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

《交友之道》教学设计邯郸市涉县第五中学常月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⑵积累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思考,培养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方法。

2.教学难点:对能证明本文观点的道理材料作拓展性探论。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本文的论证思路。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导入:(播放《高山流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那么,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来交友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上海文汇报社记者潘益大的《交友之道》。

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嘤()鲍()鱼素昧()平生真挚()风靡()融洽()弥 ( )合三、解题:本文题目《交友之道》,是一个论点型题目,“道”指交友的原则和方法四、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明确: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

2、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明确:①三国时,管宁割席的故事。

②宋代,王安石利孙少述之间纯洁质朴而又真挚感人的友情。

③近代德国,歌德和席勒的故事。

3、列举的三个人物能否顺序颠倒?明确:三个事例从古至今,由中到外;同时,三个事例都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

4、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小结。

(板书)思路:提出论点——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总结问题提出论题:由人们的普遍愿望谈到交友的重要性(1)。

论证论题:择友的态度(2—3);交友的态度和择友的标准(4);如何与朋友相处(5—6)。

总结问题:再次强调交友的重要(7)。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深入理解事例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的写法;2、深入浅出,透彻析理的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1、知识链接: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第四册中,我们学过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文中列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征。

在《交友之道》这篇课文中,作者同样举了三个例子,读一读课文中关于这三个例子的内容,与《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中国石拱桥》比较,这三个事例在本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三个事例都围绕着交友这个问题,且各有侧重。

①管宁割席的故事告诉我们择友的态度:应该严肃认真,应该慎重;②王安石利孙少述的友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视为知己,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即交友的态度和择友的标准;③歌德和席勒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相处需要博大的胸怀,即如何与朋友相处。

由于文体不同,文中例子的作用也不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事例是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品质和精神;《中国石拱桥》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是议,文中的三个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的论据。

2、除了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之外,文中引用了一些句子,找出来,讨论引用这些句子的作用。

①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作用:由鸟儿鸣叫实在寻友引出本文的所要谈论的话题。

②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荀子。

作用:主要说怎样交友。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作用: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的决定性的影响。

④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利则相攘,患则相倾。

——苏浚。

作用:阐述应该叫什么样的朋友。

⑤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的。

——培根作用:谈交友的重要。

这些句子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支撑作者的观点,与事例论据相辅相成。

3、此外,为了使论证过程更加严密,作者还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如第3 自然段中正面是管宁割席的故事,反面则从青年人只讲义气,不重志向交友的严重后果这个角度,使论证过程更加严谨。

二、对接生活,体验情感1、“管宁割席”的故事历来被人们看成是交友的范例,你怎样看待管宁的做法?(引导学生认知分析,各抒己见)提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不应该过分夸大这种影响。

一个人是否保持优秀的品质,关键在个人。

假如,“华歆”能够知错就改,我们就不用离开他了。

因为“人无完人”,我们不要求全责备。

2、除了本文中的例子,你能再举出一些吗?(正面和反面都行)(让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概括事例。

)如:向秀在嵇康被司马氏集团强加罪名杀害的情况下,不畏权势,毅然写下了《思旧赋》,表达对嵇康的哀悼之情。

3、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重友情,爱交友的青少年。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在交友这个问题上有哪些认识和体会呢?(学生应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三、拓展迁移1、关于交友,孔子有言: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吗?请说说他给你的启发。

2、直击中考。

下面是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试为本文中的观点选择合适的道理论据。

①择友的态度。

()②如何与朋友相处。

()A 士为知已者死B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张汪玉C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E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小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王通F 处世之道,贵在礼尚往来。

如果想获得友谊,要多为朋友效力。

——爱默生G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

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梁实秋H 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罗兰I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塞内加四、交友趣谈。

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不得欺,况大国乎?”——布衣时易交,一布衣变锦衣后再难与之交。

盖因“三句话不离本行”,已无共同语言也。

刎颈之交: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君不见,当今多少“同林鸟”的夫妻,大难来时尚“各奔东西”,“识时务者为俊杰”啊!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

《北史·司马膺传》:“所以游集,尽一时名流。

与邢子才、王景等并为莫逆之友。

”——所谓“莫逆”,不妨是有目的的伴装的伪造的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

人生本是一场戏,只要大家“交”得高兴,又何必那么计较和认真,非要揭穿它呢。

忘年之交:指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之交。

”——在崇尚领导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当代,也是“长者”们为自己和亲友预留下一条后路的有效“交友”手段,何况还可得“平易近人”的佳名呢。

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诸子·山林》:“君子之交淡如水”。

——白开水有什么好喝?还是喝可乐好!金石之交:指交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

《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今足下自以为与汉王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放眼今天,深以为是!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

《世说新语·贤嫒》:“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亲兄弟”还“明算帐”,何况朋友?!只不过“契若金兰”罢了!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寄韵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那只不过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愿望罢了。

君不闻“逢人但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祸从口出”、“沉默是金”啊!贫贱之交:在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呵呵,宋弘一定未闻“贫在都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雪中送炭无,锦上添花来”,或者他根本就是伪君子。

知音之交:指互为知音的朋友。

源于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

——太难!太难!!太难!!!君不见,“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推心置腹待青衿,怎料伊人不共鸣。

‘好友’易交心难印,高山流水有谁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