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便秘的秘诀

中医治疗便秘的秘诀

中医治疗便秘的秘诀
便秘确实是一件烦心事,经常会遇到一些便秘之人。

看到他们痛苦的表情,真是让人难过。

在现实中,凡是便秘之人,皮肤必定不会很好。

面部色斑、粉刺的年轻女子,十之八九有便秘,甚至是严重的便秘。

而便秘治好了,脸上的那些斑点都会自然消除掉的。

谈到治便秘,一般都会认为应该吃泻药。

什么大黄、芒硝之类的泻药。

实际上,中医在诊治过程中,不是依靠表象来断定病因的。

而是依据脏腑的辨证关系来做出诊断的。

例如:一个病人四天不大便,服用了不少中药西药,都不见效。

为此,痛苦不堪。

在诊断过程中看见他伴有咳嗽、胸膈满闷,舌象:舌淡苔薄腻,诊其脉象弦滑,便采用治肺之法,采用苏子降气汤加减,用苏子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8克、桔梗8克、前胡8克、厚朴8克、杏仁8克。

服药之后,腹中如有气转,大便即下,畅快淋漓,而且,咳嗽之症亦无。

便秘治肺实乃开上窍、通下窍之“提壶揭盖”也。

原来,“提壶揭盖”是中医下病上取的巧妙实践。

这一实践方法的定名其实是来自生活实际。

旧式茶壶上面都有一个盖子,盖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孔,当壶里面装满了水,用手指将小孔堵住,水就不能从壶嘴里流出来。

当手指松开,壶里面的水就可以流出
来。

中医形象的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大茶壶,肺就是茶壶的盖子,壶嘴就是下窍。

当肺的功能失常,则好比盖子的小孔被堵住了,下窍就不通利。

因此,最初的“提壶揭盖”是治疗小便不利甚至点滴不出以及水肿之证。

后来又依此法治疗大便不通。

为什么治肺可以通调二便,治疗二便秘结?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先从治肺与大便闭结来解析。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配属、相表里。

他们之间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即手太阴肺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络肺来联系的。

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

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能出。

如果肺失肃降,则大肠之气亦失下降,导致了大便闭结。

若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导致大肠失却滋润,亦可导致便秘,养阴润肺、条畅肺气亦可解除便秘。

因此,《医经精义》点明“是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

” 回归到本义,通过治肺来治小便不通也有深意。

中医认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气肃降,将机体代谢后的水液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作用后,生成尿液排除体外,保持小便的通利。

如果肺功能失常,行水失职,则水道不通,小便不出。

而且,行水失职也使大肠失去水分的润滑,从而影响到大肠的功能,导致便秘。

因此,不论是小便不通利还是大便闭结,常可以在肺上
找到病之根。

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羽”就是“羽毛”,羽毛质地轻盈,“如羽”就是治疗当用轻盈、轻浮之品。

故临床上少量轻投苏子、枇杷叶、桔梗、荆芥、防风、独活、白芷、浮萍、杏仁、前胡之类的中药来“提壶揭盖”,亦可运用桑白皮、白芥子等宣肺之品来“调肺揭盖”。

中医治疗便秘除了“提壶揭盖”,还有“增液行舟”。

同“提壶揭盖”一样,“增液行舟”也是取法自然的一种治疗法则。

人的肠道就好比河道,糟粕就好比河道中的船只,肠道中的津液就好比河道中的水,正常情况下,糟粕在肠道中顺利向前移动,并排出体外,而船只在河道中顺利航行。

当河道中的水不足的话,河道就会变窄,使得原本可以一次通行五艘,变得每次只能通航一艘。

肠道中如果津液亏少的话,也可引起糟粕移动不利。

如果要保证船只顺利航行,可以通过蓄水的方式,增加河道的宽度和水的深度。

在便秘而言,就是要增加肠道内的津液。

这就是“增液行舟”。

有一个病人,大便干结,如羊屎,一粒一粒的出来,就如前面所说的船只一艘一艘的过。

一把脉,脉细数,一看舌,舌红少苔,一望形,形体消瘦、两颧红赤,一了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

四诊合参,典型的肾阴亏虚型。

肾阴亏虚便引起大肠津亏。

这里,肾阴亏虚便是根本。

治病求本。

补肾阴,大肠津液自然充盈。

中医有一个专方:增液汤,有玄参、麦冬、
生地。

这些都是滋阴生津之品。

津液得生,还得养护,才能保证惯性运转,否则,也会好景不长。

所以,方药中还添加了养阴之药:芍药、石斛、玉竹。

另外,还添加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了。

汤剂六副,六味地黄丸一瓶,一周时间就解决了,病人加服一个月的六味地黄丸,此后多年未发。

河道行船,如果河道宽度正常,船只航行缓慢,效率降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风力不足或者马力不足。

而在人体而言,糟粕的正常排出除了有津液对肠壁的滋润之外,还与往下推进的动力有关。

动力不足,排出也不顺畅,也就形成了便秘。

有一个病人,便秘有四年历史了。

四处求医,时好时坏。

最后,到了我这里。

到底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病人上厕所很费劲,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

在西医院诊治,结论是习惯性便秘、胃下垂。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

后来到了中医那里,医生没有仔细辨清原因就用了下药,结果病人的症状更加严重:用药后好了一点,第二天便秘更加厉害。

以后就通过自己喝水来缓解,但是效果也不明显。

看便秘还得辨证。

这个病人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伴有神疲体倦、乏力自汗、气短懒言。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脾虚气陷。

治疗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实,重用黄芪和白术,各用20克,炙甘草10克、人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身各8克。

病人服用3副药就得到了明显改善,服用7副药就完全康复了。

四年的病,七天时间就治好了,这不能不说中医的神奇。

病人第三
次来这里,我要他服用补中益气丸一个月以善后。

前段时间,病人又来看其他的病,他告诉我,便秘再也没有复发了。

从中医治疗便秘就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之所有有效,与中医细致的辨证、科学的分析密不可分,而这也告诉了我们,不能一看到便秘就想着要用泻下的药。

久病必虚。

习惯性的便秘多半都是虚证,滥用泻药只会加重病.
AA程儿欢迎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