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建设项目名称:中央财政支持的园林技术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时间:2011.10~2013.9建设项目小组:负责人:魏岩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主任园林技术专业带头人教授主要参加人员:赵维顺(辽宁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辽宁省风景园林协会副会长)谢文田(沈阳榆树屯苗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崔文山(辽宁北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李冰欣(辽宁大陆景观设计公司景观设计总监博士)金丽丽(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副教授)徐云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副教授)唐晓棠(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副主任讲师)陈绍宽(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讲师)目录1 专业建设基础 12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23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34 专业建设内容 65 改革举措96 绩效考核指标157 建设资金预算与管理238 主要保障措施24园林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1 专业建设基础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辽宁省林业学校,于1984年开设园林专业,为各地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与园林企业管理人才。
园林专业于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专业学校示范专业。
至2003年,毕业生达1067人,绝大多数已成为园林行业管理和技术骨干,活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有些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有较强的行业人际资源,是行业接收毕业生的首选专业。
2003年学院独立申办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更名为园林技术专业。
目前已有毕业生1624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6.6%。
园林技术专业于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评为省级高职示范专业。
专业群涵盖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规划设计方向)三个专业方向;2008年“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也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目前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等三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建设基础现状(见表1)表1 专业建设基本情况表序号项目基本情况1 在校学生数2011年园林技术专业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总数为534人。
2 师资情况教师结构比较合理,专任教师18人,兼职教师2人,合计20人。
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硕士及在读研究生14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12人;另有行业专家2人。
3 毕业生情况2006年毕业生人数共计65人;2006年毕业生人数共计134人;2007年毕业生人数共计223人;2008年毕业生人数共计578人;2009年毕业生人数共计333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共计291人。
4 就业情况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为。
生产、成本控制、组织销售;(4)能利用播种、扦插、嫁接、移植等技术繁殖苗木、培育大苗;(5)能使用园林工程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进行现场测绘,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放样;(6)能进行园林绿地规划及景观方案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7)能使用ps、3dmax进行效果图制作,并能用手绘技法绘制局部景观效果图;(8)能熟练完成设计方案文本编制及方案汇报(讲解);(9)能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并能够控制施工工期,进行质量监督,解决施工现场的技术及管理问题;(10)能编制工程项目预、决算书并进行招投标。
3.2.3 素质目标(1)通过严格的职业标准、规范的技术规程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2)通过分组工作培养组员共同完成任务及招投标谈判、销售谈判,培养与人沟通、协作、组织能力;(3)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培养学生文化内涵、审美标准;(4)通过设计方案的推敲、细致构思,培养工作耐力和美感;(5)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案撰写、计划制定,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和实际工作能力;(6)通过外语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并具备初步的交流能力;(7)通过课程拓展及训练,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3.3 质量目标与监测指标以培养园林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准轴,紧紧围绕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的监控、评价和改进,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通过两年的建设,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形成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定位;适应校企紧密融合、工学结合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满足岗位任务需求的课程标准,开发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行业特色、校本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材;建设能切实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流程,围绕课程和课堂两个核心节点,突破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学质量、顶岗实习三大质量重点和难点;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社会评教等“五评”,实现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
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双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率、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等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显性指标值不断提升。
监测指标如下:(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改革论证报告、“校中厂”联合体建设方案、建设效果分析报告。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企业、行业、毕业生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
(3)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立体式、互动型课程资源库3门、特色教材3部、课程标准26门。
(4)实训条件:建设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园林工程施工虚拟实训中心1个,新增顶岗实训基地6个。
(5)教师团队:引进行业技术骨干13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聘请行业技术骨干3人、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6)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效果:英语b级证书获取率为100%;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获取率为100%;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学生评教满意率95%,毕业率100%;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70%;用人单位及家长满意率95%。
(7)园林技术专业年度质量监测报告。
4 专业建设内容4.1 推进校企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与行业、企业合作,创新办学体制。
按园林技术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依托校内林盛教学基地,引进辽宁景观园林工程公司、辽宁林苑园林技术服务公司,真正建成“校中厂”式的校企合作体,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的技术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区域内的同类职业院校和高等本科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开放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在广泛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相关的职业标准分析,确定专业岗位群为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三方面。
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2+0.5+0.5):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苗木生产与经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四个模块的教学。
完成专项的实践技能,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应用培养阶段。
课程的内容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定,课程的实施按典性工作任务的流程进行安排。
项目的考评结合国家的、行业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进行,项目结果或工作任务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结果之一。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创建优质核心课程,编制课程标准和特色教材,建设立体化、开放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4.2 探索系统培养,与中职建立专业互通立交桥与省内各地职教中心密切联系,为园林专业中职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途径。
可通过定向招收园林专业中职毕业生(3+3)继续学习;或与中等学校合作,以(2+3)的学习形式,建立专业互通立交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共享;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3+2)直接进行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
中职升高职(3+3)的学生不改变专业方向,实行企业定向培养。
学生从入学就有相对固定的就业方向。
尽量发挥中职学生单项技能的优势,结合岗位的工作实际,以岗位完整的项目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与中等学校合作以(2+3)的学习形式,在中职学习2年,在高职学习3年。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中等学校的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进入高职后进行系统的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
初中毕业生(3+2)直接进行培养,通过在高职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等,使学生有更夯实的专业就业能力。
4.3 强化实践育人,建成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校内林盛教学基地,引进辽宁景观园林工程公司、辽宁林苑园林技术服务公司,真正建成“校中厂”式的校企联合体。
设计“园林苗木”、“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林苑景观园”三个教学产品,涵盖苗木生产技术员、园林景观设计员、园林工程施工员等三个核心岗位,可承担草坪工、施工员、绿化工、cad操作员等岗位的资格认证,也可承担园林工程项目负责人、园林景观设计员、园林工程安全员、园林工程材料员、园林病虫害防治员等企业培训。
建立与专业岗位相匹配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在目前已有12个的基础上,再增加6个顶岗实训基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建立园林工程施工虚拟实训中心。
在电脑程序下按设计图纸模拟完成施工情景。
4.4 转变培养方式,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根据行业实际的岗位确定课程,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项目和任务。
任务实施按真实企业的生产流程,对应生产季节。
教师、学生扮演企业相应的角色,项目有成本的预算、控制、决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表达能力等。
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园林工程施工模拟实训中心,在电脑程序下按设计图纸模拟完成情景施工,使学生能快速、直观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学习,并且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完成有关施工现场布置的说明文档。
围绕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设立学生学生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5 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参与,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形成“教授+园林技术大师”的队伍特色,提高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大力引进园林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建立专家工作站;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人才加入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和实践技能提高,打造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
聘请行业专家3人,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人、聘请行业技术骨干13人、建成省级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