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号: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版本:A/0
0.6/1KV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工艺规程&工艺卡片
修订记录
2.YJV (四芯电力电缆)
2.YJV 22(三芯电力电缆)
3.YJV 22(四芯电力电缆)
1.护套
2.填充撕裂线
3.线芯绝缘
4.导体 4.绕包无纺布
1.护套
2.钢带铠装
3.PVC 带绕包
4.填充
5.绝缘 5.导体
1.护套
2.钢带铠装
3.PVC 带绕包
4.填充
5.绝缘
6.导体
1.护套
2.钢带铠装
3. PVC 带绕包
4. 导体 4. 绝缘
火
花
检
验
钢带铠装、
PVC带绕包
VV ZR-VV
VV22
ZR-VV22
1.工艺要求:
1.1卡片中扇形高h值为参数值,紧压后以达到控制截面为主。
1.2铜单线采用TR型软铜线,铝单线采用H4-H6硬铝线。
1.3绞制线芯不得有断芯、缺芯、表面不应有严重氧化,严重骑马等现象。
1.4紧压后扇形表面不得有飞边、翅边、毛刺、油污现象。
1.5绞制线芯不得整根焊接,允许单线焊线,同一层中,如有两个以上接头,接头间的距
离应不小于l米。
1.6绞制线芯最外层为左向,其余邻层则相反。
1.7收排线应紧密、平直,不得有交叉压线,扇形线芯翻身等现象,线芯最外层离线盘侧
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少于100mm。
1.8绞线结束后,须挂上半成品标签,分头处须标记清楚;并写明产品型号、规格、长度、
生产日期、操作工姓名。
2.铜、铝单线上机前的公差应按下表控制。
1.1 绝缘线芯分色,单芯:任意色;2芯:采用红、浅蓝;3芯:采用红、黄、绿;4芯:采用红、黄、
绿、浅蓝,其中红、黄、绿用于主线芯浅蓝用于中性线芯;
1.2 开机前对原材料,半成品验证,凡无合格标签者,不得投入使用;
1.3 所挤包绝缘层必须与导体紧密结合,表面平整、光滑,不允许有塑化不均、脱胶、划伤、松套,
不能有目力可见的气孔,沙眼;
1.4 绝缘平均厚度应符合卡片要求的厚度,外径不大于上限值;
1.5 温度,根据所用料温度及生产厂说明而定,以达到最佳塑化温度为准;
1.6.本卡片标注的各种规格的扇形高或直径,仅是计算参数值,模芯选用时应根据实测数据选配;
1.7 收排线应平整,紧密不允许交叉、翻身,线盘最大容量一段以最外层,与线盘外相距50-100㎜
为宜,不能过满。
2.绝缘线芯按本工艺卡片规定的交流50Hz进行火花电压试验,绝缘每点通过电阻电极的时间不少于0.05秒;( 火花试验前应进行运行检查)
3.任何绝缘击穿点均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恢复线芯的绝缘性能,修复后必须重新进行火花试验;
4.配线用收线盘应用成缆机专用线盘;
5.排线应平整、紧密、不得有交叉、压线现象,最外层绝缘线芯离线盘侧板边缘距离不得少于5cm。
1.工艺要求
1.1本工艺要求用于1+6成缆机,适合截面0~400范围内电力电缆绝缘线芯的成缆、
绕包及铠装。
1.2供成缆用的绝缘线芯应附有半成品合格标签,线芯成缆前进方向按红、黄、绿、浅
蓝顺时针排列,成缆方向右向。
1.3成缆时绝缘线芯不得翻身或跳跃,成缆节距应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
1.4线包方向右向,绕包的层数及厚度应从事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绕包带宽度按工艺
卡片中附表有规定,根据确定约标称成缆外径选用,绑扎带间隙绕包(最大间隙不超过5mm),但不得露出绝缘线芯,也可重叠绕包(最多重叠不超过5mm)。
凡内垫层均重叠绕包,且内垫部分允许为3—8mm绕包应平整,紧实不得松动。
1.5绕包材料:VV VLV型所有规格用无纺布绕包,VV22、VLV22型所有规格的成缆绕包可
用内垫层代替,采用PVC绕包,内垫层绕包最外为右向
1.6填充材料,采用聚丙烯网状撕裂带,其填充根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仅要求保证电
缆园整。
1.7成缆不园整:成缆外径小于30mm时,不圆整不大于0.5mm;成装外径大于30mm时,不
圆度不大于1.0mm.
1.8.铠装钢带为冷轧钢带,选用钢带尺寸应符合工艺卡片要求,允许钢带厚度偏差为
0.3±0.03mm,0.5±0.04mm,允许钢带宽度偏差为20±0.5mm 25±0.5mn,30±1.0mm
35士1.0mm,45士1.5mm,所选用钢带不允许有卷边,毛刺、裂口、锯齿等缺陷,带有严重氧化皮,铁锈夹等部分必须剪除。
1.9复绕钢带每盘内接头控制在5个以内,允许在处理短头时,每盘内不超过10个,但每
个接头间的距离不小于3m,短头钢带盘要注明,以便铠装时作短头使用。
1.1O钢带接头搭焊宽度5-lOmm,用点焊机焊接牢固,接头处要求光滑无毛刺,必要时用剪
刀修平,不允许有烧穿现象。
1.11钢带铠装应双层左向绕包,铠装变速档位可根据工艺卡片确定的绕包间隙范围和钢带
绕包适当选择,铠装应平整,紧实。
1.12电缆分头要求:分头处应将绝缘层去除,进行短路处理,应在线芯表面作明显标记。
1.13 收线张力要均匀一致,排线整齐,不能有交叉压线现象,最外层电缆芯离收线盘边缘
距离不得小于50mm,电缆头应固定,一个线盘上只允许收同规格的电缆。
1.14.收线电缆盘筒径为:裸护套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4倍,铠装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
的25倍。
1)明确生产任务:
2)领用过程产品,并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3)预热模头和料筒,清除模头内的焦料和料筒的杂质;
4)上线盘打开冷却水,串好引线;
5)模头达到预定温度,按工艺规定开机,开机一次调速不宜过大;
6)正常生产时,用游标卡尺检查护套外径,如发现过大或过小,立即调整或挤
塑螺杆的转速;
7)收线必须整齐,不得有重叠现象,以免护套压扁;
8)停机时卸下模具,清理干净,挤出余料;
9)落下线盘,放上标识;
10)记好工艺记录。
2
3.工艺卡片
1、编制依据:1)C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
GB12706—91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2)采购规范YF-QE-004-2003
塑料软化温度:
1)选择合适的收线盘,收线盘筒径为:裸护套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4倍,铠装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25倍。
2)收线张力要均匀一致,排线整齐,不能有交叉压线现象,最外层电缆离收线盘边缘距离不小于50mm。
3)电缆头应可靠密封,一个线盘上只允许收同规格电缆。
4)电缆复绕后应用毛毡包好,用包装带扎紧,包装带至少应用2圈。
5)成盘电缆及成圈电缆上应标明制造厂名或商标,电缆型号及规格、长度、制造日期、标准编号。
6)电缆盘上应标明表示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符号。