示物镜的口径为40毫米 Field 6.5。 表示该望远镜的视角为6.5。 114m/1000m 表示该望远镜观察1000米处的物体相当于用眼
.
鸟 类 观 察 正 确 的 站 位
.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检索表检索与鸟类的野外识别的优缺点 检索表仅适用于实验室内的鉴定,必须将动物猎
获并制成标本,不利于对野生动物保护。 鸟类的野外识别具有快速而准确,解决了检索表鉴
别所存在的缺点。
.
2.鸟类的野外识别方法
(1)体形大小和形状 • 易获信息。 • 主要表现:体长、体重和其它形态特征。 • 首先与你熟悉的鸟类进行比较。如喜鹊、鸽子等。 • 另外有的鸟类头顶具凤冠,在描述中应准确记录。
睛观察114米处物体。
物镜口径
40
通光量=—————— = ———— = 5
放大倍率
8
.
(2)笔记本和记录笔的选择 •笔记本记录内容:鸟类的种类、数量、 外形特征、地貌特征、动物行为等等信息。 •笔记本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方便携带,能够塞入口袋。 2. 塑料封皮为佳,防雨防水。 3. 最好采用防水用纸制作的笔记本。 4. 封面艳丽,丢失后便于寻找。
.
2、鸟类观察路线的选择
由于不同生境鸟类的种类存在着明显 差异,因此野外实习的观察路线除特殊需 要,一般选择行走比较简便的且生境多样 的线路,以保证能够使同学们能够看到更 多种类的鸟类,了解鸟类的分布生境的关 系。
.
鸟类观察的注意事项
• 观鸟时应尽可能保持安静,并用耳倾听鸟类的动静,如 鸟类振翅声或鸟鸣,判别其方向、距离和位置。
形目百灵科、文鸟科、 啄食谷类和其它植物种子
雀科
雀形目鹡鸰科、山椒
鸟 科 、 鹎 科 、 莺 科 、 适于捕食昆虫
山雀科、绣眼科、
雨燕目、夜鹰目、雀 形目阔嘴鸟科、燕科、 鹟科鹟亚科等。
适合在飞行过程中觅食空中的小型昆 虫
隼 形 目 、 鸮 项 目 和 雀 适于捕食小型鸟类、哺乳类、两栖类
形目伯劳科
•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Japan》
.
鸟类的观察方法
1、鸟类观察时间的选择
鸟类一天的活动频率一般 具两个活动高峰。是每天天刚 蒙蒙亮至早上9:00左右由于 经过了一整夜的休息,需要大 量觅食,所以活动频率较高; 傍晚(4:00~天黑)也是鸟 类觅食高峰时段。在其它时段, 除繁殖季节外,大多数鸟类由 于光照过强,气温过高和无饥 饿感等原因,活动频率大大下 降,因此我们在野外观察和统 计鸟类时,一般应选择清晨和 傍晚,特别是对于林鸟的统计 尤为明显。
GPS(主要功能包括:指 南针 、海拔仪、地形图、 地图、日出日落灯)
测距仪
.
资料的收集
1、地图 2、文献 3、图鉴
• 《中国鸟类图鉴》 中国野生 动物保护协会 主编 钱燕文 执行主编 河 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south-East Asian》
和昆虫等。
雁形目、鹳形目少数 种类
适于觅食水生生物。
啄花鸟科、太阳鸟科 适宜觅食花蜜
.
(4)翅形: • 尖形翼: • 圆形翼: • 方形翼: • 在野外观察鸟类时,对翅形的观察具有
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善于滑翔的鸟类, 如隼形目鸟类翅端的初级飞羽的形态是 野外识别的依据之一。
.
信 天 翁
.
翅形鉴别猛禽
因观察者的进入而引起鸟类在样带中的 进出。 (4)观察者对样线至鸟类的距离观察无误 (5)观察者对鸟类的鉴别准确无误。 (6)每次观察必须是独立的
.
4.样线法调查中造成误差的因素分析
(1)行走速度:一般应采用相对固定 的行走速度统计鸟类,行走速度一 般为0.5~1公里/小时。 速度太快往 往会引起一些个体记录的遗漏和种 类鉴别的准确率的下降,并且可能 会惊动其它鸟类,造成统计上的误 差,;速度过慢,可能会造成鸟类 个体的重复记录而导致数量统计的 误差。
兀鹫
黑儿鸢
普通鵟 阿穆尔隼
白肩雕
白. 腹鹞
凤头鹰
赤胸啄木鸟
(5)尾形
鸟类的尾型也是多种多
样的,是野外鸟类识别的重 要依据之一。鸟类尾部形态 主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 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金
腰
白喉红臀鹎
燕
灰卷尾
金翅雀
.
红 嘴 蓝 鹊
家八哥
(6)鸟类的行为
鸟类的行为复杂多变,如鸟类的 繁殖行为、觅食行为、飞行姿势、降 落时的姿势等等。我们在观察鸟类时, 注意对鸟类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
• 当鸟类出现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仔细观察鸟类的性状、 行为和生境类型,并按上述要求将观察到的内容详细记 录在笔记本上。
• 观察者应尽可能在隐蔽观察,避免鸟类发现你而逃逸, 使你无法仔细的观察,所以观察时一般以顺光观察为佳, 避免因光影的干扰而影响观察的质量。若在开阔地观察 鸟类,可采用坐姿或下蹲来观察,以免被鸟类发现。
鸮形目 • 以灰白为主的鸟类:鸻鹬类、夜鹭、苍鹭、鸥类、燕
鸥类
.
(3)喙形
由于不同鸟类的食性的差异,鸟喙表现出不同 形状特征,如是鸟类野外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 鸟喙的长度:通常我们可将鸟喙的长度与该头部或身 体的长度进行比较。
小
白
杓
腰
鹬
杓
鹬
中 杓 鹬
大 杓 鹬
.
•鸟喙的形状:鸟喙的形状由于它们的觅食不同,因而它们的形 态各异。如麻雀、雉类等适合啄食谷类的圆锥形喙;鸫类等适合 取食昆虫的尖形喙;雁鸭类的适合觅食滩涂上的水生生物的匙状 喙(扁形喙);猛禽适合捕食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的钩状喙等; 有的喙还具有特殊形状。
花脸鸭 大白鹭
极北柳莺
血雉 黑脸琵鹭
白翅啄木鸟 朱鹮
黄腰太阳鸟 红尾伯劳
.
蛇雕
普通夜鹰
苍头燕雀
鸟喙形状
鸟类类群
适合觅食的食物类型
喙长而尖锐
喙短而粗壮,呈圆 锥形 喙尖而细
喙短弱而基部较宽 喙先端具钩 匙状喙 喙细而向下弯曲
潜鸟目、鸊鷉目、鲣
鸟目、鹳形目、鹤形 目、鸻形目、鸥形目、
捕食鱼类
佛法僧目
鸽形目、鸡形目、雀
.
固定距离样线法的原理 调查者沿着一直线行走,并记录一定距离内 所看到的或听到的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此样线 的长度和观察宽度的乘积及为调查面积。
D=KN / 2LW 其中: D为该样带中鸟类的密度
K为单位面积 N在W宽度的内所记录的鸟类的数量 L调查样线长度 W样线单边宽度
.
2.统计规则
(1)对样线内的所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 统计,为了避免鸟类的重复统计,一般只对 观察者前方飞向身后的鸟类进行统计,而 对身后飞向前方的鸟类不予统计。
•记录笔的选择:
5. 最好用铅笔。 6. 其次是圆珠笔。
.
(3)穿着选择
• 不宜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 帽子。
• 不应佩戴过于醒目的装饰。 • 如果可能,可选择迷彩服野
外专用。 • 双肩背包,便于空出双手。
.
(4)地图
•重要资料 •最好有生境类型 •了解鸟类的变迁 •决定调查计划和路线
.
(5)其它工具
.
(4)由于调查者的经验上的 差异,即使有经验的鸟类观 察者一般也不太可能将距离 样线一定距离内所有鸟类全 部观察到。
.
(二)样点法(point count methods)
样点法是70年代才出现的鸟类统计方法, 与样线法一样也是目前鸟类统计中使用最广 泛的种类。具体原理与样线法基本相似,可 以认为是观察者行走速度为零时的样线法。
.
鸟类的发情 .
鹗排泄
红隼悬停
.
扇尾沙锥觅食
黑翅长脚鹬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