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凹版印刷常见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对策1、套印不良现象:多色印刷时,在先印好的油墨皮膜上再印刷油墨,产生排斥现象。

又,第二色把第一色粘下来,产生逆套印现象。

原因:前面的油墨干燥不充分,后面的油墨干燥太快,印刷时粘着性大而引起。

一般光泽油墨容易发生套印不良现象。

对策:1、印版1)、雕刻版较腐蚀版容易引起故障。

(雕刻版较浅)2)、增加后面颜色版深。

2、印刷阶段1)、使用快干稀释剂使前面油墨干燥加快。

2)、使用慢干稀释剂使后面油墨干燥变慢,同时在不出现水流纹的情况下,降低油墨的粘度。

3)、后面油墨的刮刀位置向压印方向靠近,减轻印压,提高印刷速度。

2、起泡现象:印刷时油墨槽中产生气泡,气泡溢出来,阻碍油墨的循环。

出现斑驳或抛光等现象,影响印刷物质量。

前面现象比较易消除,但是有气泡又大又多,泡量少但很难消除的情况。

原因:油墨的表面张力太大,油墨循环装置有缺陷。

对策:1、把油墨粘度调整在适当范围。

2、添加消泡剂。

但添加过量会损害附着力和复合适性,注意有时会出现反作用,反而更显著发泡。

3、防止循环装置中空气被冲进油墨。

4、消除循环装置中油墨的落差和油墨不流动的地方。

5、注:大气泡是粘度过高所造成,小气泡是低粘度造成的,且小气泡一般加入消泡剂可解决。

6、注:喷墨嘴的喷墨方式不好也会产生。

3、斑驳现象:印刷物的满版部分印刷不平滑,出现斑点状模样,降低印刷效果。

原因:1、印刷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2、油墨太稀。

3、触变性大的油墨容易引起斑驳现象。

4、水性凹版油墨对版辊和纸张润湿性不好,容易出现斑驳现象。

5、静电影响。

对策:1、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2、使用快干溶剂。

3、在可能的限度内,提高印刷粘度。

4、选用吸墨量少的颜料。

5、减少静电引起的问题。

6、选择印版种类和网屏角度。

通常改善制版法腐蚀版雕刻版网屏角度45度15-30度版深> 32 μ28 μ压辊硬度70-8-度4、堵版现象:印刷时在印版网点中的油墨干燥,致使印刷物出现网点残缺的现象。

原因:1、油墨干燥过快。

2、油墨中的连接料的再溶解性差,印刷后版辊网点中的油墨不能完全再溶解,造成恶性循环,在印刷中从纸张和薄膜中出来的灰尘混入油墨中也是堵版原因。

对策:1、使用慢干溶剂,但干燥速度对印刷后工序造成影响,值得注意。

2、使用溶解力好的溶剂。

5、吸水变质现象:长时间印刷时,树脂在油墨中出现析出胶化,引起光泽变差,转移不良,堵版等现象。

原因:印刷时空气中的水分漫漫混入油墨中。

长时间印刷时油墨的溶解性变差,是此现象的原因。

含醇类的硝化棉油墨出现较多,特别是在高湿度,印刷面积小,油墨耗量少的场合容易引起此现象。

对策:1、油墨槽要密封好,减少与空气接触面积。

2、加入能和水相容的真溶剂(如醋酸乙酯、溶纤维)3、追加新墨,避免旧墨重复使用。

6、白化现象:干燥中油墨皮墨白化,印刷面的光泽,接着,强度等性能变差的现象。

一旦发生白化则没有补救措施。

原因:当转移到薄膜表面的油墨干燥时,溶剂的蒸发平衡被破坏,导致树脂不溶解,白浊,局部胶化,称为[树脂白化]。

同时干燥过程中溶剂挥发吸热,墨层表面很冷,空气中的水分混入油墨涂层引起胶化,称为[水白化]。

通常指的白化是[水白化],故障多发生在含醇类多的硝化棉型油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对策:1、提高印刷机的干燥能力。

2、调整印刷车间的温度和湿度。

3、减少醇类溶剂的含量。

4、添加少量慢干真溶剂(如溶纤维、醋酸丁酯)7、火山口现象现象:印刷面或光油面产生火山状的凹凸,引起涂层面粗糙,光泽低下。

原因:此现象发生在热固化型光油,干燥初期阶段涂层受热过强,使表层形成干燥皮膜,下层的溶剂不能顺利逸出而冲破表层皮膜,形成火山口现象。

对策:过激的热风干燥只使表层干燥,产生逆效果,烘箱的温度最好是“低温-高温-低温”拱门型温度分布。

从油墨和光油方面考虑,使用慢干真溶剂可使表面皮膜难形成。

8、臭气现象:印刷作业时产生臭气,或印刷物本身发出臭气,引起操作者不快感觉。

原因:树脂中添加剂和溶剂的臭气,丙烯酸树脂的臭气是这种情况的原因。

在印刷作业中和普通情况不一样的气味会引起不快,如出版印刷中酯类溶剂和包装印刷中的酮类溶剂。

印刷物的臭气是由残留溶剂,薄膜接着剂,复合树脂引起的。

对策:1、不要使用气味大的连接料和增塑剂。

2、提高干燥能力,用新鲜空气吹走溶剂蒸气。

3、少用慢干溶剂。

4、万一发生臭气,采取印刷物再干燥,通风等补救措施。

9、沉淀现象:颜料发生沉淀导致色相变化的现象,颜料沉淀会造成脏版和堵版等故障。

原因:1、颜料在连接料里的分散性差,颜料发生凝聚。

2、颜料分散(研磨)不充分而发生沉淀。

这种沉淀较硬。

3、粘度过低,连接料对颜料无保持力,搅拌效果差,导致沉淀。

对策:1、使用凝聚防止剂和沉淀防止剂。

2、颜料分散(研磨)充分。

3、使用互溶性好的颜料和连接料。

4、使用前罐内油墨要搅拌均匀。

10、透背现象:油墨在印刷面里面渗透的现象。

原因:1、印刷基材的渗透性大。

2、油墨的粘度低。

3、油墨干燥不良。

4、油墨的流动性差。

对策:1、使用快干溶剂并提高印刷速度。

2、提高印刷粘度。

3、提高机器的干燥能力。

4、改用流动性好的油墨。

11、抛光现象:因为油墨转移不良,印刷表面产生抛光的现象。

原因:1、油墨粘度高。

2、刮刀的刮墨性能差。

3、有风吹版使油墨转移差。

对策:1、降低油墨印刷粘度。

2、刮刀刀刃伸长。

3、加入慢干溶剂。

4、确认压辊硬度(硬的改成软的)5、吹风不能直接或间接吹到版上。

6、溶剂排放的移动排气扇的位置也是造成故障的原因。

12、胡须现象:图案和文字周围出现短毛状油墨丝的现象。

原因:粘度过低时发生,由静电引起的情况多。

对策:防止静电产生。

1)、把薄膜加湿。

2)使用具防静电器材。

3)、把醇类、丁酮、丙酮等作为防静电剂添加效果显著,单加入此类物质使油墨接着强度变差。

13、接着不良现象:1、油墨在印刷基材上无附着力的现象。

2、现在由于油墨的改良,这种现象已不存在。

油墨的附着力测定通常使用胶带剥离法,测定标准各自公司确定。

原因:1、使用油墨类型错误。

2、基材的表面处理度不够。

3、添加剂等涂步。

4、薄膜吸湿。

5、油墨白化或吸湿变质。

6、印刷时加热不足。

对策: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14、针孔现象:印刷面出现针孔状的油墨转移不良现象。

原因:1、油墨对薄膜润湿不良的场合。

2、油墨使用硅酮类添加剂的场合,当添加过量或在油墨中分散不充分时容易发生此现象。

然而,最近由于基材的改进,出现针孔故障较少。

对策:1、选定适合基材的溶剂。

2、确认添加籍的添加量,保持适当粘度。

15、流水纹现象:油墨的实地部分出现流水纹的斑纹,又油墨从划线部分逸出的现象。

原因:1、油墨的粘度过低。

2、油墨的流动性不良。

对策:1、加入原墨或充填剂来提高粘度。

2、提高印刷速度。

3、把刮刀刀刃的角度变成锐角。

4、版过深的场合把版改浅。

5、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16、斑点现象:凹版网点的油墨转移不良印刷物出现斑点状网点残缺现象,网点小和高光部分较多。

又名雪花现象。

原因:1、基材表面凹凸不平,和版辊的网点接触不良。

2、印压低。

3、油墨粘度高。

4、油墨干燥快。

5、堵版或印版磨损大。

对策;1、选用平滑性好的基材,对粗面的基材使用静电吸墨印刷方式,效果较好。

2、加大印压。

3、对应印刷速度降低印刷粘度。

4、使用慢干溶剂降低干燥速度。

5、清洗印版,磨耗大的版重做。

17、筛网现象现象:本来连续一样的实地部分出现筛网状的现象。

原因;1、油墨原因的场合:1)、油墨粘度高,难进入印版网点。

2)、干燥过快,失去流动性。

3)油墨不足。

2、版辊原因的场合1)、版的质量差。

2)、版辊偏心3)、镀铬不良3、刮刀压力过大。

4、印压不够。

对策:1、使用慢干溶剂调整粘度和干燥速度;油墨不足场合,调整油墨槽。

2、由于版辊原因引起的难解决,只能改良印版。

3、调整刮刀和压辊的压力。

18、卷曲现象:基材印刷面卷曲的现象。

原因:1、基材上油墨皮膜后而引起。

2、实地部分容易出现卷曲,油墨连接料的柔软性,基材厚度和含水量会影响卷曲现象。

对策:1、添加增塑剂增加连接料的柔软性。

2、用水蒸气增加印刷物的水分。

3、在基材背面涂上水,水-甘油溶液等卷曲防止剂。

19、静电故障现象:塑料薄膜通过印刷机时产生静电,而引起印刷故障。

划线部分周围产生丝状须,称作“胡须”,实地部分成斑驳状,或油墨转移不上,产生空白部分。

又,积蓄的静电向良导电体放电而引起火花是火灾的原因。

原因:电阻高的物质发生摩擦,或和其它物体接触,剥离时产生静电。

纸和塑料薄膜属不良导电体,通过印刷机时本身带静电。

对策:1、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

2、印刷后,使薄膜里面与除静电器接触。

3、导辊也要除静电。

4、提高油墨的印刷粘度。

20、梨地模样现象:油墨叠印部分,第二色油墨转移到第一色的干燥层时,第一色油墨再溶解,部分混入第二色油墨里面的现象。

使用聚酰胺树脂的油墨由于聚酰胺的再溶解性容易引起这种现象。

原因:受油墨的粘度、干燥速度、版深影响而发生。

对策:1、版深改浅会变好。

2、印刷阶段的处理方法:1)、提高第二色油墨的印刷粘度。

2)、缩短干燥时间:A、使用快干溶剂。

B、提高印刷速度。

C、印刷后马上吹热风。

21、套正不良现象:多色印刷场合,印刷位置不正,产生错位、空白的现象。

原因:操作过程有问题或自动套正装置本身有问题的场合。

对策:检讨以下项目:1、操作过程原因的场合:1)、各滚筒是否运转正常。

2)、制动调整是否良好。

3)、套版是否松了。

4)、左右印压,压印辊硬度是否良好。

5)、热风调整是否良好。

6)、基材是否厚薄不均。

2、自动套正装置原因的场合:1)、开关有没有插好。

2)、接头位置是否良好。

3)、跟踪标记是否明确。

例如定位器不良,或基材是否起皱,是否呈纵向蛇行状。

4)、检查磁铁和保险丝。

5)、反光板是否脏污。

22、色相变化现象:印刷中印刷物的色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原因:1、油墨粘度变化的场合:粘度变化使油墨的转移率及网点的转移面积产生微妙变化,特别是多色印刷场合会导致色调的变化。

2、室温和液温变化的场合:温度变化影响油墨的粘度,使转移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色调变化。

3、混合色色分的场合:淡色油墨中有机和无机颜料的比重差异容易引起故障。

特别是油墨槽中油墨流动不良而发生沉淀的场合。

4、油墨吸湿变质导致发色低下的场合:长时间印刷中,油墨的溶剂组成发生变化,空气的水分混入油墨中,损害正常发色,使浓度低下。

5、网点位置重叠的场合:第一色和第二色网屏角度相同的场合,从高光部分到中间调部分网点重叠,出现深浅两极端化,色调显著变化。

6、其他,如油墨白化,版面被吹风也会导致色调变化。

对策:1、保持固定的印刷速度和印刷粘度。

2、印刷车间内保持恒温恒湿状态。

3、油墨充分搅拌。

4、多用真溶剂是消除其他故障的重要因素。

5、制版方面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