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3130学时:48学分:3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规范,以便在实践中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服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环境立法状况,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单行立法,国际环境立法等内容,牢固掌握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纠纷解决等内容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及环境法制观念,能分析和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环境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为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一) 环境的概念(二)在法律上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二、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提出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思考题:1.自然科学上的环境与法学上的环境有哪些异同?2.如何理解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二章环境法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体系,对环境法整体有个宏观的认识,掌握环境法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等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了解国外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研究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难点: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教学方法: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二、环境法的特征第二节环境法体系比较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基本法模式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化模式三、以法国为代表的复合法模式四、以日本为代表的法典化模式第三节我国环境法的体系一、宪法性规定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三、环境保护单行法四、环境标准五、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六、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思考题:1.我国环境法的体系包括哪些主要部分?2.我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法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理解和掌握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内容和作用,更准确地理解我国环境法的精神实质,并认识它们的整体关联性,全面地理解我国各种环境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为学习和掌握具体环境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含义及现实意义3.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含义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的含义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第一节可持续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实施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二)全球水资源问题(三)全球健康问题(四)全球贫困问题(五)全球人口问题(六)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第二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三、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1 污染者付费2 利用者补偿3 开发者保护4 破坏者恢复四、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思考题: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关系?2.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环境法的主要制度(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我国环境法的主要制度,熟知我国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含义、内容、过程、实施要求和违反的后果等,并且理解各项制度互相配合共同组成环境法律制度的完整系统以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法各项基本制度的概念和内容难点:各项基本制度的效力和后果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概述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第二节“三同时”制度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二、“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三、“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四、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第三节环境标准制度一、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的概念(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三)环境标准分类(四)环境标准与市场准入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一)ISO14000概况(二)ISO14000系列标准与贸易的关系(三)ISO14000与国内环境标准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一、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概述(二)国外清洁生产立法(三)我国清洁生产立法(四)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二、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二)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三)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四)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第五节环境许可证制度一、环境许可证的概念、种类二、环境许可证制度的作用三、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四、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权交易第六节排污收费制度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二、排污费的征收第七节限期治理制度一、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限期治理的内容和对象三、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四、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第八节环境事故报告制度一、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我国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的内容(一)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三)预警及措施(四)报告时限和方式思考题:1.试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的联系和区别?2.清洁生产的实施要求?3.限期治理制度和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的作用和内容如何?第五章环境法律责任(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掌握环境法律责任的原理和特征,特别是环境责任构成要件的特殊性,了解掌握不同环境法律责任类型的功能和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2.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难点:几种环境责任的区别联系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环境民事责任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二、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及其调整(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法中的适用三、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二)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四、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方式(一)排除危害(二)赔偿损失第二节环境行政责任一、环境行政执法(一)环境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和原则(二)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和相对人(三)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和效力(四)环境行政执法方式二、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一)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二)环境行政责任主体(三)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客观方面(四)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五)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第三节环境刑事责任一、环境刑事责任的概念二、环境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积极要件(二)消极要件三、我国危害环境犯罪的主要罪名及其处罚四、危害环境罪的刑事责任(一)概述(二)追究危害环境罪刑事责任的原则思考题:1. 环境侵权的特征有哪些?2. 试述我国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3.如何理解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3学时)教学目标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和体系,了解我国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对象、重点和阶段目标,了解并掌握我国防治环境污染制度和措施的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防治污染的对象和目标难点: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2学时+讨论1学时第一节环境污染的概念及防治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产生及类型三、我国防治污染的对象和目标第二节环境要素污染及其防治立法一、环境要素污染的概念与特征二、我国防治环境要素污染的立法现状三、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特点第三节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及其防治立法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概念与特征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的特点三、我国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第四节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制度1、排污申报登记制度2、现场检查制度3、污染事故报告制度4、严重污染限期治理制度5、防止污染转嫁制度6、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制度7、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制度思考题:1.我国污染防治的对象、重点和目标是什么?2.我国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有哪些?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法(3学时)教学目标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大气污染的状况和危害性,明确防治大气污染的必要性,掌握我国防治大气污染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难点: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的防治措施教学方法:讲授2学时+讨论1学时第一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一、大气和大气污染的概念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第二节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概述一、西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简介二、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立法第三节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一、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总职责二、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三、排污单位防治大气污染的义务四、关于奖励的规定五、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机关及其权限六、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度七、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八、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九、防治机动车船污染思考题:1.我国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职责有哪些?2.排污单位防止大气污染的义务如何?第八章水污染防治法(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是学生们了解水污染的状况和危害性,明确防止水污染的必要性,掌握我国防治水污染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难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体制和主要措施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水污染环境问题一、水污染的概念二、水污染的类型三、水污染的危害四、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水污染现状第二节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一、国外水污染防治立法历史发展概述二、国外防治水污染法律制度第三节我国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一、各级人民政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三、关于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四、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五、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六、水污染防治措施七、水污染事故处置思考题:1.我国水环境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监督管理体制如何?2.我国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第九章海洋环境保护法(3学时)教学目标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是学生们了解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明确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立法概况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海洋环境的监管体制难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教学方法:讲授、练习第一节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一、海洋环境二、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三、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第二节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一、国外防治海洋污染立法概述和防治海洋污染国际公约的签订二、《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前我国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三、《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及以后我国防治海洋污染的法规第三节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一、立法目的二、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规定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一)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五、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六、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七、防止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八、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九、防止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十、防止拆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法律规定思考题: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如何?2.什么是海洋功能区划?其作用如何?第十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了解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的现状和立法的发展,掌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