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
------地形要素专题
题型一:判断类
1、地形类型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形侧重于根据地面的形态来分类。
注:其中1000m以下为低山,3500米以下为中山,3500m以上为高山。
2、地貌类型
地貌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
它主要分为: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地貌(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岩溶地貌等大类。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统称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部位,是山地地形的组成部分。
【强化训练一】图l2、图l3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图l4为吐鲁番与重庆市气候统计图
比较甲、乙两地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8分)
题型二:特征类
1、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泉州一模37(1)】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地形类型为主;
(2)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3)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
2、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
地形区名称;分布位置;地形特点:山脉走向、地势起伏状况、特殊地貌。
【强化训练二】
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6分)
3、描述地势特征。
【省质检37(1)】
★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大或小;
X高X低;
山河相间分布。
★地势特征判断理由:
河流流向;等高线。
题型三:成因类
1、地形成因;
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与地形
①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形态
②地质构造与微观形态
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水平运动:挤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垂直运动:断层-上升成高地(山岭)-下沉成低地(谷地或盆地)。
(2)外力作用与地形
【强化训练三】
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分)
2、★背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成谷的原因;
内力: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内力+外力: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到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成谷地;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3、★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
内力+外力:
内力: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下陷;
外力:河流堆积作用。
★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
内力: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上升。
4、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河流位置:河流上游;
水流动力: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5、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河流位置:河流中下游;
水流动力:河流落差小,流速慢,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两侧侵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
6、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
内力:地壳抬升,地势高;
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强化训练四】
判断图中莱茵河上游P河段的地貌类型,并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说明其形成过程。
(9分)7、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
外力: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作用形成。
【强化训练五】
简析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12分)
8、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
位置:山口;
泥沙来源:山口的上游植被覆盖率(河流径流量大,携带大量的泥沙)。
水流动力:在山口的上游,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和砾石易堆积。
9、河漫滩平原的成因;
位置:河流中下游;
泥沙来源:上游植被覆盖率。
水流动力:在河流中下游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洪水季节,凸岸堆积体被淹没,不断受堆积;在枯水季节,堆积体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10、三角洲的成因;
位置:河口;
泥沙来源:上游植被覆盖率。
水流动力: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弱,泥沙易堆积。
【强化训练六】图9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地区示意图。
P---Q点之间河段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
本段共有大小沙洲143处,沙滩38处,平均每1.7千米即有沙洲或沙滩一处,这些沙洲与沙滩经常在变化。
居民所在的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
分析P---Q点附近河段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面积经常变化及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的原因。
(12分)
题型四:影响类
【强化训练七】
从地形特征说明B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8分)
【强化训练八】
从整体性角度简析山脉L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技巧:
(1)沉积岩: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岩石切穿关系:被穿插老,穿插者新。
(3)排除法。
【强化训练九】右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岩体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1~3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岩浆岩1、沉积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岩浆岩1、岩浆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岩浆岩1、沉积岩2、岩浆岩2、沉积岩1
地理综合题专题训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的描述。
气候、地形、河流、生物、土壤。
【强化训练一】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8分)
2、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解题技巧:
从地理要素的内涵入手;
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须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强化训练二】
结合两地大气环流的特点,分别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对所在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
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见福州一模选择题】
⑴基带的判断;
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类型一致。
⑵垂直自然带分布的顺序;
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分布规律一致。
⑶热量带(地理位置)的判断;
通过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温度带
⑷阴坡和阳坡的判断;
①根据自然带数量判断;
②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得到最高上限判读。
⑸南北半球的判断;
⑹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判断;
一般迎风坡降水较多,同一自然带迎风坡分布的上限比背风坡高。
疑惑:有的时候向阳坡自然带高,有的时候低,有的时候迎风坡高,有的时候迎风坡又低了。
技巧:物以稀为贵,湿润地区,自然带主要考虑热量,干旱地区,主要考虑水分。
⑺山地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②热量(纬度、阳坡和阴坡)、③水分(迎风坡和背风坡)。
【强化训练三】天山是世界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
2013年6月,其新疆段以“显著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特征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简析新疆天山生物丰富多样的自然原因。
(8分)
【强化训练四】
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形成森林带的原因。
(6分)
【强化训练五】
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分)
⑻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②坡向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迎风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背风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强化训练五】图14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11
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0分)
★比较项目:
①自然带谱的数量;
②同一自然带上限高度;
③基带;
④具体多(少)什么自然带。
⑼雪线高度。
①气温;
纬度;阳坡和阴坡;季节;气候变化。
②降水。
大气环流;迎风坡和背风坡。
③坡度
差异: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2分)S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
(2分)
原因: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4分)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4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